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玉米價格是多少宿州地區
2016年玉米價格市場行情走勢分析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來源:玉米價格信息網標簽:2016年玉米價格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來源於網路)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眼下秋糧收獲臨近尾聲,今年又是一個豐產之年,往年這個時候期貨市場開始炒作收儲托市價格,但今年卻一反常態,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連連下挫,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已創出年內新低每噸1760元。原來,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近日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每斤,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市斤最多調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新農作物上市後最大的去向是國家收儲,冠通期貨指出,國家收儲價格下滑10%將至少帶動新糧價格下滑10%,這導致了農戶種植效益下降。山東種糧大戶荊茂祥就面臨豐產但不豐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畝秋玉米豐收了,產量較往年每畝增產200斤以上,畝產達到1300斤左右,老荊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去年一斤玉米能賣一塊多,但是現在玉米價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錢,荊茂祥測算,今年玉米一畝地少賣200多元,全年統算起來,2040畝地少收入40多萬元。目前,荊茂祥們還在等待收購的執行,而就在他們等待觀望之時,國際農產品卻依然大搖大擺流行於市,這是因為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已全面高於國際市場,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完稅價每噸大體比國內低1000元,導致農產品進口不斷增加,出現了「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現象。難進難出倉滿為患價格下跌讓農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這並不影響市場上供應過剩的格局,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部分農產品出現了倉儲難題。秋糧收購高峰已經來臨,目前產糧區正做著騰倉並庫的准備,臨儲農產品也在加緊拍賣拋售。然而,在庫內的儲糧卻難拋售。10月9日進行的國儲黑龍江玉米拍賣結果顯示,本次拍賣計劃銷售玉米234.4萬噸,實際成交3.37萬噸,成交率僅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僅為0.08%。其實,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至今累計成交566.9萬噸,進口玉米累計成交14.8萬噸,跨省移庫玉米累計成交僅1.88萬噸。經過近兩年的拍賣,2012年的3083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2137萬噸,2013年的6919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915萬噸。在玉米之外,其他農產品亦面臨同樣的拋儲難題。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臨儲早秈稻拍賣周期中,每周進行一次拍賣,每周投放量大約在50萬噸左右,但是成交並不理想,流拍現象居多,除了與進口大米配額掛鉤的那次拍賣成交比較活躍,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並且成交率非常低,其餘全是流拍。市場人士指出,大量農產品堆積在國家糧庫賣不掉,就會佔用庫存,進而影響市場價格,也會造成新一季糧食上市後,收購量有限。對此隱憂,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5年秋糧收購和秋季安全儲糧工作並開展專項檢查的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中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還指出,糧食主產區倉容不足矛盾突出,個別地區老舊倉房「帶病儲糧」現象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安全儲糧設備欠缺、技術措施落後,特別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相當一部分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產隱患以及秋季結露、結頂霉變的風險;南方部分地區倉外罩棚儲糧的糧溫持續偏高,蟲霉防治難度大;由於調銷不暢,還有部分糧食超期儲存,影響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821億斤,同比增加了89億斤,目前夏季收購旺季基本結束,而秋糧收購拉開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蘇等6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而商品糧數量為3.98億噸,相比之下,巨大的糧食倉儲倉容缺口顯現出來。黑龍江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王國富也對媒體透露:「按照全省現有糧食收儲能力計算,扣除庫存,只有200億斤左右的收儲能力可供收購秋糧。按照下一個收糧季1400多億斤的新糧保守收購量分析,將有1200億斤的倉儲缺口。」庫存不減進口不輟為何出現「儲糧難拍賣、庫存糧滿倉、新糧難入倉」的現象?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2015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二連豐」。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量連續兩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其中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7140萬噸,同比增長12.7%。同時2014/2015年度以來,中國累計進口玉米535萬噸,同比增長64%;累計進口高粱達909萬噸,同比增長175%;累計進口大麥856萬噸,同比增長107%。2015年前7月進口糧食7256.8萬噸,同比增加22.4%。小麥圖片(來源於網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下游企業也傾向於采購低價進口農產品,這樣就導致儲糧難拍賣,甚至新糧難入倉。「中國進口的大頭是大豆,大豆主要滿足谷內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來穀物進口也有所增長,其中用於釀酒和飼料的大麥、高粱佔比較高。這是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缺口所致。」李國祥說,「不過,對於部分農產品的庫存糧滿倉,進口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為例,目前,中國玉米進口實行進口配置制度,進口配額每年維持在720萬噸,佔2015年國內消費量的比重為4.36%,而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國玉米進出口對國內供需的影響較小,玉米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李國祥說。從供給上看,國內玉米產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維持在6%左右,供給壓力劇增。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將2015/20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測值下調至2.29億噸,較早先預測值調低300萬噸。不過調低後的玉米產量仍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較上年產量增長6.2%。從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飼料消費持續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豬存欄連續9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豬連續22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來,加工行業虧損情況不斷擴大,近日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農民糧款上億,頻臨破產,後由吉林省政府接盤。整個產業來看,企業澱粉加工虧損在每噸350至400元,行業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價格是調節供需平衡的關鍵,但是在政策干預下,價格調節機制失效了。由於臨儲政策的保護,玉米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豐收,國內市場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農戶也意識不到過剩的市場關系,良好的種植效益不斷刺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全國玉米產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場供需相對平衡的結構,造成了供需過剩、國儲庫存高企等問題。市場人士指出,現在國貨入庫已經出現困難,未來國貨入市能否競爭得過洋貨仍是個問號。如何在價格、質量上獲得優勢,還需政策的改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規定,糧食庫存與消費量的比例達到17%被稱為糧食安全系數,而中國2014年玉米產量達到2.16億噸,2014年新增庫存量高達5600萬噸,占我國每年消費量的35%,2014年總庫存為1.4億噸,年末庫存消費量比高達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調整空間。李國祥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通過儲備收購切實維護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種糧農民利益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強農惠農政策、種植收益提高而水漲船高。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政策的干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供求關系,並不能完全改變供求關系,此次玉米臨儲價格大調,恰是透露出高價托底的臨時收儲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雜志上撰文指出,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從2004年起相繼在主產區分別對稻穀、小麥兩個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8年起在東北等四省區實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連續7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稻穀和小麥兩個品種7年累計提價幅度分別達96%、69%。受國家托市收購價格支撐影響,我國糧食市場價格持續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地板」不斷抬高。這種兩頭擠壓的狀況,使得單純依靠提高托市收購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空間越來越小、效應越來越弱。從長遠看,必須加快建立由市場形成糧食價格的機制,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同時,引導促進農民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糧食品質,推動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李國祥建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大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大豆和玉米種植收益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種植結構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美國農業部就是利用補貼政策來調節農民種植品種的切換,如果大豆產量過高,下一年大豆種植補貼會對應減產需求而相應減少。」他進一步說。其實政策變化已經開始,此前國內棉花、大豆、油菜籽的臨儲保護政策已經取消,換了一種方式補貼農民。對於玉米種植來說,這將是趨勢。另外,今年玉米收購質量標准為歷年來最嚴,色變粒按不完善粒歸屬;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過2%的不能進入臨儲收購,收購門檻的提升預示著未來優質農產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點,「低劣品質的農產品將進入市場競爭中自行淘汰。」李國祥說。
② 現在吉林玉米什麼價格
吉林玉米收儲價1500元每噸,但老百姓只能賣到八,九百元每噸,一是水分原因,二是打算賣給國庫是要走後門的,一般人賣不上收儲價!加上收儲質量要求嚴,刨去水分和雜質也就能賣到一千二三一頓!!!
③ 日本美國怎樣儲存糧食
近年來,由於美國政府更注重減少運行成本,壓縮財政開支,聯邦儲備的數量不斷縮小。相反,農場主儲備和自由儲備的規模正不斷擴大。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1年度,美全國玉米的總庫存為10.59億蒲式耳(1蒲式耳約合36.4升),其中政府的庫存僅有500萬蒲式耳,占總庫存的4.7%。高粱、大麥、燕麥的總庫存量分別為4500萬、9200萬和5700萬蒲式耳,全部都是市場自由儲備。也因為日本儲備糧兩年一換。日本儲備糧兩年一換多年來,這種不斷吐舊納新的滾動式儲備被日本專家認可。與之相對的囤積式儲糧存在很多不足,主要的弊端有4個:一是如果無需動用儲備糧,儲備糧就只能用於對外援助或飼料,給日本政府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二是儲備糧一旦被長期擱置,不可避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質量下降;三是如果儲備糧數年更新一次,更新時必然要擴大生產量,導致生產規模的急劇變動,對民間生產造成不便;四是囤積式儲糧花費多,如以5年一次的更新周期計算,囤積式儲糧每年要花費日本政府600多億日元的費用,是滾動式儲糧的3倍。當然,如果出現儲備糧也難以應付的緊急情況,政府則會考慮將其他用途的米轉作主食用米,同時購買進口米。花心思賣儲備糧美國的糧食倉庫多為私人公司或農場主所有,國家不經營。如果國家要寄存糧食,就要付倉管費。美國糧倉多為立筒庫,鋼筋混凝土結構,大型倉庫的儲藏能力可達10萬多噸,一般糧庫可存三五萬噸。美國是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美國儲備糧的銷售也主要依賴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日本民眾喜愛國產米,所以日本的儲備糧基本來自國產米,進口米在日本少有市場。這些來自國產米的儲備糧一般不作加工,收割後直接以稻穀的方式進行保存。日本的儲備糧都在簽有契約的米店裡銷售。日本全國共有2萬家米店和超市在協助銷售政府儲備米。
④ 中儲糧回應儲備糧出現質量問題,如何加強糧食問題的監管
應該出糧食儲備前就應該嚴格審查糧食的質量,然後再儲存過程中,應該加大力度保存,監管,對於倉庫的選址建造更應該嚴格管理。
⑤ 吉林松原現在都那個糧庫收玉米,價格多少求大神幫助
10月11日,長春大成開秤,正式拉開吉林省2007/08年度新季玉米收購的大幕。與此同時,另外兩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也啟動新玉米收購,但多數加工企業並不被所動,市場雖然表現出一致的關注,但也一時難改延續了四個月的清冷氛圍。 1、大成平靜開秤 也無風雨也無晴 昨天一早,記者專程來到長春大成進行實地考察。長春大成新季收購國標二等玉米掛牌價格為1300元/噸,國標三等1290元/噸,1比1扣量。根據一上午的實地了解,昨天收購玉米水分平均在33-34%,雜質在1.5-3%,霉變2%之內,實際賣價集中在0.497-0.523元/斤。 由於開秤第一天,大成質量檢驗較為寬松。記者根據經驗觀測,場地內新送玉米水分與實際檢驗結果較為吻合,這一點送糧戶也多數贊同。同時,雜質控制也非常低,少部分並不扣雜。最後,現款支付也是農民實際收益得到保證。按照以外慣例,企業總是開秤價好,以吸引更多糧源。另外,目前送糧全部為農民自產自賣,個體糧商由於不清楚定價以及無銷售方向尚未開始活動。預計隨著大成開秤消息的傳播以及新產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企業收購質量控制將趨向嚴格,再加上現金支付的延遲,將使玉米實際賣價低於現行價格。 大成的開價處於市場預計范圍之內,此前吉林省業內人士對於吉林省開秤價格較為一致的觀點為1300元/噸之內。而記者此前的觀點則是1250-1260元/噸,按照1.3的扣量方法30%水分在0.50-0.51即可保證收購量。 對於大成的開價,糧農心理表現出一定的分歧和矛盾。一方面多數送糧者表示接受當前開價,並認為隨著上市增加,價格將呈下行之勢;另一方面,部分糧農比較去年高位,結合單產下降的實際,強烈看漲,惜售心理較強。基於此,當日出現極個別退車現象。 2、陳糧庫存充足 深加工大軍未動 除了長春大成,另外兩家老牌深加工企業松原賽力事達及公主嶺黃龍也延續了早開的傳統。賽力事達在大成開秤當日掛出高價,而公主嶺黃龍也在低調進行著少量收購。但今年的收購與去年有很大不同,在庫存充足的背景下,三家企業新玉米收購的補充性和試探性意味更濃。 根據記者的了解,截至9月中旬,長春大成集團陳玉米庫存仍高達60萬噸左右,足以支撐三個月之久。2006年二等陳玉米成本在1460元/噸之上,高於2007年新收玉米成本(按目前掛牌價1300元/噸)達160元/噸,使用新玉米無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陳玉米庫存龐大,外銷又存在較大困難,不得不按照一定的速度及時吃掉,保證一定比例的新陳摻用才能獲得最大效益。賽力事達及黃龍均為生產澱粉類產品的企業,隨著澱粉利潤的縮水澱粉企業開工率普遍下滑明顯,兩家企業在代收庫儲備的庫存仍然不少,因此對新玉米收購的態度也只是調劑,並非依賴。 在三家企業之外,記者也聯系了吉林省其他多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尚未啟動收購,新玉米收購的計劃日程也普遍較為模糊,基本上都要晚於去年。主要原因還是06/07年度玉米庫存較為龐大,而多數企業由於深加工產品利潤的降低實際加工量大大減少,期間很多企業因階段性生產虧損或國家環保控制而間歇性停產,實際加工量遠遠小於庫存准備量,造成庫存積壓的增多,並不允許今年搶收多收。一些中小企業由於利潤限制,連開工可能性也成了未知數。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目前吉林省內大中型玉米深加工企業陣營中,多數企業庫存水平在三個月之上。 此外,今年東北玉米上市延遲也使收購晚於去年成為自然合理的事情。由於秸桿發育階段天氣乾旱,玉米生長進程慢於常年。再加上初霜來晚,農民待玉米充分後熟才開始收割,整體上市時間明顯晚於去年。以長春大成為例,2007年大成的開秤日較2006年開秤日(9月28日)晚了近半個月。 總體而言,2007年吉林省玉米收購顯得平靜有餘。價格平開,競爭晚至。在供應充足的前提下,在庫存飽滿的基礎上,在政策調控的環境中,動盪之後的東北玉米收購很容易重拾平靜。牛肉的話 在降價 在吉林的牛肉近來出現過參假現象 如果要收購 還是要看好
⑥ 吉林大安一糧庫競拍玉米有大量蟲眼,官方如何回應
中儲糧高度重視,及時向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作了匯報,28日當晚由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儲糧吉林分公司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連夜趕赴大安開展調查。
⑦ 中儲糧是如何回應外租收儲庫「玉米變篩糠」的
14日晚間,就網傳「黑龍江某糧庫所儲玉米變篩糠」一事,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說明稱,經初步核查,視頻反映的這批玉米數量質量問題與事實基本不符,倉內個別點位的質量問題不代表整倉玉米質量狀況。
經第三方檢測機構——黑龍江省糧食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現場扦樣和實驗室檢測,色澤氣味正常,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各項檢測質量指標均符合國家標准和有關質量要求,與該批玉米提報拍賣標的時的質量指標基本一致。經對該貨位剩餘玉米進行核查,數量賬實相符。
中儲糧集團還稱,關於視頻中反映的「水泡糧」和「篩下物」問題。經向當事人核實,她所說的「水泡糧」是黑龍江個別地方一種民間叫法,是指玉米在生長期後期因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造成成熟度不夠、籽粒不飽滿,經高溫烘乾後產生的色變糧粒,不是被水浸泡過的玉米,現場扦樣檢驗也未發現該批玉米有被水浸泡的情況。
(7)糧庫儲備玉米變篩糠擴展閱讀:
個別點位質量問題不代表整倉狀況
從網友發布的遼寧省一次性儲備玉米的出庫情況來看,整體玉米質量非常好。
此外,每日糧油注意到,截至目前為止,7月13日、14日舉行的中儲糧一次性儲備玉米拍賣仍舊保持著高成交率,這也表明市場對於一次性儲備玉米的認可。
從目前態勢來看,基本可以判斷,這是一起因承儲企業違規收取「好處費」所引發的炒作事件。目前,中儲糧方面已經給出答復,核查中如發現中儲糧直屬企業人員存在違規違紀違法問題,集團公司將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