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儲備多,少對我影響有哪些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⑵ 外匯儲備大幅「縮水」意味著什麼
投資策略: 關於「熱錢」是否撤離中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去年以來熱錢流入中國數量巨大。 持「熱錢」正在逐步撤離中國的人士認為,按照世界銀行的殘差法計算,今年6月份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不及同期貿易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FDI)之和,海外資本撤離中國跡象明顯。反對者則認為,僅憑殘差法來估計熱錢流入的規模和數量比較粗略,不能反映外資動向的全貌;他們認為,央行定期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我國外匯資產余額更能揭示當期外匯儲備的增長變動,而且截至到目前,熱錢凈流入的趨勢並沒有改變。至於哪種方法更為科學合理,理論界沒有明確的定論。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一位官員的講話給這一爭論又提供了明確的註解。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一位官員日前在「中國進出口企業第七屆年會」上透露, 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出現2003年12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預計為1.89萬億美元以下。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為19,056億美元,而10月份貿易順差與FDI之和為419.6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10月份當月我國的外資凈流出達到了空前的576億美元。 外資不僅從中國資本市場撤離,而且也撤離其它亞洲新興市場。彭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外匯儲備總共「縮水」約1190億美元;其中,印度的減少數額最大,為389億美元;巴基斯坦則以18%的外儲降幅位列第一;韓國10月份外匯儲備則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比9月份減少11.4%,即減少了274億美元至2122.5億美元,其中約有180億美元被用於向韓國金融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這也是韓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七個月減少。除此之外,10月份印度尼西亞外匯儲備「縮水」10.5%,新加坡減少3.9%,中國香港的降幅則為3.5%,而馬來西亞外儲則在過去兩個月中大幅下滑224億美元至1002億美元。如果把撤離中國的數量統計在內,10月份,外資從亞洲新興市場凈流出達到驚人的1800億美元。 7月下旬以來美元持續升值和新興市場盈利預期的下降是熱錢撤離的重要原因。資本市場歷來是國際熱錢最經常出沒的主要領域,熱錢作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之間快速流動以尋求最高短期回報的資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短期性和炒作性,一旦失去了短期內獲利的機會,熱錢的出逃就成為可能,希望把熱錢冷卻處理,作為長期資本來利用本身就是一廂情願。 9月份以後,隨著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以及美國四大獨立投資銀行的全軍覆沒,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並向縱深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全球實體經濟。在國際金融環境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外資撤離亞洲新興市場有了更多和更為充分的理由。一方面,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調整,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減弱;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包括花旗集團等在內的許多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巨額虧損,頭寸緊張,需要撤回資金來補充資本金並彌補壞帳缺口。 從流動性管理和外匯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雖然不歡迎國際熱錢和游資;但是,對於跨境資本的大幅度頻繁流動,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監管,不能任由其來去自由,否則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一般被視為新興市場國家抵禦游資沖擊和金融風暴的最後屏障,雖然我國有著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外匯儲備,但是面對外匯儲備在短期內的大幅「縮水」,我們仍然必須慎重對待。 今年以來國家對於外資監管的主要政策動向: ● 7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布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 ● 8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了新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目標是為了防止「熱錢」湧入; ● 12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決定將一般企業出口貨款預收匯比例從10%上調到25%,進口貨款延期付匯比例從10%調整到25%;目的是為了減少外資流出,增加創匯能力。 ●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對於非正常撤離中國的外資,將跨國追究與訴訟,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⑶ 中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一、對外投資
近年來,我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規模基本穩定,而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長。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企業走出去意願增強,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增長有加速趨勢。2014年以來,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大規模並購,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外商直接投資,從中國最近十年跨境並購案例金額佔比圖可以看出,跨國並購無論是從案例數量還是案例金額,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中國企業對外的直接投資是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一。
海外並購相關的資金外流給人民幣匯率也造成很大影響,使得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的巨大壓力。而維持人民幣匯率和匯率預期基本穩定是人民銀行重要的政策取向。當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央行將動用外匯儲備對匯率市場進行一定的干預。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二、資本外流
由於美國經濟逐漸復甦及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由於我國官方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以其他貨幣形式持有的外匯儲備要受匯率變化的影響,一些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就有減少。同時,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結構性問題,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GDP增速就出現逐步放緩的態勢,中長期經濟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大多投機者並不看好我國經濟,預期人民幣面臨貶值風險,於是將資本向國外轉移。近期股市下跌導致大量資金從股市撤離,這部分資金也可能會流向海外。央行被迫動用外匯儲備來捍衛人民幣。隨著資本外流的加劇,使用的外匯儲備也在逐步增加。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三、藏匯於民
藏匯於民指在「意願結售匯」制度下,放寬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額度,從而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儲備、減少國家外匯儲備的機制。簡單說「藏匯於民」就是說央行持有的官方外匯儲備,通過市場購匯的渠道轉變為民間持有。2014年二季度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由單邊升值轉為雙向波動,境內機構和個人也開始優化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其中一種重要的趨勢是,他們開始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同時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這也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四、會計重整
外匯儲備會計重整會對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額度產生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元匯率持續走強,與2014年6月底相比,截至2015年9月底,歐元、英鎊和日元兌美元分別貶值18.4%、11.6%和15.5%。受此影響,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摺合美元後的額度縮水,造成了一部分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但是,這部分減少並非真實損失,對相應國家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不會因相關貨幣對美元貶值而發生變化。
⑷ 如果我國外匯儲備大量減少會有什麼後果
我嚴重不同意樓上的觀點,外資出逃會造成人民幣貶值,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不變,人民幣貶值的直接後果就是推高通脹,通脹過高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沒錯,人民幣匯率下降的確可以激活國內的出口企業,但是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面臨轉型,從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向高科技,高新技術產業,此時一旦匯率下降將會打擊企業轉型的積極性從長遠看並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那些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工的血汗工廠早該倒閉了。當然,轉型期間會有工人失業,但是從一定程度上,轉型期間必須面臨痛苦才有脫胎換骨的轉變。
⑸ 外匯儲備減少說明什麼
外匯儲備的增量: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內生經濟只要沒有「裂縫」,那麼外部的經濟沖擊則無處下手。當然,國內的經濟情況都眾所周知,我國經濟發展開局良好,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不過有一些環節,比如資產泡沫,負債率,都需要更深刻的進一步應對。(這一些近幾年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管住貨幣總閘門,貨幣增速降低,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資產泡沫的膨脹,同時對於地方性債務的嚴厲整頓,以及對企業杠杠率增長約束等亦對防範風險有階段性成效)。
整體來說,現在美元升值已經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匯率產生沖擊,短期應對貨幣貶值的主要武器除了加息便是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的增量取決於經濟健康發展。目前看來,美元的升值已經輕微影響到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慶幸的是,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家底「雄厚,對於短期的規模波動無可厚非。
但在輕微受影響的背景下,更應該聚焦國內經濟健康發展,完善過去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也只有立足於國內經濟,才能更好的應對一些不確定風險帶來的沖擊,才能為外匯儲備這一武器帶來源源不斷的」火力「。
⑹ 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什麼意思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一、對外投資
近年來,我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規模基本穩定,而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長。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企業走出去意願增強,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增長有加速趨勢。2014年以來,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大規模並購,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外商直接投資,從中國最近十年跨境並購案例金額佔比圖可以看出,跨國並購無論是從案例數量還是案例金額,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中國企業對外的直接投資是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一。
海外並購相關的資金外流給人民幣匯率也造成很大影響,使得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的巨大壓力。而維持人民幣匯率和匯率預期基本穩定是人民銀行重要的政策取向。當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央行將動用外匯儲備對匯率市場進行一定的干預。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二、資本外流
由於美國經濟逐漸復甦及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由於我國官方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以其他貨幣形式持有的外匯儲備要受匯率變化的影響,一些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就有減少。同時,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結構性問題,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GDP增速就出現逐步放緩的態勢,中長期經濟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大多投機者並不看好我國經濟,預期人民幣面臨貶值風險,於是將資本向國外轉移。近期股市下跌導致大量資金從股市撤離,這部分資金也可能會流向海外。央行被迫動用外匯儲備來捍衛人民幣。隨著資本外流的加劇,使用的外匯儲備也在逐步增加。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三、藏匯於民
藏匯於民指在「意願結售匯」制度下,放寬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額度,從而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儲備、減少國家外匯儲備的機制。簡單說「藏匯於民」就是說央行持有的官方外匯儲備,通過市場購匯的渠道轉變為民間持有。2014年二季度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由單邊升值轉為雙向波動,境內機構和個人也開始優化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其中一種重要的趨勢是,他們開始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同時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這也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之四、會計重整
外匯儲備會計重整會對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額度產生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元匯率持續走強,與2014年6月底相比,截至2015年9月底,歐元、英鎊和日元兌美元分別貶值18.4%、11.6%和15.5%。受此影響,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摺合美元後的額度縮水,造成了一部分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但是,這部分減少並非真實損失,對相應國家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不會因相關貨幣對美元貶值而發生變化。
⑺ 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減少。有什麼影響
有的啊 說明經濟不景氣 美元、歐元 等等 國際通用的貨幣火貶值 你是炒外匯的嗎
⑻ 外匯儲備減少有什麼利弊
外匯貯備復減少 有利無弊。
主要制是外匯減少,就可以用外匯購買資產,外匯長期看是貶值的,但是資產長期是增值的。
外匯儲備減少 可以避免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債權國人。持有美債最多,美國在想啥你懂的。
外匯儲備過高 會推高國內物價,不利於物價穩定。
世界各國都在降低外匯儲備,因為貿易全球化 貿易貨幣本幣化,會有效降低貿易成本。
外匯儲備降低可以 降低 國家因為持有外匯而向國內外匯持有人或是企業支付的利息。
⑼ 什麼情況下外匯儲備會減少
什麼減少,是問貶值嗎,一般情況下,外匯貶值,外匯匯率下跌的,外匯儲備會縮水,購買力下降。如果國家外匯儲備過多,會減少一些的,此外,如果和某個國家發生貿易摩擦的話,也會減少該種外匯儲備。
⑽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該國國際收支逆差,抵禦金融風暴,穩定該國匯率以及維持該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多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帶來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影響國際優惠貸款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迫使國內生產企業倒閉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產生巨額的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蒸發本國貨幣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准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准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准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