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我國國際儲備的評價
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主要因素
1.有國際儲備機會成本的持有量。
2.外部沖擊的規模和頻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國國內經濟發展狀況。
5.對外交往規模。
6.借用國外資金的能力。
7.該國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所處的地位。
8.各國政策的國際協調。
七.國際儲備總量管理手段
國際儲備總量管理手段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儲備不足時,通常採取以下國際收支調節措施:
1.通過出口退稅、出口擔保、外匯留成和復匯率制等手段鼓勵出口。
2.以各種貿易和非貿易壁壘限制進口。
3.以外匯管理和延期支付等辦法限制資本外流。
4.貨幣對外貶值。
八.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內容
1、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基本原則:一國政府調整國際儲備結構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兼顧各種儲備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
2、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
(1)幣種結構管理:各國通常根據分散原理安排預防性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即實行儲備貨幣多樣化。在幣種結構管理中,政府主要考慮的是儲備資產安全性與盈利性之間的關系;
(2)儲備貨幣流動性結構管理:而在流動性結構管理中,政府主要考慮的是流動性與盈利性之間的關系。根據流動性的差異,同種貨幣儲備資產可分為多種層次。
九.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和管理
(一)特點
1.外匯儲備的統計口徑作出重大調整。
2.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結構中所佔比重較大。
3.外匯儲備在波動中呈遞增趨勢。
4.國際儲備主要來源於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項目順差。
(二)管理
1.我國國際儲備的總量管理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國際儲備瀕臨枯竭,嚴重不能滿足經濟運行對國際儲備的需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國際儲備一度減少,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國際儲備總量僅次於日本,屬世界第二位。但國際儲備也不宜過多。
2.我國國際儲備的結構管理
我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管理需要堅持三個原則:
(1)持儲備貨幣多樣化,以減少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損失。
(2)根據對外支付的需要確定該貨幣在儲備貨幣中的比重。
(3)隨時根據外匯市場的匯率運動趨勢調整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
國際儲備的來源
1、收購黃金
收購黃金包括兩方面,(1)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2)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不過,因黃金在各國日常經濟交易中使用價值不大,加上黃金產量也有限,因此,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一般不會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也包括兩方面:(1)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順差,它是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目前,勞務收支在各國經濟交往中,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貿易收支逆差甚至整個國際收支逆差,都利用勞務收支順差來彌補。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出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順差,則必然形成國際儲備;而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入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逆差,則必然使國際儲備減少。(2)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順差。它是國際儲備的重要補充來源。目前國際資本流動頻繁且規模巨大,當借貸資本流人大於借貸資本流出時,就形成資本項目順差。如果這時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這些順差就形成國際儲備。這種儲備的特點就是由負債所構成,到期必須償還。但在償還之前,可作儲備資產使用。當一國的借貸資本流出大於借貸資本流入時,資本項目必然發生逆差,如果這時有經常項目逆差,則國際儲備將會大幅減少。
3、中央銀行干預外匯
市場取得的外匯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當一國的貨幣匯率受供求的影響而有上升的趨勢或已上升時,該國的中央銀行往往就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拋售本幣,購進外匯,從而增加本國釣國際儲備。另一方面,當一國的貨幣匯率有下浮趨勢或已下浮時,該國就會購進本幣,拋售其他硬貨幣,從而減少本國儲備。一般來說,一個貨幣匯率上升的國家,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較多的國家,因此,沒有必要通過購進外匯來增加已過多的外匯儲備,但由於共同干預的需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本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干預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單個國家干預的形式出現,到80年代發展成為聯合干預。如1978年美元匯率暴跌,美國就曾拋售約合100億美元的西德馬克以遏止美元匯價下降。但到0年代,這種干預面就擴大了,如1988年為力守1美元兌120日元的防線,西方各國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僅在1988年1月4日這一天之內,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奧地利等中央銀行就購進20億~30億美元,其結果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也使美元匯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發生了新的美元危機,1997年又發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的東南平貨幣危機,因此,聯合干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國際儲備的作用
在現行貨幣制度下,國際儲備的作用是廣泛的,而且是多層面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理論與經驗證明,當一個國家在國際交易中出現出口減少或因特大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突發情況而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而這部分逆差又無法依靠舉借外債來平衡時,人們首要的選擇就是動用國際儲備來彌補此逆差。這樣,既可維護本國國際信譽,又可避免事後被迫採取諸如限制進口等「削足適履」的措施來平衡逆差而影響本國經濟的正常發展。此時,運用部分國際儲備來平衡逆差,會減緩逆差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而採取的一些劇烈的經濟緊縮政策對國內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國際儲備在此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但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根本性的不平衡,動用國際儲備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相反,會導致國際儲備的枯竭。因此,當一國經濟因政策失誤或經濟結構不合理而造成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時,對包括
外匯儲備在內的儲備資產的動用,必須謹慎進行。
二、支持本國貨幣匯率
這是國際儲備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國集團」當年在給國際儲備定義時就強調,國際儲備是作為維持貨幣匯率的「干預資產」。尤其在1973年2月國際社會普遍推行浮動匯率制後,盡管從理論上講各國中央銀行並不承擔維護匯率穩定的義務,匯率隨行就市,但在實際當中,恰恰是這個制度,使匯率波動頻繁且波幅較大,因此各國為了本國的利益,使本國的貨幣匯率穩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動用國際儲備對本幣匯率進行干預。1985年,西方七個工業發達國家建立了對匯率的聯合干預機制。該機制的運作基礎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國際儲備。為此許多國家還專設了外匯平準基金,以保證干預外匯市場的資金需要。外匯平準基金一般由外匯、黃金和本國貨幣等構成,當某一時期外匯匯率持續上升、本幣匯率持續下跌時,就通過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買進本幣;反之則賣出本幣,買入外匯,以此穩定匯率。由於外匯平準基金也並非取之不盡,因此,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或長期性失衡,並使匯率持續升跌時,對平準基金的運用必須謹慎進行。
現實的一個事例充分說明,保持充足的國際儲備特別是外匯儲備對維護一國貨幣或區域性貨幣的匯率,穩定外匯和貨幣市場,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個事例便是1997年發端於泰國,後波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新
2. 我國國際儲備現狀及對策(國際金融的作業)
答:1、儲備資產又叫官方儲備或國際儲備,它是平衡國際收支的項目。當一國國回際收支的答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發生順差或逆差時,可以用這一項目來加以平衡。儲備資產主要包括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外匯等部分。
在國際收支統計中,「儲備資產變動額」這一項,如果出現附屬,就說明儲備資產雜增加;如果出現正數,就說明儲備資產在減少。
2、根據第一單元的國際收支知識,儲備資產變動額是由經常賬戶差額、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凈誤差與遺漏共同決定,是這幾個差額之和的相反數。從中國近年來的數據看,經常賬戶差額對於儲備資產的變動影響很大;但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資本金融賬戶的影響也變大;另外,近一兩年凈誤差與遺漏項的影響也在增加。
3、我過的國際儲備、主要是外匯儲備近年來都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如何對規模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進行管理,是我過貨幣當局面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其中,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很多都是美國金融資產,因為美元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在管理儲備中要遵循的三性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
3. 我國的國際儲備情況,並分析是否合理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走向內規范,儲備資產規模不容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二。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
其實這些官方語言,經濟界完全不認同
4. 我國儲備資產管理問題
國際儲備
出自 MBA智庫網路(http://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International Reserve)
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
目錄
[隱藏]
1 國際儲備的含義及特點
2 國際儲備的構成
2.1 (一)自有儲備的構成
2.2 (二)借入儲備
3 國際儲備的來源
3.1 收購黃金
3.2 國際收支順差
3.3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
4 國際儲備的作用
4.1 一、國際儲備作用的兩個層次
4.2 二、各國持有國際儲備的主要目的
5 國際儲備的管理
5.1 一、國際儲備需求管理的內涵
5.2 二、國際儲備需求數量管理
5.3 三、國際儲備需求的幣種管理
6 我國的國際儲備
6.1 一、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
6.2 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
[編輯]國際儲備的含義及特點
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稱「官方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於國際支付、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其貨幣匯率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一切資產。國際儲備是戰後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重要問題之一,它不僅關系各國調節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的能力,而且會影響世界特價水平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儲備具有的典型特點
官方持有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是中央貨幣當局直接掌握並予以使用的,這種直接「掌握」與「使用」可以看成是一國中央貨幣當局的一種「特權」。非官方金融機構、 企業和私人持有的黃金、外匯等資產,不能算作國際儲備。該特點使國際儲備被稱為官方儲備,也使國際儲備與國際清償力區分開來。
自由兌換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可以自由地與其他金融資產相交換,充分體現儲備資產的國際性。缺乏自由兌換性,儲備資產的價值就無法實現,這種儲備資產在國際間就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無法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及發揮其他作用。
充分流動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是隨時都能夠動用的資產,如存放在銀行里的活期外匯存款、有價證券等。當一國國際收支失衡或匯率波動過大時,就可以動用這些資產來平衡國際收支或干預外匯市場來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普遍接受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能夠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同與接受、使用。如果一種金融資產僅在小范圍或區域內被接受、使用,盡管它也具備可兌換性和充分流動性,仍不能稱為國際儲備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構成
[編輯](一)自有儲備的構成
自有儲備即國際儲備,主要包括一國的貨幣用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余額。
1.黃金儲備
2.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當今國際儲備中的主體。
3.在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頭寸)
4.特別提款權
[編輯](二)借入儲備
1.備用信貸
2.互惠信貸和支付協議
3.本國商業銀行的對外短期可兌換貨幣資產
國際清償能力的構成
國際清償能力的構成要素
自有儲備
(國際儲備) 借入儲備 誘導儲備
(借入儲備的廣義范疇)
1.黃金儲備
2.外匯儲備
3.在基金組織中的儲備地位
4.在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余額 1.備用信貸
2.互惠信貸
3.支付協議
4.其他類似的安排 商業銀行的對外短期可兌換貨幣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來源
[編輯]收購黃金
收購黃金包括兩方面,(1)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2)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不過,因黃金在各國日常經濟交易中使用價值不大,加上黃金產量也有限,因此,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一般不會增加。
[編輯]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也包括兩方面:
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目前,勞務收支在各 國經濟交往中,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貿易收支逆差甚至整個國際收支逆差,都利用勞務收支順差來彌補。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出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順差, 則必然形成國際儲備;而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入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逆差,則必然使國際儲備減少。
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重要補充來源。目前國際資本流動頻繁且規模巨大,當借貸資本流人大於借貸資本流出時,就形成資本項目順差。如果這時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這些順差就形成國際儲備。 這種儲備的特點就是由負債所構成,到期必須償還。但在償還之前,可作儲備資產使用。當一國的借貸資本流出大於借貸資本流入時,資本項目必然發生逆差,如果這時有經常項目逆差,則國際儲備將會大幅減少。
[編輯]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當一國的貨幣匯率受供求的影響而有上升的趨勢或已上升時,該國的中央銀行往往就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拋售本幣,購進外匯,從而增加本國釣國際儲備。另一方面,當一國的貨幣匯率有下浮趨勢或已下浮時,該國就會購進本幣,拋售其他 硬貨幣,從而減少本國儲備。一般來說,一個貨幣匯率上升的國家,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較多的國家,因此,沒有必要通過購進外匯來增加已過多的外匯儲備,但由於共同干預的需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本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干預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單個國家干預的形式出現,到80年代發展成為聯合干預。如1978年美元匯率暴跌,美國就曾拋售約合100億美元 的西德馬克以遏止美元匯價下降。但到0年代,這種干預面就擴大了,如1988年為力守1美元兌120日元的防線,西方各國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僅在 1988年1月4日這一天之內,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奧地利等中央銀行就購進20億~30億美元,其結果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也使美元匯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發生了新的美元危機,1997年又發生 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的東南平貨幣危機,因此,聯合干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編輯]國際儲備的作用
[編輯]一、國際儲備作用的兩個層次
國際儲備的作用,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個層次,是從世界的范圍來考察國際儲備的作用。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儲備也相應增加,它起著媒介國際商品流動和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第二個層次則是具體到每一個國家來考察。
[編輯]二、各國持有國際儲備的主要目的
(一)清算國際收支差額,維持對外支付能力
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政府需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如果國際收支困難是暫時性的,則可通過使用國際儲備予以解決,而不必採取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財政貨幣政策來調節。如果國際收支困難是長期的、巨額的,或根本性的,則國際儲備可以起到一種緩沖作用,它使政府有時間漸進地推進其財政貨幣調節政策,避免因猛烈的調節措施可能帶來的社會震盪。
(二) 干預外匯市場,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
當本國貨幣匯率在外匯市場上發生變動或波動時,尤其是因非穩定性投機因素引起本國貨幣匯率波動時、政府可動用儲備來緩和匯率的波動,甚至改變其波動的方向。通過出售儲備購入本幣,可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通過購入儲備拋出本幣,可增「市場上本幣的供應,從而使本國貨幣匯率下浮。由於各國貨幣金融當局持有的國際儲備總是有限的,因而外匯市場干預只能對匯率產生短期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在很多情況下是由短期因素引起的,故外匯市場干預能對穩定匯率乃至穩定整個宏觀金融和經濟秩序,起到積極作用。
(三)信用保證
國際儲備的信用保證作用,包含幾層意思:一是可以作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證;二是可以用來支持對本國貨幣價值穩定性的信心。比較充足的國際儲備有助於提高一國的債信和貨幣穩定性的信心。
(四)贏得競爭利益
一國持有比較充分的國際儲備,政府就有力量使其貨幣高估或低估,爭取國際競爭的優勢。如果是儲備中心國家,這對於支持其關鍵貨幣的國際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從上面看來,國際儲備不僅是一種支付手段,而且是平衡資產和干預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管理
[編輯]一、國際儲備需求管理的內涵
國際儲備需求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在特定條件下,願意而且能夠獲得(並持有)國際儲備資產的量。
國際儲備的需求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是數量管理,第二是幣種管理。數量管理講的是一國應保持多少儲備才算合理,幣種管理講的是怎樣搭配不同種類的儲備貨幣,才能使風險最小或收益最大。
[編輯]二、國際儲備需求數量管理
如上所述,國際儲備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獲得國際儲備、持有國際儲備都是有成本的,過多的儲備還會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
(一)國際儲備需求的相關概念
與國際儲備需求相關的概念有:適度的國際儲備量;最低限國際儲備量;最高限國際儲備量;保險國際儲備量;經常國際儲備量;國際儲備需求目標區。
(二)、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因素
從實踐上看,國際儲備需求經常在變化(這種變化包括「中心」、「上限」和「下限」的變化)。制約國際儲備需求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對外貿易狀況
(1)對外貿易規模
(2)貿易條件及競爭力
2.調節體制特性
(1)調節機制的特點
(2)調節手段的選擇偏好
(3)調節速度的選擇偏好
3.國家的經濟狀況
(1)經濟結構狀況
(2)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
(3)借債能力
(4)經濟發展水平
4.外經貿的管理體制
(1)外匯管制
(2)外貿管制
[編輯]三、國際儲備需求的幣種管理
一國對國際儲備的管理,除了在量上將國際儲備保持在最適度水平上外,還需要在質上擁有一個適當的國際儲備結構,尤其是各種儲備貨幣的構成。這具體包括儲備貨幣種類的比例安排和儲備資產流動性結構的確定。
[編輯]我國的國際儲備
[編輯]一、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
(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
自1980 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以後,我國的國際儲備資產也是由黃金、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lMF的儲備頭寸四部分構成。我國的黃金儲備量自80年代以來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基本維持在127百萬盎司。由於我國在 IMF中所佔的份額較低,所以特別提款權和儲備頭寸的數額十分有限,約有10億美元左右,占我國國際儲備總額極小比例。
外匯儲備是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主體,約占整個國際儲備額的90%以上。
(二)我國合理的國際儲備需求量
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而且我們無法調整特別提款權和儲備頭寸,所以這里討論的國際儲備合理需求量的問題僅僅是就外匯儲備而言的。
我國的外匯儲備量,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量應高些,其理由是:
第一,由於初級產品在我國出口商品中還占較大比重,由於我國工業製成品質量、包裝和價格還存在一定問題,因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較弱,故國際收支比較脆弱;
第二,隨著借用外資的增多,我國的外匯儲備除用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需要之外,還要起到償還外債的擔保作用。
第三,我國只能用外匯支付進口的商品與勞務,非外匯儲備有限。第四,中國銀行外匯結存並非全部可用來執行國際儲備的職能。因此,我國需要多持有一些外匯儲備。
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應低些,其理由是:
第一,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有著較高的資信,具有較強的借用國外資金的能力。
第二,目前,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匯率由國家統一通過行政手段制定,因而國家不需要干預外匯市場的那部分外匯儲備。
第三,我國的外匯資金較為緊張,不宜將大量外匯資金放在外匯儲備上。
第四,利用外資是我國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外匯儲備大多是與利用外資的方針相抵觸的。
[編輯]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
(一)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體制
1979年以前,我國的外匯儲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實行集中管理,統一經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下屬機構負責辦理具體業務。
1979年,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與此同時,成立了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這時的中國銀行獨立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能,國家的貿易和非貿易外匯收入通過中國銀行結匯而集中於中國銀行手中,外匯儲備也由該行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要行使管理外匯、外債和儲備的職能。
(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結構管理
這里的結構管理是指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由於構成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性質和運動形式不同,因此在管理上也有所區別和側重。
1.關於國家外匯庫存的結構管理
國家外匯庫存是國家對外的債權,主要用於支付國家進口商品所需外匯,並要發揮它的其他各項作用。對這部分儲備資產重要的是保值,而不是牟利。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儲備貨幣多樣化的原則,以分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損失;根據支付進口商品所需貨幣的幣種和數量,確定該貨幣在儲備中的比例;密切注視外匯市場的變化趨勢,隨時調整各種儲備貨幣的比例;選擇儲備貨幣的資產形式時,要按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順序進行決策。
2.中國銀行外匯結存的結構管理
中國銀行的外匯結存源於中國銀行的對外負債,這一性質決定其管理原則與國家外匯庫存的管理原則有所不同。具體要求是:對從國外借入的外匯資金,盡量遵循借、用、收、還貨幣一致性原則避免匯率風險;對國內企業的外匯存款,如果存款幣種與用匯幣種不一致時,應盡早辦理遠期外匯買賣,將匯率風險轉嫁到國際市場上去;對於長期穩定的沉澱資金,金融機構只要看準時機,可以通過買賣嫌取利潤。
5. 國際儲備管理的我國的國際儲備管理
一、我國國際儲備的構成與特點
我國國際儲備的構成與其他國家一樣,由黃金、外匯、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構成。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沒有建立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國際儲備制度。1980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對外公布了國家黃金外匯儲備,並逐步形成了我國的國際儲備體系。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走向規范,儲備資產規模不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一。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我國的國際儲備構成
注釋:黃金儲備按倫敦市價計算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1994年以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不一,出現了「下降一增長一下降一增長」的循環變化特徵,但從1994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卻呈現出了持續大幅度增長之勢,在我國國際儲備總額中的比例屢破紀錄,目前更高達90%以上,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但是,我國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這是近年來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各種支付需求強烈,面臨的金融風險也較大,因此,外匯儲備不嫌多;另一種觀點認為,任何事物發展變化都應有個界限,外匯儲備還是適度為好。我們認為,我國外匯儲備應該講究一個適度的儲備量,外匯儲備過多,負面效益也很明顯。這是因為:
①外匯儲備過多,而這「過多部分」主要是債務性儲備(如由對外借款等資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則必然增加外債負擔,也使儲備流動性減弱;
②外匯儲備過多,一般會支持本幣匯率上升,會增強本幣的堅挺程度和國際地位,但同時卻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
③外匯儲備過多,也會加大國內一定時期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國內物價穩定和經濟發展;
④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並不等於儲備效益也大量增加。因為外匯儲備多為硬貨幣,硬貨幣一般利率較低,因此儲備越多,利息收益的潛在損失也越大,而且,我國目前經營管理外匯儲備的水平較低,手段也較缺乏,從而造成較大的虧損;
⑤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事實上等於把得之不易的外匯存到外國銀行讓外國人使用,而我們自己有時卻以高利向國外借款,造成寶貴資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費;
⑥外匯儲備過度增加,還會失去獲取國際金融組織優惠低息貸款的權力,同時也會面臨更大的匯率變動風險,增加對其進行管理的難度;
⑦外匯儲備持續過度增加,必然意味著國際收支存在不斷的順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不滿甚至報復。可見,我國外匯儲備可適當多些,但不能過度。
我國今後應根據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確定出適度外匯儲備量,在此基礎上對過度外匯儲備進行投資。目前,各國對儲備投資都很重視,認為它是增加外匯儲備效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國家和地區還設立專門的機構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例如,新加坡就專設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資公司,從不同側面對外匯儲備進行管理與投資;台灣從1990年開始,就推行「變靜態存款為動態投資」的策略;日本更是典型的對外投資國家,由於某外匯儲備高,對外投資遍布全球且始終名列前茅。我國目前對外匯儲備投資也予以了重視,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月報統計顯示,我國現已成為美國第四大債主,僅次於日本、英國和德國。建議今後我國也設立專門化的儲備投資機構,採取多樣化的投資策略,進一步保障我國儲備資產的使用效益。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見下表)。
我國外匯儲備的來源(1994-1996年) 國際收支平衡表 差額 比重(%) 結受匯表 比重(%) 調整後差額 比重 總差額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經常項目 164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貿易項目 488 53 541 62 451 48 非貿易項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資本項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誤差遺漏 -432 -51 二、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目標和原則
(一)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目標
1、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這是指所持有的儲備資產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其持有量必須適應外匯流量季節性和周期性的變化,國家通過外匯流動資產的管理,滿足各種基本需要。
2、獲取一定的收益外匯代表了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力, 因此要求我國的儲備資產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其大小至少能抵償其機會成本。總之,我國國際儲備總額中的相當大一部分資產,應設法獲得盡可能大的收益。
3、保持適度的黃金儲備保持國際儲備的目的之一事是為為防止在不測事件發生時,動搖我國的對外金融地位。在這個時候黃金的保護作用最大。因此,我國的國際儲備必須包含一定數量的黃金。
4、維持外匯資產的價值 我國國際儲備有時可能超出正常的需要,這時應研究如何維持國際儲備資產的價值,以免受國際通貨膨脹及匯率、利率波動的損害。
5、促進經濟內外均衡隨著我國對外經濟往來的不斷擴大,國際儲備尤其外匯儲備管理對宏觀金融調控及整體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國際儲備管理的目標還應包括在一定時期內促進經濟內外均衡。其中,內部均衡的目標,是幣值穩定與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外部均衡的目標,是國際收支尤其是經常項目的收支基本平衡。當一國經濟實現了低通脹下的持續、穩定增長,同時國際收支也基本達到平衡,且匯率穩定時,就可以說一國經濟處於內外均衡狀態,這時的國際儲備管理是恰當的或有效的。
上述目標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國際儲備的數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可概括為:如果國際儲備較少且儲備地位是脆弱的,流動性則應當是最主要的目標;如果國際儲備充裕而且穩定,則可以儲備一定數量的黃金,還可考慮對外投資及對外援助;如果國際儲備過多,首先要考慮的是國際儲備資產價值的維持。
(二)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指導原則
l、國際收支保持適當順差。從動態角度上看,即在一個連續時期(如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國際收支應保持適當順差。貿易收支逆差應由非貿易收支順差抵補,使經常項目達到基本平衡。
2、外匯儲備水平保持適度或適當高些。可根據我國一定時期進口支付水平、外債余額狀況、市場干預需求等因素,確定一個有上下變化區間的適度儲備量。
3、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保持分散化。為使外匯儲備的價值保持穩定,世界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其貨幣構成一般不集中在單一的儲備貨幣上,而是分散採用多種儲備貨幣勺關於儲備貨幣構成的分散化,各國一般都採用貿易權重法,即根據一定時期內一國與其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往來額,算出各種貨幣的權數,確定各種貨幣在一國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我國在計算權重時,不僅應考慮貿易往來額、利用外資而發生的資金往來額,而且還應考慮到我國對外貿易往來主要用美元計價支付這個事實。基於這些特點,我國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中,美元所佔比重應為最大;日元、港元次之;英鎊、馬克、法國法郎和瑞士法郎等再次之。在歐元啟動後,歐元的比重應適當提升。
4、黃金儲備可根據國際金融形勢尤其是黃金市場的變化及我國的實際需求作適當的調整。
三、我國國際儲備的日常管理策略
(一)確定我國適度國際儲備量
由於我國的國際儲備主要是外匯儲備,因此,適度國際儲備量的確定主要是適度外匯儲備量的確定。
(二)加強我國國際儲備結構管理
1、堅持儲備貨幣分散化策略
我國國際儲備主要由外匯儲備構成,外匯儲備必然面臨外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同時,當今國際金融市場經常動盪不安,各種投資工具的利率水平受西方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也變動不定,從而使我國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的預期收益發生增減。因此,我國應堅持儲備貨幣分散化策略,通過各種貨幣升值與貶值的相互抵消,保持儲備資產價值的穩定。
在實行儲備貨幣分散化時;一個重要問題是選用哪些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各種儲備貨幣的比重又如何確定。以上所述的各國確定外匯儲備貨幣比例的三種方法,我國都可以參考。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歐元的啟動與廣泛使用對我國儲備貨幣構成的影響。我們認為,歐元的前身即歐洲貨幣單位 (ECU)已是世界三大儲備貨幣之一,已運作的歐元作為歐洲貨幣單位的繼承與發展,其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而不會減弱。因此,我國不但要重視歐元,而且要擺正它在儲備體系中的位置,增加其在儲備貨幣總量中的份額。具體來講,這種考慮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歐元在使用范圍上會比原有的ECU來得廣,除了歐盟國家外,非歐盟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會因經貿往來的需要或傳統就有的貨幣關系而持有歐元並使用它,也就是說,歐元將在更大的范圍內被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接受與使用。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經濟國際化的步伐也會加快,與歐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和其他經濟往來也必然會增多,因此,重視並持有歐元成為必然的選擇。
第二,歐元在使用的數量上也比原有的ECU和其他任何一種歐洲國家的貨幣來得多,由於歐元正式啟動後,歐盟國家的貨幣自動退出流通,歐盟國家內部均使用歐元,歐盟周邊國家也會更多地以歐元作為交易、結算工具,而歐元除了流通地域更廣以外,其流通的數量也會增加。我國也會因與歐盟國家經貿往來的增加而對歐元有更大的需求,因此,我國多持有歐元勢所必然。
第三,歐元幣值因有各種體制的保障而具有比歐盟國家任何一國的貨幣都更好的穩定性。因為,歐盟國家在推動貨幣一體化過程中已作了許多艱苦的准備工作,例如對通貨膨脹率、利率、財政赤字、國債佔GDP比重等都作了種種規定或限制,要求歐盟國家遵循與執行,這實際上等於在有關的制度上保證了歐元幣值的穩定性。而且,未來的歐洲匯率機制約束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這樣歐元的對外價值即匯率也會比較穩定。歐元幣值的相對穩定性會加強我國持有它的信心。目前,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儲備比例過大,它使我國面臨的儲備風險十分巨大。因此,在歐元發行後,為減少儲備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損失,我國不但要持有歐元儲備,而且還應該持有比現在我國擁有的諸如馬克等歐洲貨幣儲備更多的儲備份額。即在未來我國儲備貨幣構成中,應降低美元份額,增加日元份額,高度重視歐元並在其正式啟動後提高其在我國儲備資產中的比重。
最後,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因我國內地與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因而也就有「一國兩幣」。按香港特區基本法的規定,港幣仍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港幣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而且特區政府還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捍衛港幣的穩定。因此,盡管理論界對一國到底最後會有幾種貨幣流通頗有爭議,但我們還是把港幣視為外匯。所以,在我國未來儲備體系的構建中,必須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
2、恰當地確定同一貨幣儲備的資產結構
同一種貨幣儲備,有不同的資產形式可供選擇。例如,既可採用銀行存款方式,也可以持有證券方式持有儲備。因此,如何確定同一貨幣儲備的資產結構,是國際儲備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儲備資產可分為三個層次:
(1)「一線儲備」,即現金或准現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國庫券、商業票據等,該檔次儲備流動性最高,但收益性較低;
(2)「二線儲備」,是指投資收益率高於一線儲備,且流動性仍很高的資產,如中期債券;
(3)「三線儲備」,是指流動性低於一線和二線儲備的系列長期投資工具,如長期債券,其投資收益率一般較高,但流動性和風險性相對較大。由於我國持有儲備的最主要目的是及時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因此,一線儲備雖然收益率較低,但仍必須足夠地持有。
此外,為了應付-些難以預測的突發性事件,如自然災害等,還必須持有一定量的易於上市、變現性較強的二線儲備資產。在一線、二線儲備資產確定後,再規劃三線儲備資產,以獲得長期投資收益。因為我國中竟是發展中國家,資金仍存在缺口,獲取儲備收益是一個重要的儲備管理目標。在一些發達國家,對同一貨幣儲備資產的結構進行管理,是十分明確的。例如,英格蘭銀行對美元儲備資產就分為三個檔次:
第一,流動儲備資產,主要是各種短期證券或票據,如美國3個月的短期國債等;
第二,二線流動儲備資產,主要是美國政府和機構的中期國債,平均期限為2-5年;
第三,流動性弱但收益高的資產,如美國長期公債和其他信譽良好的債券(主要是A級和AA級的歐洲債券),平均期限為4~10年。目前,英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二大海外債權人。
(三)立法保障國際儲備投資收益
國際儲備是我國寶貴的財富,國際儲備投資不同於一般的資產投資,因此對國際儲備進行管理與投資必須予以立法保障,即用法律或中央銀行管制條例的形式,賦以立法權威。如規定成立何種機構去投資,投資用什麼方法,投資於哪些資產和哪些國家,投資的權責利如何界定,等等。由此做到儲備投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有效地保障儲備資產在投資過程中保值、增值。
(四)利用好國際金融機構的信貸額度
我國在IMF中的儲備頭寸,也是我國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在國際儲備管理中,有時由於政局的突變、農作物的嚴重歉收以及地震和洪水等等,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一國儲備貨幣的流動性地位,因此,中央銀行應該預先籌劃,爭取獲得國際金融機構的信貸額度。積極利用信貸額度,從儲備管理的角度來看,具有戰略性與戰術性的優點,因為一國儲備突然流失,通過借用國際金融機構的短期信貸,可以暫時渡過難關,有可能利用時間制定出一項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的戰略計劃。在戰術上,中央銀行可根據額度提取貸款,這樣不必用出售外國證券的方法來獲取外匯,避免資本損失,不至於採用中斷國外定期存款的方法來取得外匯資金,從而有利於保障國際儲備的穩定和收益的安全。
6. 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回走向規范,儲備答資產規模不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二。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
其實這些官方語言,經濟界完全不認同
7. 我國國際儲備現狀的看法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並未明顯過剩2004年的實際外匯儲備額6099億美元與以上根據2004年度的有關數據測算出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相比,可以發現雖然要多些但並未明顯的過多。我們認為,考察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情況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須放在整個國際環境下進行,單單考慮我國自身情況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1.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出現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勢頭。二戰後初期,除美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幾乎沒有外匯儲備,根本談不上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儲備規模。隨著西歐各國和日本經濟恢復,全球外匯儲備開始逐步增長,到1960年,全球儲備資產(除去黃金儲備,下同)達到220.64億美元,剛好能滿足兩個月的進口,工業化國家持有153.01億美元,能滿足2.09個月的進口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僅能滿足1.77個月。到1970年,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超過了工業化國家,上升到滿足2.36個月的進口量,而發達國家則微幅下降為2.05個月。到1990年,全球外匯儲備規模達到了滿足三個月進口量的規模,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能滿足4.25個月進口,發達國家為2.71個月。到1995年,全體發展中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量首次超過工業化國家,儲備規模為5.07個月進口額,工業化國家僅為2.53個月。到2003年底,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已能滿足8.52個月的進口,而工業化國家僅為2.98個月。整體上來看,自1960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在2-3個月進口量的規模,變化不大(如果不考慮日本在內,整個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是凈下降的);而全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從不到2個月進口水平,上升至能滿足近9個月的進口,規模增加了近5倍。2.橫向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位置居中。從2004年末的外匯儲備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能滿足13個月的進口,而日本是22個月,中國台灣省為17.3個月,俄羅斯為13個月,印度為16.5個月,韓國為10.5個月。從外匯儲備佔GDP的比重來看,我國為37%,日本為17.6%,俄羅斯為17.6%,印度為19.8%,韓國為29.2%,中國台灣省為79.2%,新加坡為120%。綜合來看,我國的外匯儲備水平在高儲備國家中居於中間位置,還不能說是嚴重過剩。3.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出現的金融危機表明,按滿足3個月進口之需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已經不再適用。在1996年,泰國持有外匯儲備能夠滿足7月進口之需,印度尼西亞能夠滿足5個月,馬來西亞也能滿足4個多月,但是他們都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並且危機首先在外匯儲備相對更充足的泰國發生。盡管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未能阻止金融危機的爆發,但是在國際上仍一直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充足的外匯儲備水平有利於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實,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匯儲備是否充足和適度,除了考慮進口因素外,也要考慮債務特別是到期債務量、國外投資者收益匯出及未分配利潤、潛在的資本外逃等因素。從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看,盡管外匯儲備能夠滿足超過3個月的進口額,但是如果考慮到以上因素,則都顯不足了,這也就是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具體到我國,盡管我國自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一直為貿易順差,為彌補或防止貿易逆差的外匯儲備似乎並無實際需求,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借有大量的外債,每年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另外,經過多年的利用外資,在我國的外資存量已超過2000億美元,外商投資每年獲得的投資利潤以及未分配都比較客觀;此外,由於眾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潛在的資本外逃對外匯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對於如何衡量我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時絕不能單看進口規模,而實際上我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可能不是貿易逆差時進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資本流出。總之,盡管從理論上難以確定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具體金額,但是毫無疑問,我國的外匯儲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剩。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是與有關國家相比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不算嚴重過剩,從存量來看,外匯儲備的少量過剩不會引起較嚴重問題;二是今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改變了過去單一盯住美元的做法,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實行將逐步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逐漸引導市場的預期向供求均衡方向發展,央行也能從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固定匯率中漸進抽身,從而最終遏制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
8. 我國如何管理國際儲備
(一)完善相關經濟稅收政策,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在經常項目上轉變長期順差格局,實現收支平衡。一方面,通過出口稅制的改革,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同時限制一些能耗型、污染型、資源型商品出口,改善我國產業結構,使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轉變。另一方面,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水平和減少非關稅壁壘措施,加大先進技術設備與國內緊缺物資、原材料的進口;放寬居民企業的用匯自主權,便利其經濟活動。
資本項目方面,過去20多年,我國累計引進直接投資約4800多億美元,成為發展中國家成功利用外資的楷模。但單純引進外資已經給我國的資源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目前應該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從鼓勵外資流入、限制流出逐漸轉向流入與流出平衡轉變。具體來說,改變以引進外資多少來衡量官員政績的傳統觀念;逐步取消外商直接投資在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其實行國民待遇;放鬆對資本流出的限制,鼓勵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培植本國的跨國公司。
(二)改變儲備管理決策機制,構建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儲備管理應從國家戰略利益來考慮,而不能單純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來考慮。英國、美國、日本等經濟體的實踐表明,由財政部決策的、央行執行的雙層儲備管理體系是國際儲備管理的基礎。
(三)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首先要實現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的多元化。面對美元長期貶值的情勢,而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重佔到80%,遠高於68%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面臨的匯率風險很大,必須進行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與美元弱勢相比,歐元的國際地位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歐元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據歐盟統計,歐盟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四)增加黃金儲備,保障金融安全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的貨幣地位雖然被削弱了,但是當全球經濟動盪的時候,黃金仍然是信用貨幣的真正對立面,持有黃金比持有任何國家的貨幣資產都安全。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僅占外匯儲備的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3~5% 的一般標准。從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我國應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有效降低外匯儲備規模。
(五)投資多樣化,提高收益
在巨額外匯儲備下,外匯儲備管理顯得不那麼規范;需要加快金融市場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更多地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進一步放寬外匯貸款條件,努力推進國內企業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甚至跨國界的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國內資本。
(六)增加重要商品儲備,保障國家經濟穩定和安全
為充分發揮中國國際儲備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儲備規模的適度和儲備結構的優化.除了增加黃金儲備數量和提高非美元貨幣儲備份額,還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可以並用,以取得綜合效應。
(七)將部分外匯儲備向非貨幣化成長型儲備轉化
為提高外匯儲備的效益,可將部分超額的儲備加以轉化。現在普遍的觀點是增加戰略物資儲備,但增加物資儲備需要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並進行日常管理,其成本相當高。
9. 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特點
國際儲備就是美金啊 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美金儲備國 但是最近美元貶值 中國也賠了不少 現在儲備近2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