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幣佔世界儲備貨幣的比例是多少
『中國央行顧問夏斌稱即使經過10年努力,人民幣佔世界儲備貨幣比例也僅約3-5%』
B.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結構(各種外匯儲備所佔GDP比例、數額)再者分析一下此種結構的合理性!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包括幣種的權重以及資產配置情況,都是國家的高級機密,怎麼可能打聽到。更談不到分析這種結構的合理性。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占很大幣種。美元資產佔比超過50%。
C. 人民幣可能成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
美元目前無疑是頑疾纏身,但現在就宣布其即將喪失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可能還是過於誇張了.
美元近來連遭重創跌至紀錄低點,因為投資者擔心美國經濟衰退和美國下調利率,以及全球多個央行打算解除釘住美元的匯率機制、或者打算將外匯儲備向美元以外的幣種進一步分散.
隨之而來的說法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時代即將終結.先是金本位制度垮台,有人說現在輪到美元本位制度了.
盡管未來美元的地位可能比不上近40年來的輝煌,並可能最終失去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這短期之內還不會發生.
"美元目前仍占統治地位.誠然,其地位正在緩慢下降,但短期來看,大宗商品還不大可能以美元以外的貨幣來計價,"基金公司道富的資深外匯分析師Michael Metcalfe表示.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儲備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末,全球外匯儲備達到5.7兆(萬億)美元,差不多是2001年底時2兆美元的三倍.美元的全線下滑之勢也大致開始於六年前.
在當前的總外匯儲備中,有相當於3.65兆美元的幣種構成是已知的--這其中有64.8%是美元儲備,而在1999年初歐元誕生時,該比例為71%.但在1995年時,該比例僅為59%.
這暗示,現在就大肆宣揚美元在外匯儲備領域的統治地位終結,未免有些為時過早.
**緩慢過程**
而且,這樣的轉變總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有人統計,英鎊走完外匯儲備首選貨幣之路大約用了25-50年.還有個問題是何種貨幣將接替美元,是歐元還是人民幣?抑或一籃子貨幣?似乎每個都有缺陷.
"每當美元處於疲弱階段,人們就傾向於宣告其死期到了,"投資咨詢公司Intelligence Capital執行董事長、外匯專家Avinash Persaud表示,"顯然,這種事情需要一個很長的醞釀過程."
隨著美元兌包括歐元在內的主要貨幣連創低點,美元作為無可辯駁的全球首要貨幣的地位已經受到質疑.
今年迄今,美元兌一籃子六種主要貨幣已下滑約10%,並很有可能在這六年來,錄得第五個年度下滑.
房屋市場崩盤加劇衰退憂慮,隨後利率調降以及料進一步下調,都拖累美元下滑.
令美元下挫趨勢更加意味深長的是,美元疲勢令市場益發猜測海灣和亞洲國家可能會放棄緊釘美元的匯率制度.美國的敵對國家委內瑞拉和伊朗則已要求考慮以美元以外的貨幣來購買石油.
雖然美元持續下滑,但若要它喪失外匯儲備首選貨幣的地位,還需要當前美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趨勢繼續下去--但這一幕遠不是那麽確定會發生.
舉例來說,美國經濟今年的成長將慢於歐元區.但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明年將受到拖累,經濟成長也將放緩.
"我不確定(美國與全球經濟的)重新掛鉤是否會來得足夠及時,從而使中東國家貨幣避免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鉤.但對於把它引申為美元崩潰的說法,我還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因為並不是只有美國經濟會受到影響,"Metcalfe稱.
**繼任者是個問題**
法國AXA投資管理公司則認為,美元不大可能喪失大宗商品計價貨幣的地位.它在報告中說,"除了一些美國敵對國家發出的論調,大宗商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都沒有對改變計價貨幣表現出多大興趣."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美元在較長期不會喪失首選儲備貨幣地位,但誰將成為繼任者仍然是個問題.
Intelligence Capital的Persaud說,全球儲備貨幣需要發揮避風港的作用,那就是在其他貨幣下跌的情況下能夠上升,而一籃子貨幣沒有這種功能;歐元面臨的問題是,歐元區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規模並沒有在擴大.
"再過25年,人民幣將有能力成為繼任者,"Persaud說.不過目前看來,人民幣尚未做好准備
特點:1.國際儲備的流動比率上升
2.發展中國家歐元儲備增加3.證券資產受到青睞
4.儲備資產進一步多樣化5.儲備管理的復雜性加大
D. 如何算佔比例
佔比例計算:即為所求佔比例數值/總數值。
例如:一部門總人數為250個,缺勤人數為8個,缺勤率是8/250=0.032。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還是技術制圖中的一般規定術語,是指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在數學中,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
(4)國際儲備貨幣佔比例圖擴展閱讀
比例(proportion)是一個數學術語,表示兩或多個比相等的式子。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在數學中,如果一個變數的變化總是伴隨著另一個變數的變化,則兩個變數是成比例的,並且如果變化總是通過使用常數乘數相關聯,那麼 常數稱為比例系數或比例常數。
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
比例分為比例尺和比例兩種.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是比例的基本性質。求比例其中一個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E. 讀「非洲部分國家主要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比例圖」,回答10~12題.非洲部分國家的經濟具有什麼特徵
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後,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商品經濟形態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故選:B.
F. 世界上各國的貨幣匯率是是如何形成的
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在「黃金輸送點」的作用下,匯率相對平穩,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的機制。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制受到嚴重削弱,之後雖改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國際金本位制終於瓦解,隨後,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戰後,歐洲各國經濟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黃金儲備迅速增長,約占當時資本主義各國黃金儲備的3/4。西歐各國為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現了「美元荒」。國際收支大量逆差和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多數國家加強了外匯管制,對美國的對外擴張形成嚴重障礙,美國力圖使西歐各國貨幣恢復自由兌換,並為此尋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由44國參加的「聯合國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這個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 以黃金作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2) 實行固定匯率制。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預先安排的資金融通措施,保證向會員國提供輔助性儲備供應。 (4) 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性項目的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這個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美元——黃金本位制,也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種種缺陷也漸漸地暴露出來。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外匯收支逆差大量出現,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導致美元危機不斷發生。1971年8月15日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同年12月美國又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發兩次危機,同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974年4月1日起,國際協定上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又一次陷於混亂,導致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
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其 主要內容是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 匯率安排多樣化、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的結構為國際經濟提供了多種清償貨幣,擺脫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多樣化的匯率安排適應了多樣化的、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需要,為各國維持經濟發展提供了靈活性與獨立性;靈活多樣的調節機制,使國際收支的調節更為有效與及時。
但是牙買加體系也存在缺陷,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一是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下,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可以享受到「鑄幣稅」等多種好處,同時在多元化儲備貨幣安排下國際上缺乏統一而穩定的貨幣標准,很容易造成國際金融的不穩定;二是以浮動匯率制為主體,匯率經常出現大起大落,變化不定,加大了外匯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際貿易活動,極易導致國際金融投機的猖獗,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負面影響更為突出;第三,目前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並不健全,各種調節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全球性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G. 黃金-英鎊-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發展歷程
黃金的發展
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頓森林制度終結期間,全球各個國家一直使用黃金作為單一或其中一種貨幣,國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積存黃金作為儲備的習慣。
英鎊發展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輔市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英鎊是英國官方貨幣。英鎊在歐元被採用後,成為歷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貨幣。目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英鎊是第四大外匯交易幣種,在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後。雖然英鎊和歐元沒有固定匯率,然而,英鎊和歐元之間經常存在長期的同步走勢,雖然2006年中期以來這種趨勢已經減弱。對通脹的擔心導致英國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時候調整利率,英鎊兌歐元也達到2003年1月以來最高價格。人們預計2007年利率仍然會上調。2007年4月18日,英鎊兌美元創26年新高,已經突破2美元的水平,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第一次。
由於英鎊的國家象徵意義,使得用歐元取代英鎊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國公共部門的爭議。蘇格蘭保守黨宣稱,歐元的採用意味著本地特色鈔票的終結,因為歐洲央行不允許成員國或是下一級別政府設計鈔票。蘇格蘭國民黨也不認同採取單一歐洲貨幣,因為他們認為一個獨立的蘇格蘭應該有本國的特色貨幣,它的政黨政策中包括進入單一貨幣體系。
英鎊兌其他貨幣英鎊可以在全世界的外匯交易市場中被買賣,它的價值相對於其他貨幣是波動的。歷史上,英鎊一直是最有價值的基礎外匯品種。
美元發展
1792年,美元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
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1917年的1美元
1934年的100美元
1934年的10萬美元面額(只作為聯邦儲備銀行之間的結算券)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
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H. 各國貨幣在世界外匯儲備的比例
這個你問的比較深奧了 因素太多了 舉例說明: 人民幣 想要成為儲備貨幣 首先得成為流通貨幣 然後就是貨幣是否具備避險屬性 (避險要麼就是你國家的錢貶值的不能再貶值了 要不就是和商品有直接聯系 要麼就是你國家經濟相對較平穩 不會通貨過於嚴重)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國家的外貿比較發達 包括進出口貿易 日元就具備(這個是和國家經濟直接掛鉤的 )
所以這個還得一步一步的 想成為儲備貨幣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險屬性也就是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