⑴ 直接動用本國的國際儲備為什麼可以解決國際收支逆差呢
首先要明白國際收支逆差的概念 即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版於收入。國際收支權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 也就是在某一時期出口收入的外匯少於進口所花的外匯 在這個時候外儲就發揮了作用 用於彌補不足 也可稱之為「欠債還錢」
⑵ 在國家風險主權評級中,國際收支逆差與國際儲備之比屬於什麼指標
1、國際收支的定義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在同外國政治、經濟、文化往來的國際經濟交易中的貨幣價值的全部系統記錄。
2、引起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經濟周期。一國經濟周期波動會引起國際收支失衡。當一國處於經濟衰退時,社會總需求下降,進口需求相應下降,國際收支發生盈餘。反之,如果一國經濟處於擴張和繁榮時,國內投資與消費需求旺盛,對進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國際收支便出現逆差。
(2)經濟結構。一國國內經濟、產業結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變化也會引起國際收支失衡。其通常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經濟和產業結構變動的滯後和困難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二是指一國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或其產品的出口的收入彈性、價格需求彈性和進口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均低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結構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貿易賬戶或經常賬戶上,具有長期性質,扭轉起來相當困難。
(3)國民收入。一國國民收入相對快速增長可導致進口需求的增長超過出口增長而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國民收入相對快速增長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4)貨幣因素。一定匯率下國內貨幣成本與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可引起出口貨物價格相對高昂、進口貨物價格相對便宜,從而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
(5)臨時性因素。由短期的非確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3、國際儲備的定義
國際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其貨幣匯率和作為對外償債保證的各種形式資產的總稱。
4、國際收支逆差與國際儲備之比
該指標屬於衡量國家風險的比例指標,主要反映以一國國際儲備彌補其國際收支逆差的能力,一般限度是150%,超過這一限度,說明風險較大。
⑶ 國際收支逆差,造成本幣貶值,為什麼會使國際儲備上升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呢,本幣貶值了,相對而言,本幣就不值錢了,而外幣更值錢,大家肯定要多儲藏外幣,以防要買外國的東西。所以國際儲備,也就是我們國家外幣的存量會更多。。
⑷ 國際儲備怎樣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呢
所謂的國際儲備(外匯儲備)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指的是為了維護本國貨幣匯率的版穩定,通過外匯儲備去彌補權國際收支逆差,可以到達匯率穩定的效果。
外匯儲備就是一個蓄水池,國際收支順差時,可以將順差轉化為外匯儲備,同樣國際收支逆差時,通過釋放外匯儲備進行彌補。
外匯儲備的市場並不能改變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主要包括貿易項下收支即資本即金融項下收支。貿易項下收支跟一國的商品貿易狀況,服務貿易狀況有關,匯率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比較大。資本和金融項下收支,與一國的利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及匯率管制有密切關系。
⑸ 國際收支逆差,造成本幣貶值,會使國際儲備上升
國際收支逆差來,進口大自於出口,說明支出大於收入,國際市場上本幣太多,本幣就會貶值,而本幣貶值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政府要防止過分貶值,就要儲存更多地儲備,為防以後本幣大量貶值時,到時用這些儲備在國際市場上買回本幣,不讓它貶值,維持了匯率的穩定以及國際收支的平衡。您可以參考大概上世紀8、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其實就是因為國際儲備過少才會引起的。
望採納~
⑹ 一般認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是國際儲備的首要用途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對的,這是國際金融的常規做法。
⑺ 貿易逆差與國際收支逆差有區別嗎,還有外匯逆差是什麼意思
貿易逆差與國際收支逆差二者的區別可以通過各自的概念內容對比得知: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出口貿易總值小於進口貿易總值,即貿易逆差。又稱「入超」、「貿易赤字」。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外匯逆差:主要應歸咎於投資證券、外國直接投資等出現凈流出,導致相關金融資本賬戶凈流出增加。我國一直採取外匯收支平衡,或略有順差的戰略。但是,一國外匯順差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利的。就我國目前的具體國情言,這會失去許多利用官方外匯的好處。比如:若是我國外匯收支呈順差,我們就不能以低廉的成本從國際貨幣基金借款。按照基金的貸款規定,只要會員國國際收支存在逆差,並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就可以從基金提取相當於本國份額的資金。這項資金叫做"基本貸款"。
⑻ 國際收支逆差引起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呢
不同的經濟學派,對國際收支逆差產生的原因有著不同的解釋。1、貨幣主義分析貨幣主義者認為,逆差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在貨幣需求增量小於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貨幣需求應由外匯順差彌補,而過度國內信用創造反映為赤字。如果貨幣需求不變,則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完全反映為外匯儲備的變化。前者過量對產出和就業的長期影響完全為外匯儲備的流失所抵償。在固定匯率制和存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供給獨立於國內信貸政策。正是外匯儲備的變化而非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彌補了國內貨幣需求和國內貨幣供給之間的差額,這就是貨幣主義關於補償的原理,即當貨幣需求不變,減少外匯儲備,必然提高國內信貸水平。貨幣主義者還認為,超過貨幣需求的超額貨幣供給有四條出路:購買國內、國外實物資產,購買國內、國外金融資產。其中只有購買國內實物資產的部分後果,即提高產出,可能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而其餘各種途徑都將導致國際收支的惡化。總之,從整體上看,超額貨幣供給是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2、結構主義分析結構主義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產生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出口產品的不利因素。作為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商品的初級產品,收入需求彈性很低,價格彈性也很低。實際上,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一直在不斷惡化。二是不利的銷售市場。市場經濟的緩慢增長幅度制約了初級產品的出口增長。三是低效率造成的過高出口成本,影響了出口利潤。3、國內吸收論國內吸收論(Domestic Absorption)認為凱恩斯的收入支出公式解釋了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在封閉經濟中,超額需求將產生通貨膨脹;而在開放經濟中,則將導致國際收支逆差。上述理論對逆差原因的解釋相互之間有著一定聯系:貨幣主義和吸收理論並不沖突;結構因素可以解釋產出低吸收高的吸收理論;貨幣主義只是強調國內信貸水平,並把它作為外生變數,而並未解釋產生超額國內信貸發行的原因,而結構主義和吸收理論對此進行了補充;超發行是一個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概念,滿足名義需求增長而又不引起國際收支問題的經濟能力將根據結構因素發生變化。從實際情況看,非產油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逆差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內外因;外因包括世界石油價格上漲,貿易條件惡化以及實際利率的上升。內因包括部分由國內信貸超發行支持的財政赤字,一方面直接增加了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同時採取貶值措施的情況下,會導致通貨膨脹,進而引起貨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