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我國國際儲備結構問題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我國國際儲備結構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3-22 07:25:20

Ⅰ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結構(各種外匯儲備所佔GDP比例、數額)再者分析一下此種結構的合理性!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包括幣種的權重以及資產配置情況,都是國家的高級機密,怎麼可能打聽到。更談不到分析這種結構的合理性。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占很大幣種。美元資產佔比超過50%。

Ⅱ 我國儲備資產管理問題

國際儲備
出自 MBA智庫網路(http://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International Reserve)
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

目錄
[隱藏]
1 國際儲備的含義及特點
2 國際儲備的構成
2.1 (一)自有儲備的構成
2.2 (二)借入儲備
3 國際儲備的來源
3.1 收購黃金
3.2 國際收支順差
3.3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
4 國際儲備的作用
4.1 一、國際儲備作用的兩個層次
4.2 二、各國持有國際儲備的主要目的
5 國際儲備的管理
5.1 一、國際儲備需求管理的內涵
5.2 二、國際儲備需求數量管理
5.3 三、國際儲備需求的幣種管理
6 我國的國際儲備
6.1 一、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
6.2 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

[編輯]國際儲備的含義及特點
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稱「官方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於國際支付、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其貨幣匯率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一切資產。國際儲備是戰後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重要問題之一,它不僅關系各國調節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的能力,而且會影響世界特價水平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儲備具有的典型特點

官方持有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是中央貨幣當局直接掌握並予以使用的,這種直接「掌握」與「使用」可以看成是一國中央貨幣當局的一種「特權」。非官方金融機構、 企業和私人持有的黃金、外匯等資產,不能算作國際儲備。該特點使國際儲備被稱為官方儲備,也使國際儲備與國際清償力區分開來。

自由兌換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可以自由地與其他金融資產相交換,充分體現儲備資產的國際性。缺乏自由兌換性,儲備資產的價值就無法實現,這種儲備資產在國際間就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無法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及發揮其他作用。

充分流動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是隨時都能夠動用的資產,如存放在銀行里的活期外匯存款、有價證券等。當一國國際收支失衡或匯率波動過大時,就可以動用這些資產來平衡國際收支或干預外匯市場來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普遍接受性

即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能夠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同與接受、使用。如果一種金融資產僅在小范圍或區域內被接受、使用,盡管它也具備可兌換性和充分流動性,仍不能稱為國際儲備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構成
[編輯](一)自有儲備的構成
自有儲備即國際儲備,主要包括一國的貨幣用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余額。

1.黃金儲備

2.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當今國際儲備中的主體。

3.在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頭寸)

4.特別提款權

[編輯](二)借入儲備
1.備用信貸

2.互惠信貸和支付協議

3.本國商業銀行的對外短期可兌換貨幣資產

國際清償能力的構成

國際清償能力的構成要素
自有儲備
(國際儲備) 借入儲備 誘導儲備
(借入儲備的廣義范疇)
1.黃金儲備
2.外匯儲備
3.在基金組織中的儲備地位
4.在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余額 1.備用信貸
2.互惠信貸
3.支付協議
4.其他類似的安排 商業銀行的對外短期可兌換貨幣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來源
[編輯]收購黃金
收購黃金包括兩方面,(1)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2)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不過,因黃金在各國日常經濟交易中使用價值不大,加上黃金產量也有限,因此,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一般不會增加。

[編輯]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也包括兩方面:

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目前,勞務收支在各 國經濟交往中,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貿易收支逆差甚至整個國際收支逆差,都利用勞務收支順差來彌補。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出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順差, 則必然形成國際儲備;而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入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逆差,則必然使國際儲備減少。

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重要補充來源。目前國際資本流動頻繁且規模巨大,當借貸資本流人大於借貸資本流出時,就形成資本項目順差。如果這時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這些順差就形成國際儲備。 這種儲備的特點就是由負債所構成,到期必須償還。但在償還之前,可作儲備資產使用。當一國的借貸資本流出大於借貸資本流入時,資本項目必然發生逆差,如果這時有經常項目逆差,則國際儲備將會大幅減少。

[編輯]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當一國的貨幣匯率受供求的影響而有上升的趨勢或已上升時,該國的中央銀行往往就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拋售本幣,購進外匯,從而增加本國釣國際儲備。另一方面,當一國的貨幣匯率有下浮趨勢或已下浮時,該國就會購進本幣,拋售其他 硬貨幣,從而減少本國儲備。一般來說,一個貨幣匯率上升的國家,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較多的國家,因此,沒有必要通過購進外匯來增加已過多的外匯儲備,但由於共同干預的需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本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干預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單個國家干預的形式出現,到80年代發展成為聯合干預。如1978年美元匯率暴跌,美國就曾拋售約合100億美元 的西德馬克以遏止美元匯價下降。但到0年代,這種干預面就擴大了,如1988年為力守1美元兌120日元的防線,西方各國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僅在 1988年1月4日這一天之內,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奧地利等中央銀行就購進20億~30億美元,其結果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也使美元匯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發生了新的美元危機,1997年又發生 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的東南平貨幣危機,因此,聯合干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編輯]國際儲備的作用
[編輯]一、國際儲備作用的兩個層次
國際儲備的作用,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個層次,是從世界的范圍來考察國際儲備的作用。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儲備也相應增加,它起著媒介國際商品流動和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第二個層次則是具體到每一個國家來考察。

[編輯]二、各國持有國際儲備的主要目的
(一)清算國際收支差額,維持對外支付能力

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政府需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如果國際收支困難是暫時性的,則可通過使用國際儲備予以解決,而不必採取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財政貨幣政策來調節。如果國際收支困難是長期的、巨額的,或根本性的,則國際儲備可以起到一種緩沖作用,它使政府有時間漸進地推進其財政貨幣調節政策,避免因猛烈的調節措施可能帶來的社會震盪。

(二) 干預外匯市場,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

當本國貨幣匯率在外匯市場上發生變動或波動時,尤其是因非穩定性投機因素引起本國貨幣匯率波動時、政府可動用儲備來緩和匯率的波動,甚至改變其波動的方向。通過出售儲備購入本幣,可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通過購入儲備拋出本幣,可增「市場上本幣的供應,從而使本國貨幣匯率下浮。由於各國貨幣金融當局持有的國際儲備總是有限的,因而外匯市場干預只能對匯率產生短期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在很多情況下是由短期因素引起的,故外匯市場干預能對穩定匯率乃至穩定整個宏觀金融和經濟秩序,起到積極作用。

(三)信用保證

國際儲備的信用保證作用,包含幾層意思:一是可以作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證;二是可以用來支持對本國貨幣價值穩定性的信心。比較充足的國際儲備有助於提高一國的債信和貨幣穩定性的信心。

(四)贏得競爭利益

一國持有比較充分的國際儲備,政府就有力量使其貨幣高估或低估,爭取國際競爭的優勢。如果是儲備中心國家,這對於支持其關鍵貨幣的國際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從上面看來,國際儲備不僅是一種支付手段,而且是平衡資產和干預資產。

[編輯]國際儲備的管理
[編輯]一、國際儲備需求管理的內涵
國際儲備需求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在特定條件下,願意而且能夠獲得(並持有)國際儲備資產的量。

國際儲備的需求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是數量管理,第二是幣種管理。數量管理講的是一國應保持多少儲備才算合理,幣種管理講的是怎樣搭配不同種類的儲備貨幣,才能使風險最小或收益最大。

[編輯]二、國際儲備需求數量管理
如上所述,國際儲備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獲得國際儲備、持有國際儲備都是有成本的,過多的儲備還會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

(一)國際儲備需求的相關概念

與國際儲備需求相關的概念有:適度的國際儲備量;最低限國際儲備量;最高限國際儲備量;保險國際儲備量;經常國際儲備量;國際儲備需求目標區。

(二)、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因素

從實踐上看,國際儲備需求經常在變化(這種變化包括「中心」、「上限」和「下限」的變化)。制約國際儲備需求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對外貿易狀況

(1)對外貿易規模

(2)貿易條件及競爭力

2.調節體制特性

(1)調節機制的特點

(2)調節手段的選擇偏好

(3)調節速度的選擇偏好

3.國家的經濟狀況

(1)經濟結構狀況

(2)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

(3)借債能力

(4)經濟發展水平

4.外經貿的管理體制

(1)外匯管制

(2)外貿管制

[編輯]三、國際儲備需求的幣種管理
一國對國際儲備的管理,除了在量上將國際儲備保持在最適度水平上外,還需要在質上擁有一個適當的國際儲備結構,尤其是各種儲備貨幣的構成。這具體包括儲備貨幣種類的比例安排和儲備資產流動性結構的確定。

[編輯]我國的國際儲備
[編輯]一、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
(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

自1980 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以後,我國的國際儲備資產也是由黃金、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lMF的儲備頭寸四部分構成。我國的黃金儲備量自80年代以來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基本維持在127百萬盎司。由於我國在 IMF中所佔的份額較低,所以特別提款權和儲備頭寸的數額十分有限,約有10億美元左右,占我國國際儲備總額極小比例。

外匯儲備是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主體,約占整個國際儲備額的90%以上。

(二)我國合理的國際儲備需求量

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而且我們無法調整特別提款權和儲備頭寸,所以這里討論的國際儲備合理需求量的問題僅僅是就外匯儲備而言的。

我國的外匯儲備量,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量應高些,其理由是:

第一,由於初級產品在我國出口商品中還占較大比重,由於我國工業製成品質量、包裝和價格還存在一定問題,因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較弱,故國際收支比較脆弱;

第二,隨著借用外資的增多,我國的外匯儲備除用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需要之外,還要起到償還外債的擔保作用。

第三,我國只能用外匯支付進口的商品與勞務,非外匯儲備有限。第四,中國銀行外匯結存並非全部可用來執行國際儲備的職能。因此,我國需要多持有一些外匯儲備。

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應低些,其理由是:

第一,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有著較高的資信,具有較強的借用國外資金的能力。

第二,目前,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匯率由國家統一通過行政手段制定,因而國家不需要干預外匯市場的那部分外匯儲備。

第三,我國的外匯資金較為緊張,不宜將大量外匯資金放在外匯儲備上。

第四,利用外資是我國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外匯儲備大多是與利用外資的方針相抵觸的。

[編輯]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
(一)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管理體制

1979年以前,我國的外匯儲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實行集中管理,統一經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下屬機構負責辦理具體業務。

1979年,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與此同時,成立了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這時的中國銀行獨立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能,國家的貿易和非貿易外匯收入通過中國銀行結匯而集中於中國銀行手中,外匯儲備也由該行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要行使管理外匯、外債和儲備的職能。

(二)我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結構管理

這里的結構管理是指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由於構成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性質和運動形式不同,因此在管理上也有所區別和側重。

1.關於國家外匯庫存的結構管理

國家外匯庫存是國家對外的債權,主要用於支付國家進口商品所需外匯,並要發揮它的其他各項作用。對這部分儲備資產重要的是保值,而不是牟利。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儲備貨幣多樣化的原則,以分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損失;根據支付進口商品所需貨幣的幣種和數量,確定該貨幣在儲備中的比例;密切注視外匯市場的變化趨勢,隨時調整各種儲備貨幣的比例;選擇儲備貨幣的資產形式時,要按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順序進行決策。

2.中國銀行外匯結存的結構管理

中國銀行的外匯結存源於中國銀行的對外負債,這一性質決定其管理原則與國家外匯庫存的管理原則有所不同。具體要求是:對從國外借入的外匯資金,盡量遵循借、用、收、還貨幣一致性原則避免匯率風險;對國內企業的外匯存款,如果存款幣種與用匯幣種不一致時,應盡早辦理遠期外匯買賣,將匯率風險轉嫁到國際市場上去;對於長期穩定的沉澱資金,金融機構只要看準時機,可以通過買賣嫌取利潤。

Ⅲ 我國如何管理國際儲備

(一)完善相關經濟稅收政策,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在經常項目上轉變長期順差格局,實現收支平衡。一方面,通過出口稅制的改革,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同時限制一些能耗型、污染型、資源型商品出口,改善我國產業結構,使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轉變。另一方面,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水平和減少非關稅壁壘措施,加大先進技術設備與國內緊缺物資、原材料的進口;放寬居民企業的用匯自主權,便利其經濟活動。
資本項目方面,過去20多年,我國累計引進直接投資約4800多億美元,成為發展中國家成功利用外資的楷模。但單純引進外資已經給我國的資源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目前應該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從鼓勵外資流入、限制流出逐漸轉向流入與流出平衡轉變。具體來說,改變以引進外資多少來衡量官員政績的傳統觀念;逐步取消外商直接投資在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其實行國民待遇;放鬆對資本流出的限制,鼓勵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培植本國的跨國公司。
(二)改變儲備管理決策機制,構建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儲備管理應從國家戰略利益來考慮,而不能單純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來考慮。英國、美國、日本等經濟體的實踐表明,由財政部決策的、央行執行的雙層儲備管理體系是國際儲備管理的基礎。
(三)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首先要實現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的多元化。面對美元長期貶值的情勢,而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重佔到80%,遠高於68%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面臨的匯率風險很大,必須進行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與美元弱勢相比,歐元的國際地位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歐元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據歐盟統計,歐盟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四)增加黃金儲備,保障金融安全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的貨幣地位雖然被削弱了,但是當全球經濟動盪的時候,黃金仍然是信用貨幣的真正對立面,持有黃金比持有任何國家的貨幣資產都安全。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僅占外匯儲備的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3~5% 的一般標准。從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我國應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有效降低外匯儲備規模。
(五)投資多樣化,提高收益
在巨額外匯儲備下,外匯儲備管理顯得不那麼規范;需要加快金融市場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更多地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進一步放寬外匯貸款條件,努力推進國內企業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甚至跨國界的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國內資本。
(六)增加重要商品儲備,保障國家經濟穩定和安全
為充分發揮中國國際儲備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儲備規模的適度和儲備結構的優化.除了增加黃金儲備數量和提高非美元貨幣儲備份額,還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可以並用,以取得綜合效應。
(七)將部分外匯儲備向非貨幣化成長型儲備轉化
為提高外匯儲備的效益,可將部分超額的儲備加以轉化。現在普遍的觀點是增加戰略物資儲備,但增加物資儲備需要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並進行日常管理,其成本相當高。

Ⅳ 我國的外匯儲備應考慮哪些因素

外匯來儲備總量管理應考慮的因素源:
1.國家經濟安全:我國必須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以防範風險,保持貨幣金融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
2.國際收支的穩定
3.貨幣供應
4.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繁榮與穩定
5.國際儲備適度規模
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應考慮的因素:
1.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營利性原則
2.儲備貨幣應與貿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貨幣保持一致
3.儲備貨幣應與干預市場所需要的貨幣保持一致
4.應選擇多種儲備貨幣

Ⅳ 3、 根據我國目前國際儲備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國外匯儲備的數量管理和結構管理問題。

: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Ⅵ 國際儲備的結構管理應注意哪些問題

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出了設計。

Ⅶ 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及管理方法有哪些

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稱「官方儲備」或「自由儲備」,是一國政府持有的,可以隨時用來平衡國際收支差額、對外進行國際支付、干預外匯市場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資產總額。

特點

1.外匯儲備的統計口徑作出重大調整。

2.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結構中所佔比重較大。

3.外匯儲備在波動中呈遞增趨勢。

4.國際儲備主要來源於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項目順差。

管理

1.中國國際儲備的總量管理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際儲備瀕臨枯竭,嚴重不能滿足經濟運行對國際儲備的需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國際儲備一度減少,經過多年努力,目前中國國際儲備總量超過日本,達到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但國際儲備也不宜過多。

2.中國國際儲備的結構管理

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管理需要堅持三個原則:

(1)持儲備貨幣多樣化,以減少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損失。

(2)根據對外支付的需要確定該貨幣在儲備貨幣中的比重。

(3)隨時根據外匯市場的匯率運動趨勢調整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

Ⅷ 我國現有國際儲備結構及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

這個問題貌似有點太專業了點了 我不能給與答案。。。

Ⅸ 對我國國際儲備的評價

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主要因素
1.有國際儲備機會成本的持有量。
2.外部沖擊的規模和頻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國國內經濟發展狀況。
5.對外交往規模。
6.借用國外資金的能力。
7.該國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所處的地位。
8.各國政策的國際協調。
七.國際儲備總量管理手段
國際儲備總量管理手段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儲備不足時,通常採取以下國際收支調節措施:
1.通過出口退稅、出口擔保、外匯留成和復匯率制等手段鼓勵出口。
2.以各種貿易和非貿易壁壘限制進口。
3.以外匯管理和延期支付等辦法限制資本外流。
4.貨幣對外貶值。
八.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內容
1、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基本原則:一國政府調整國際儲備結構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兼顧各種儲備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
2、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
(1)幣種結構管理:各國通常根據分散原理安排預防性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即實行儲備貨幣多樣化。在幣種結構管理中,政府主要考慮的是儲備資產安全性與盈利性之間的關系;
(2)儲備貨幣流動性結構管理:而在流動性結構管理中,政府主要考慮的是流動性與盈利性之間的關系。根據流動性的差異,同種貨幣儲備資產可分為多種層次。
九.我國國際儲備的特點和管理
(一)特點
1.外匯儲備的統計口徑作出重大調整。
2.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結構中所佔比重較大。
3.外匯儲備在波動中呈遞增趨勢。
4.國際儲備主要來源於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項目順差。
(二)管理
1.我國國際儲備的總量管理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國際儲備瀕臨枯竭,嚴重不能滿足經濟運行對國際儲備的需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國際儲備一度減少,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國際儲備總量僅次於日本,屬世界第二位。但國際儲備也不宜過多。
2.我國國際儲備的結構管理
我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管理需要堅持三個原則:
(1)持儲備貨幣多樣化,以減少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損失。
(2)根據對外支付的需要確定該貨幣在儲備貨幣中的比重。
(3)隨時根據外匯市場的匯率運動趨勢調整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
國際儲備的來源
1、收購黃金
收購黃金包括兩方面,(1)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2)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不過,因黃金在各國日常經濟交易中使用價值不大,加上黃金產量也有限,因此,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一般不會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也包括兩方面:(1)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順差,它是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目前,勞務收支在各國經濟交往中,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貿易收支逆差甚至整個國際收支逆差,都利用勞務收支順差來彌補。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出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順差,則必然形成國際儲備;而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入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逆差,則必然使國際儲備減少。(2)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順差。它是國際儲備的重要補充來源。目前國際資本流動頻繁且規模巨大,當借貸資本流人大於借貸資本流出時,就形成資本項目順差。如果這時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這些順差就形成國際儲備。這種儲備的特點就是由負債所構成,到期必須償還。但在償還之前,可作儲備資產使用。當一國的借貸資本流出大於借貸資本流入時,資本項目必然發生逆差,如果這時有經常項目逆差,則國際儲備將會大幅減少。
3、中央銀行干預外匯
市場取得的外匯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當一國的貨幣匯率受供求的影響而有上升的趨勢或已上升時,該國的中央銀行往往就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拋售本幣,購進外匯,從而增加本國釣國際儲備。另一方面,當一國的貨幣匯率有下浮趨勢或已下浮時,該國就會購進本幣,拋售其他硬貨幣,從而減少本國儲備。一般來說,一個貨幣匯率上升的國家,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較多的國家,因此,沒有必要通過購進外匯來增加已過多的外匯儲備,但由於共同干預的需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本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干預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單個國家干預的形式出現,到80年代發展成為聯合干預。如1978年美元匯率暴跌,美國就曾拋售約合100億美元的西德馬克以遏止美元匯價下降。但到0年代,這種干預面就擴大了,如1988年為力守1美元兌120日元的防線,西方各國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僅在1988年1月4日這一天之內,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奧地利等中央銀行就購進20億~30億美元,其結果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也使美元匯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發生了新的美元危機,1997年又發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的東南平貨幣危機,因此,聯合干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國際儲備的作用
在現行貨幣制度下,國際儲備的作用是廣泛的,而且是多層面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理論與經驗證明,當一個國家在國際交易中出現出口減少或因特大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突發情況而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而這部分逆差又無法依靠舉借外債來平衡時,人們首要的選擇就是動用國際儲備來彌補此逆差。這樣,既可維護本國國際信譽,又可避免事後被迫採取諸如限制進口等「削足適履」的措施來平衡逆差而影響本國經濟的正常發展。此時,運用部分國際儲備來平衡逆差,會減緩逆差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而採取的一些劇烈的經濟緊縮政策對國內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國際儲備在此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但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根本性的不平衡,動用國際儲備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相反,會導致國際儲備的枯竭。因此,當一國經濟因政策失誤或經濟結構不合理而造成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時,對包括
外匯儲備在內的儲備資產的動用,必須謹慎進行。
二、支持本國貨幣匯率
這是國際儲備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國集團」當年在給國際儲備定義時就強調,國際儲備是作為維持貨幣匯率的「干預資產」。尤其在1973年2月國際社會普遍推行浮動匯率制後,盡管從理論上講各國中央銀行並不承擔維護匯率穩定的義務,匯率隨行就市,但在實際當中,恰恰是這個制度,使匯率波動頻繁且波幅較大,因此各國為了本國的利益,使本國的貨幣匯率穩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動用國際儲備對本幣匯率進行干預。1985年,西方七個工業發達國家建立了對匯率的聯合干預機制。該機制的運作基礎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國際儲備。為此許多國家還專設了外匯平準基金,以保證干預外匯市場的資金需要。外匯平準基金一般由外匯、黃金和本國貨幣等構成,當某一時期外匯匯率持續上升、本幣匯率持續下跌時,就通過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買進本幣;反之則賣出本幣,買入外匯,以此穩定匯率。由於外匯平準基金也並非取之不盡,因此,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或長期性失衡,並使匯率持續升跌時,對平準基金的運用必須謹慎進行。
現實的一個事例充分說明,保持充足的國際儲備特別是外匯儲備對維護一國貨幣或區域性貨幣的匯率,穩定外匯和貨幣市場,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個事例便是1997年發端於泰國,後波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新

Ⅹ 論述我國儲備結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如何管理好龐大的外匯儲備

【摘要】中國一直實行的出口導向型的戰略, 2006年2月我國的外匯儲備就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2008年3 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6822 億美元。巨額的外匯儲備不僅加劇了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制約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加大了宏觀經濟政策內外平衡的壓力。如何有效提高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水平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外匯儲備 對外直接投資 國家投資公司 股權投資

一、外匯儲備管理的國際借鑒:積極的外匯管理

對外匯儲備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在保證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 對多餘的外匯儲備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 針對收益性進行不同於保值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擬定了建立國家投資公司, 國家外匯管理局儲備司負責管理應付國際收支的必要外匯儲備(約8000 億),而餘下的超額外匯儲備(約2000 億)則由國家投資公司(如今的中投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來負責進行投資。這樣, 既保證了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也可以通過積極的外匯管理實現盈利性, 防止外匯儲備的縮水和實現國家的一些長期投資從而得到長期回報。如何才能使外匯的積極管理得到有效的實施呢?

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 例如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新加坡的外匯管理體制是國家投資公司(GIC) 、淡馬錫( TEMASEK)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共同負責外匯管理, 其中金管局負責貨幣外匯管理, 主要為了防止匯率波動, 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保證國際收支的支付; 淡馬錫主要負責政府戰略性的投資;國家投資公司主要負責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例如固定收益證券、股票、房地產等。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981 年成立以來, 新加坡政府不斷減少金管局負責防範流動性的低風險、低收益的外匯儲備份額, 不斷增加國家投資公司負責的高風險、高收益的外匯儲備份額。可見後者的投資回報是十分可觀的。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措施分析

為了防止國際收支失衡,減緩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2003年以來,我國政府出台了多項外匯管理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鼓勵對外投資,促進資本流出。在政府「藏匯於民」和鼓勵對外投資政策的影響下,2005年我國對外投資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5年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額達到113億美元的規模,證券投資達到262 億美元,其他投資達到490 億美元,對外總投資達到865 億美元。但是,由於我國經常收支順差和資本流入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對外投資規模,因此,我國外匯儲備仍舊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單靠促進對外投資,短期內我國將很難降低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糾正國際收支不平衡。二是鼓勵個人和企業

持有外匯,採取「藏匯於民」的政策。2005 年4 月17 日起允許境內機構和居民個人委託境內商業銀行在境外進行金融產品投資,推動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開展境外投資業務等。此外,2006年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共批准15家銀行134億美元境外代客理財購匯額度,批准15 家保險公司51.74 億美元境外投資額度,批准1家基金管理公司5億美元對外投資額度。在出台政策支持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對外金融投資的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末還進一步調整了個人外匯管理政策,從2007年2月1日起,將境內個人年度購匯總額由以前的2萬美元大幅提高到5萬美元。通過這些措施實現「藏匯於民」。

三、我國外匯儲備有效結構管理應該採取的對策

1.建立統一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中國當前外匯儲備管理有關的政府職能分散於若干不同的部門手中,如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儲備管理司、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中央匯金公司、國家發改委等。各個部門都有不同的目標和政策,彼此之間目前的政策協調也並不順暢。甚至在同一部門內部,尚有事權劃分不清的問題。因此,要將這些部門統一在共同的使命之下,並使有關部門進行良好的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對現有體制進行重新的規劃整合,則體制內部的矛盾,將可能極大地阻礙積極管理目標的實現。

2.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應該多元化,實現合理的貨幣結構比例。隨著世界幾個主要儲備貨幣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前景的不斷變化,我國儲備貨幣幣種結構方案也應該逐步調整,在經過科學論證及相關決策確定後,應遵循分散操作、統一控制的原則開展實施。外匯儲備資產中應合理增加歐元、日元及其它外幣資產的比重。應該循序漸進地推進儲備幣種分散化,並密切注意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地調整各種貨幣的比例。

3.將部分國際儲備的資源用於國內經濟建設。2003 年底開始,利用外匯儲備以及通過注資的方式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造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央匯金公司用外匯儲備向銀行注資是一種資本金投入,由於匯金注資的幾大國有商業銀行,最終都完成了上市,外匯儲備實質上是投向了有較高收益和流動性的股權。可以考慮將部分外匯儲備轉換為人民幣,投資於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等方面,並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

4.對外匯儲備的有效監督體系的構築。從國際上看,挪威等一些國家對外匯資產的管理和運用都建立了復雜的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而且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從而滿足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要求。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實質是防止由於外匯儲備的公共性質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我國建立一套外匯儲備使用的基本原則、操作管理、投資決策程序和收益支配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結論】我國外匯投資公司應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儲備經營管理體系,包括完備的經營管理模式、科學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和不斷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並具有一支專業化的儲備經營管理隊伍,充分吸取國外成功的外匯儲備管理經驗。讓龐大的外匯儲備正真的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關曉紅 邵學言: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原因及管理現

狀[J].南方金融, 2005,(09)

[2]何 帆 陳 平: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經驗

與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 2006,(06)

[3]唐 欣 緯 恩:東亞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國際比較及借鑒

[J].中國外匯管理,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