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貨幣制度的缺陷
現在是盯住一攬子貨幣政策
當然,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會喪失調整匯率的主動性,本幣匯率的變化是根據籃子中貨幣的匯率被動進行調整;其次,本幣的匯率變動不反映本幣的市場供求狀況。因此,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不符合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或者以市場為基礎的改革方向。第三,釘住一籃子貨幣不能規避非匯率因素對國際收支的沖擊。但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率制度是不是在避免釘住一籃子的弊端時,也喪失了一些釘住一籃子的好處呢?比較一下在這兩種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的可能的變動模式,有助於識別「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利弊。
如前所述,在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貨幣的匯率變動完全根據籃子中各貨幣的匯率變動而被動變動。而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下,貨幣將以三種方式發生變動:
一是日常的波動,即每天以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為中心正負3‰之內的波動。
二是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即當貨幣籃子中某些貨幣的匯率發生大幅度波動,以至於美元兌該貨幣的收盤價處於區間端點也不能涵蓋這一波動幅度時,貨幣當局可能不以上一日收盤價作為下一日的中間價,而是參考貨幣籃子重新確定一個中間價。
三是必要時擴大匯率浮動區間,即貨幣當局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將波動幅度擴大到一個更大的區間。擴大浮動區間需要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否則會影響整個外匯市場的交易效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在日常的范圍之內的波動,也不是完全自由波動。貨幣當局不是僅僅在區間兩端進行買入和賣出,而且可以作為外匯交易市場的一個成員,在區間內的任何價位進行交易。因此,貨幣當局事實上還具有決定每日收盤價的能力。
可見,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和嚴格釘住一籃子貨幣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保留了貨幣當局對調節匯率的主動權和控制力,但不能享受在穩定匯率預期方面帶來的好處,而後者則用一個明確的規則代替央行對匯率的任意干預,從而能迅速穩定匯率預期,但同時喪失了貨幣當局調節匯率的主動權。這實際上是一個在相機抉擇與規則之間進行折衷的古老的政策難題。
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
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參考一籃子貨幣制度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其主要表現為:
第一,升值預期強化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入。國際收支狀況仍然是調整貨幣匯率的重要基礎,而較低的升值幅度顯然不能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尤其是大額貿易順差)所體現的貨幣匯率的低估程度。因而,較低的升值不僅更加堅定了那些曾經認為該貨幣會升值的人的預期,而且使得保持該貨幣匯率穩定的承諾已經不具有可信度,打擊了那些認為該貨幣會繼續保持穩定的人的預期,並會使這一部分人迅速加入到貨幣具有升值預期的人的行列。其結果是導致大規模的外匯對貨幣的兌換。
第二,短期操作中可能面臨投機沖擊。參考貨幣籃子調整貨幣匯率,與最高浮動波幅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這兩者有時是不相容的。如前所述,浮動區間有時不能消化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雖然貨幣當局沒有公布籃子的構成,並指出了貨幣籃子僅僅是貨幣匯率調整的參考。但是,一個有意義的貨幣籃子,必然至少包括美元、歐元和日元。因此,一旦美元和歐元、日元之間的匯率發生急劇變動,市場就完全有可能預期貨幣匯率的收盤價即使處於浮動區間的端點,也不足以反映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貨幣當局完全可能在未來「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對貨幣進行短期的投機沖擊較大可能性。
那麼,對於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可能有的應對措施有:
一、明確宣布採取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並公布貨幣籃子的組成。從而給市場一個明確的貨幣匯率變動規則。將對貨幣的升值預期轉嫁到對籃子中主貨幣的貶值預期上。但是,這樣會使得暫時喪失對貨幣匯率調整的靈活性。也會喪失在國際交往中的一個談判砝碼。
二、宣布擴大貨幣匯率的浮動區間,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改變區間。這需要迅速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
三、通過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使該貨幣的匯率反復進行窄幅震盪。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其實際效果需要視市場心理而定。
四、更嚴格的資本管制。這是一種使改革倒退的不得已的方式。
五、貨幣大幅度升值。這是短期內改變升值預期的最簡單的方式,但是過大的升值幅度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
以上應對措施各有利弊。不過總體來看,短期內第一種措施相對較優,而如果時間充裕,則第二種措施相對較優
『貳』 國際貨幣體系的存在問題
現行貨幣體系是布雷頓森林體系70年代崩潰後不斷演化的產物,學術界也稱之為牙買加體系。
現行貨幣體系下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的缺點:
固定匯率制:
(1)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2)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3)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浮動匯率制:
(1)浮動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不利於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因為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存在很大風險。助長了外匯投機活動,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與混亂。
『叄』 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缺陷
特點:(1)資本的跨國流動與金融全球化。
(2)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的脫離。
(3)匯率的不穩定性。
缺陷:(1)國際儲備體系不穩定
(2)全球匯率制度安排不合理。
(3)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不健全。
(4)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不充分。
(5)全球金融監不全面。
『肆』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抄備過多,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三: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外匯資源效益低下,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第三,安全性隱憂。
『伍』 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存在什麼問題
外匯儲備規模過於龐大,外匯儲備結構比較單一
不過其實現在央行也很注重外匯儲備的「質「」,「量」,所謂質就是不要單一的美元儲備結構,轉而向美元,黃金,歐洲資產,澳洲資產的多元化儲備模式,而量則是不要一味追求外匯儲備的高增長,大規模,要注重外匯儲備規模和經濟發展結構,經濟發展目標相匹配的模式
『陸』 區域性貨幣體系形成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及缺陷急~
區域性貨幣制度是指由某個區域內的有關國家(地區)通過協調形成一個貨幣區,由聯合組建的一家中央銀行來發行與管理區域內的統一貨幣的制度。
一、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建立,是以貨幣一體化理論為依據的。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經濟學家蒙代爾率先提出了「最適度貨幣區」理論。他認為,要使浮動匯率更好地發揮作用,必須放棄各國的國家貨幣制度而實行區域性貨幣制度。他所指的「區域」是有特定含義的最適度貨幣區,這個區域是由一些彼此間商品、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經濟發展水平和通貨膨脹率比較接近,經濟政策比較協調的國家(地區)組成的一個獨立貨幣區,在貨幣區內通過協調的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來達到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發展過程大致經歷兩個階段:①較低階段:各成員國仍保持獨立的本國貨幣,但成員國之間的貨幣採用固定匯率制和自由兌換,成員國以外由各國自行決定,對國際儲備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國保持獨立的國際收支和財政貨幣政策。②較高階段:區域內實行單一的貨幣;聯合設立一個中央銀行為成員國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和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監督各成員國的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對成員國的政府進行融資,辦理成員國共同商定並授權的金融事項等;各成員國之間不再保持獨立的國際收支,實行資本市場的統一和貨幣政策的統一。
區域性貨幣制度一般與區域性多國經濟的相對一致性和貨幣聯盟體制相對應。20世紀60年代後,一些地域相鄰的欠發達國家首先建立了貨幣聯盟,並在聯盟內成立了由參加國共同組建的中央銀行,這種跨國的中央銀行為成員國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和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70年代末歐洲開始了貨幣一體化進程。
目前,實行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國家主要在非洲、東加勒比海地區和歐洲,西非貨幣聯盟制度、中非貨幣聯盟制度、東加勒比海貨幣制度、歐洲貨幣聯盟制度都屬於區域性貨幣制度。
二、西非貨幣聯盟制度
西非貨幣聯盟制度,最初建立於1962年5月12日,當時由非洲西部的塞內加爾、尼日、貝南、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馬里、茅利塔尼亞等7個成員國組成。1963年11月,多哥加入了該聯盟。西非貨幣聯盟成員國原系法國的領地或殖民地,是法郎區的一部分,這些國家在獨立前後的一段時期,使用的貨幣為「法屬非洲法郎」,1962年11月1日,西非貨幣聯盟成立了「西非國家中央銀行」,作為成員國共同的中央銀行,總行設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在各成員國設有代理機構,總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管理外匯儲備,發行共同的貨幣「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供各成員國使用。
三、中非貨幣聯盟制度
中非貨幣聯盟制度由喀麥隆、查德、剛果、加彭和中非共和國5個成員國組成,這些成員國原來亦系法國殖民地,也是法郎區的一部分,與西非貨幣聯盟成員國一樣,獨立前後使用的貨幣也是法屬非洲法郎,1973年4月1日,中非貨幣聯盟成立了共同的中央銀行,稱為「中非國家銀行」,總行設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發行共同的貨幣「中非金融合作法郎」。西非和中非兩個貨幣聯盟雖然各自發行不同名稱的貨幣,但都採取盯住法國法郎的貨幣發行機制,兩種貨幣是等值的。
四、東加勒比貨幣聯盟制度
東加勒比貨幣區也屬於區域性貨幣聯盟制度,該貨幣區由安提瓜、多米尼加、格瑞那達、蒙特塞拉特、聖露西亞、聖文森特等國組成。1965年,東加勒比貨幣區各國成立了共同的貨幣管理局,廢止了原來的貨幣——「英屬西印度元」,開始發行「東加勒比元」,實行與英鎊掛鉤的聯系匯率。1976年7月7日,東加勒比元與英鎊脫鉤,改為盯住美元,20多年來,匯率一直固定在2.70元兌1美元的水平上。該貨幣管理局統一發行區內各國共同使用的貨幣——「東加勒比元」,但不負責對各國銀行的監督,不規定上繳存款准備金,也不承擔「最後貸款人」的義務。1983年10月1日,東加勒比貨幣區成立了東加勒比中央銀行,取代了原來的貨幣管理局。
五、歐洲貨幣聯盟
隨著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種具有新的性質和特點的區域性貨幣制度——歐洲貨幣制度正在誕生。
歐洲貨幣制度是從歐洲貨幣聯盟開始的,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於1950年7月1日建立的「歐洲支付同盟」以及1958年取代了該同盟的「歐洲貨幣協定」。「歐洲支付同盟」和「歐洲貨幣協定」雖然啟動了歐洲貨幣聯合的進程,但並未對歐洲貨幣一體化提出具體設想,當時的出發點主要是促進成員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真正把歐洲貨幣統一提上日程則是在歐共體建立之後。1957年,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義大利6國簽署《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憲章出台。1969年12月,歐共體正式提出建立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並設計了時間表,但最初的10年進展並不順利。1979年3月,歐共體當時的12個成員國決定調整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歐洲貨幣體系( EMS)建設規劃,1988年後,這一進程明顯加快。1991年12月,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政治聯盟條約》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 《政治聯盟條約》的目標在於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防務政策和社會政策,《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規定最遲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建立經濟貨幣聯盟(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簡稱EMU),屆時在該聯盟內實現統一的貨幣、統一的中央銀行以及統一的貨幣政策。《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經各成員國議會分別批准後,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與此同時,歐共體更名為歐盟。1994年成立了歐洲貨幣局,1995年12月正式決定歐洲統一貨幣的名稱為歐元(Euro)。1998年7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正式成立,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按照計劃,1999年至2001年,為歐元啟動的3年過渡期。
目前歐盟15國中,除希臘、瑞典、丹麥和英國外,其餘11國(法國、德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奧地利、愛爾蘭)已成為首批歐元國。歐洲中央銀行設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首任行長是荷蘭人威廉•杜伊森貝赫。按照歐元系統匯率轉換機制,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的同時,確定了歐元對11國貨幣的匯率,各成員國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匯率到2002年(過渡期內)各國貨幣被歐元取代以前完全固定,並不得更改。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的鈔票和硬幣開始流通,歐元的鈔票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設計,由各國中央銀行負責印刷發行;而歐元硬幣的設計和發行由各國分頭完成。2002年7月1日,各國原有的貨幣停止流通,與此同時,歐元將正式成為各成員國統一的法定貨幣。
『柒』 當今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問題和未來改革方向
首先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世界儲備貨幣超額發行,98年和06年相比較,美國、歐洲、日本嚴重地超發過比,由於全球低利率政策,不斷降息,特別是911之後,各個國家多採取低利率政策,導致貨幣供應量非常多。另外就是伴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升級,使得金融產品它的替代性增加,還有金融機構,創新性的機構它的融資渠道增加,種種原因導致了全球流動性泛濫。 流動性泛濫之後,因為美國是國際金融中心,它具有比較強的金融資產的管理效應,所以就導致全球的國際資本,包括中國,甚至包括一些欠發達國家,就是拿著發達國家資金的國家,他們的資金都反流到美國,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提供融資,這就形成了一個全球經濟不平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元霸權,而美元霸權地位是國際貨幣體系一個核心的內容,也恰恰因為美元的大量發行,大量的資金流入美國,使得美元出現大幅度的貶值。 金融監管為什麼又能找到美國的罪過呢?是因為美國它是通過二戰之後與英國之間的博弈,搶奪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定權,它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作為,對國際金融創新體系的不監管,是由它的不作為導致的。 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沒有秩序的體系。 我們國家設計的改革的方向是最完美的,是世界統一的單一的貨幣,但是這個能否實現我們還不清楚,但是當前我們應該加強美元發行的監管,換言之,就是在倫敦峰會上各國首腦提出的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功能的強化,讓他去監管美元的發行。但是我認為國際貨幣體系的監管任重道遠,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損失很多,用超主權的貨幣替代主權貨幣,並且獲得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呼應,像巴西、印尼等高管的回應。 再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改革還存在一些障礙性的東西。政治上的障礙,意識形態的不一致,即得利益肯定是想方設法來維護它的利益。但是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它的獲得是有慣性的。從價值手段上來說,它是需要建立信用,建立一套規則,這都是需要時間的,還有就是從美元和英鎊過程當中,是需要政府精心策劃的,美元替代英鎊成為主要貨幣,是美國藉助於懷特計劃、馬歇爾計劃,通過這么一個機構奠定了美元的基礎,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施予援助,使得美元的流通域不斷擴大,這才使得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奠定了基礎,也正因為它的這個基礎,所以美國又通過金融規則的制定權,維護了整個國際金融體系,構建了整個國際金融大廈。 對國際貨幣的體系改革還有一個問題,緊接著一個問題是特別提款權,是一個人造的貨幣,它受制於美國,從它的價值構層來說,把人民幣紀如SDR這個籃子裡面,必須要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的第四條款,這個必須要得到投票權的85%的同意,但是我們看一下美國的投票權是16.77%。當我們侵犯美國權利的時候,美國肯定不能投贊成票,沒有美國的贊成票,所有的改革都是白搭的。 關於這個國際貨幣體系諸多的缺陷,我們中國起了什麼作用呢?2005年我們舉行的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首次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到了一個議事日程等等,中國行長提出來的國際化,金融它的必須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強的貨幣需要強的金融,強的金融需要強的貨幣體系。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金融崛起是必然的趨勢,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我們目標,但是一定要走穩中國金融崛起之路。
『捌』 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多國際儲備貨幣體系的優點和缺點
目前多種儲備貨幣體系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它對美元是一種約束,在調節不同儲備貨幣 的供應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多種儲備貨幣提醒使世界清償力的增長能擺脫對美元的過 分依賴,從而使世界清償力有比較充分的來源。但儲備貨幣的多樣化也使用國際金融市場的 匯率風險增大,匯率風險增大又使短期資本移動頻繁,這增加了各國國際金融和儲備資產管 理的復雜性,也使國際清償力總量供應的調空更加困難。
『玖』 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多國際儲備貨幣體系的優點和缺點
國際旅遊的1`優點:可以了解國外的經濟,政治狀況。領略異國的美麗風光和不同的民俗風情,增長個人的見識,學到的知識。還可以買到一些國內很難買到的工藝品等各種國外生產的商品。現在人民幣升值,去國外旅遊比較劃算。2`缺點:路程遠,花費大,時間長,可能存在語言和民俗習慣上的代溝,存在出入境申請和貨幣兌換上的麻煩,可能存在住宿,餐飲上的不便。如果想出國旅遊建議跟團,可以竟可能避免那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