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土地儲備培訓資料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土地儲備培訓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20 18:11:12

㈠ 盧氏縣國土資源局

盧氏縣位於河南省西部邊陲,地理坐標北緯°33′~34°23′,東經110°35′~111°22′,地處黃河、長江分山嶺南北兩麓,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部與西南部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轄區總面積3666.47平方公里,全縣19個鄉(鎮)、352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人,分布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系之中,域內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澗溪2400多條,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為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素有「河南小西藏」「豫西後花園」之稱。近年來,該縣依託靈山秀水的自然景觀,興起了以旅遊開發為主的旅遊產業,先後被評為「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名縣」、「中國優秀休閑度假旅遊縣」。使縣域經濟呈現出了「農牧業富民、工礦業強縣、旅遊業活縣」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發展速度連年處於省、市前列。

張壽西 局長、黨組副書記

張建品 黨組書記、副局長(2010年5月,自義馬市國土資源局調任)

楊萬朝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新武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銘 黨組成員、副局長

熊彥召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東宇 黨組成員、副局長

雷愛玲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新峰 副局長

蔣蘭英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張壽西簡介: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1965年4月出生,漢族,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畢業於焦作礦院地質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礦產開發科(含地質環境科)科長、規劃科技科科長等職務。2010年4月7日,任盧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副書記;2010年6月至今,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機構設置】盧氏縣國土資源局組建於2010年4月,是在政府機構改革中將原盧氏縣地質礦產局、盧氏縣土地管理局工作職能劃入後,重新組建的縣政府工作部門。縣編委「三定方案」核定局內設股(室)12個,即辦公室、財務股、規劃科技與調控股、地籍管理股、用地審批與耕地保護股、土地利用股、測繪管理股、礦產開發管理股、礦產資源儲量與地質勘查股、地質環境股、資源補償費管理股、執法監察信訪股。另設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土地開發中心、地質勘查研究所、黃金公司、礦產開發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大地勘測服務中心等7個二級機構。全縣19個鄉(鎮)共派出雙槐樹中心礦管站、磨口中心礦管站、木桐中心礦管站、城郊中心礦管站、五里川中心礦管站、文峪中心礦管站、杜關中心礦管站、石龍頭礦產品監督管理站、范里礦管站、湯河礦管站等10個礦管站和五里川中心土地所、官坡中心土地所、磨口、潘河中心土地所、官道口中心土地所、城區中心土地所、橫澗土地所、范里土地所、文峪土地所、城關土地所10個土地所,全局共有幹部職工286人。其中黨員118人,占職工總數的41.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32人,占職工總數的81.1%。

【土地資源】盧氏縣土地總面積366578公頃。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全縣山高林密、溝壑縱橫。通過第二次全縣土地調查,全縣現有耕地面積38168.52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0.43%,基本農田面積35589.75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93.32%;園地面積388.7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11%;林地面積203352.6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5.47%;交通運輸用地1210.4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03%;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4926.9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13%;未利用土地10439.7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9.3%。縣域內耕地資源分布不平衡,西南長江流域七鄉(鎮)由於山大溝深、叢林茂密,耕地稀缺,全縣耕地資源主要集中在洛河沿岸的橫澗鄉、文峪鄉、東明鎮、范里鎮和縣域北部的官道口鎮、杜關鎮、沙河鄉等鄉鎮。耕地質量差、地塊分散、投入產出比低是全縣耕地的主要特點。

【礦產資源】在地質構造上,盧氏縣地處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碰撞接合部位,地質構造演化歷史復雜,獨特的地質構造孕育了豐富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0大類52種,約佔全省已發現礦種數的49.1%,其中金屬礦產22種,非金屬礦產30種,其潛在經濟價值6000多億元,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19種。已探明的部分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資源儲量和礦床規模在省、市佔據相當的比重,其中曲里鋅礦、夜長坪鉬礦屬國內大型礦區(床)規模,金屬礦產銻礦、鋰礦儲量在全省名列第一,鉬礦儲量在位居全省第四,鐵礦儲量居全省前列,金礦規模雖小,但金礦(化)點星羅密布,盧氏縣具有豐富的稀有金屬礦產,已探明和發現的礦種有鉭、鈮、鈹、鋰、銣、銫等。鉛鋅、銅、鈮、鉭及優質化工石灰岩儲量均居重要地位。

【耕地保護】本年初,盧氏縣政府對照三門峽市政府下達的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將全縣38168.52公頃耕地保護任務,逐一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分別簽訂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實現了耕地保護「人人肩上有責任,齊抓共管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一步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耕地保護監管體系,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各履其責,共行其事,有效實現了耕地保護的全方位監管。通過二次調查,設立修繕了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確保了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38168.52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35589.75公頃。全年組織實施了涉及橫澗鄉衙前村、五里川鎮溫口村、官道口鎮耿家村、朱陽關鎮澗北溝村、范里鎮何窯村5個項目區的盧氏縣2010年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項目,新增耕地面積99.79公頃,2010年6月通過了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補充耕地驗收,實現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嚴格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的總體要求,以規范管理為手段,以節約利用為目的,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相關政策,土地利用各項工作在規范化軌道上穩步推進。全年供應國有建設用地11宗,面積8.877公頃,其中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8宗,出讓面積7.69公頃;劃撥供地3宗,面積1.1875公頃。全年完成土地出讓收入3653.8萬元。全年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4.718公頃。3月,組織實施了對縣城區及6個建制鎮區的地價更新,上報政府通過後,嚴格按照新地價執行。根據部統一要求,啟用了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對2009年1月1日後辦理的土地出讓業務逐級上傳至上級部門,並在國土資源部網站上進行公示,接受上級部門監管,為土地利用規范化管理奠定了扎實基礎。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在礦產規劃中,協助中國地質大學完成了全縣非金屬礦業科技規劃,已通過評審;組織完成全縣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工作,為引導全縣礦業經濟科學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組織開展了玉皇山地質公園規劃修編工作。土地利用規劃中,編制完成了盧氏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圖件,於5月21日通過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批復(三政文〔2010〕6號),完成了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成果轉化工作。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組織審報建設用地7個批次,總面積130.082公頃,其中耕地75.7215公頃。分別為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9.2032公頃,其中耕地6.4355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1.0921公頃,其中,耕地24.5096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面積14.0066公頃,其中,耕地7.2496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二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10.8170公頃,其中,耕地9.9008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二批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9.4831公頃,其中,耕地14.1220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三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13.2475公頃,其中,耕地11.3998公頃;盧氏縣為2010度第二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面積12.2327公頃,其中,耕地2.1042公頃。

【地籍管理】結合二次調查,對全縣基本農田布局進行了調整,完成了全縣基本農田上圖及資料庫建設等階段性工作。組織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工作報告的編寫和二調成果整理等各項二調掃尾工作;督促協調省地質測繪總院完成了杜關、官道口等6個建制鎮、6平方公里的地籍調查內業資料庫建設,通過了市國土資源局驗收;全年共受理、審查、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34宗,集體土地使用證532宗,辦理土地抵押登記1宗,注銷土地抵押登記3宗;全年共受理土地確權案件16起,處理結案13起,受理土地權屬糾紛14起,調查處理10起,結案率達到93%。

【測繪管理】組織全縣五家測繪單位完成了測繪資質審查、申報工作。組織測繪單位完成了縣域基礎測繪業務,在高速公路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等重大項目服務中,充分發揮測繪工作的重要作用,為項目建設規劃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礦產資源開發】全縣礦區總面積149.5523平方公里,共有各類采礦企業65家,其中省部級發證31個,市級發證17個,縣級發證17個。按礦類分,其中:金礦2個;銅礦4個;鉛鋅銀礦2個;銻礦4個;鉬礦2個;鐵礦14個;鐵鋅礦1個;錳礦1個;溫泉1個;滑石礦2個;鋰礦3個;長石礦5個;石煤礦1個;石英礦10個;料石礦3個;建築用砂企業5個;螢石礦1個;白雲岩礦1個;石灰岩礦3個。全縣采礦企業持證率達到100%。全年生產礦產品總量142.46萬噸,較上年同比增加9.4%;礦業采選冶總產值7.4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20%;完成稅費1.0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25%。申報了北方礦業公司、中金集團中原礦業有限公司兩個資源綜合應用項目,獲投資1000萬元。

【礦業權管理】采礦權管理工作,全年共受理采礦權年檢64個,出具資料返還證明12個,劃定礦區范圍5個,受理采礦權延續6起,采礦權轉讓5起,礦業權變更5起。全縣采礦企業持證率達100%,采礦權年檢率達到100%,年檢合格率達到100%。探礦權管理工作,3月份,組織對全縣60個地質勘查項目進行了實地檢查,對3個探礦權人下達整改通知書;5月28日,全縣召開了探礦權清理工作會議,按上級要求圓滿完成探礦權清理工作;9月組織對全縣86個探礦權進行了年檢,對51個探礦權進行了實地檢查,對5家探礦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書。

【國土資源執法】在加強法律、法規宣傳的同時,嚴格落實動態巡查監管制度,充分發揮協管員源頭監管作用,加大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查處和打擊力度。全年組織開展集中法律法規培訓3次,開展動態巡查600餘次,發現土地違法行為22起,制止4起,立案查處18起,結案18起;立案查處礦業違法案件7起,其中無證開采5起,越界采礦1起,越界勘查1起,已結案4起,移交法院強制執行2起,收繳罰款15.87萬元,全年違法案件結案率100%。在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根據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整體安排部署,分別組織開展了4次礦業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制止非法生產小礦點18個,暫扣礦石50餘噸,並對礦產資源違法生產的器材、炸葯進行了收繳,對非法生產工棚進行了強制拆除。

土地執法工作中,根據區域位置,在全縣劃分了一、二、三級動態巡查區域,在監管責任、工作要求上對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進行了明確,使縣、鄉兩級政府對國土違法行為的查處責任更加明晰,增強了各級政府對依法用地、合理用地、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的責任感,有力促進了國土監管和違法案件查處由國土部門單打獨奏向各級政府齊抓共管模式的轉變。

【衛片執法】2010年,先後組織開展衛片執法二次。3月,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2010年衛片執法工作,對上級反饋的2009年10塊(涉地面積511.2畝)疑似衛星圖斑逐一進行現場核對,通過核查,其中合法用地7宗,面積475.6畝,實地未變化3宗,面積35.6畝,順利通過上級驗收。11月,該縣又組織對上級反饋的2010年27個疑似圖斑進行了衛片執法。

【信訪穩定】認真落實信訪首問責任制,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形式和規律,變被動等訪為主動下訪,變事後處訪為事前防範。4月,在全縣各國土資源基層站(所)深入組織開展了「國土資源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各站(所)認真排查和妥善處置矛盾糾紛,努力實現「三個減少、兩個提高」和「三個確保」的工作目標。通過落實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終身負責制和責任倒查制,進一步規范農宅審批、土地登記等日常國土資源行政行為,著力在源頭上杜絕各類信訪苗頭,杜絕因工作失誤或不負責任引發的矛盾糾紛。為方便企業及群眾咨詢、舉報,開通了「12336」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舉報電話。全年共受理縣委、縣政府批轉信訪案件39件(其中重訪3件),結案32件;受理市局批轉信訪案件7件,結案5件;受理群眾自訴案件24件,已調查處理結案23件,各類信訪案件結案率為92%。全年無涉及國土資源管理的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礦產資源整合】根據省、市關於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的安排部署,組織相關專家對全縣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了科學論證,並結合縣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科學編制了涉及全縣3個整合區和1個整合勘查區,共18個礦業權的《盧氏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呈報縣政府研究通過後,2010年10月,得到了河南省礦產資源整合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批復。通過深入扎實的工作,全縣全年列入省礦產資源整合的企業中,八寶山銅礦等礦山企業已完成整合框架協議簽訂工作。為全縣礦產資源開發從「有水快流」到「細水長流」的良性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災毀耕地復耕】2010年7月24日,盧氏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災害,全縣耕地災毀面積13650畝。災情發生後,國土部門充分發揮國土管理職能,組織人員對全縣耕地災毀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科學制訂出災毀耕地復耕方案,及時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年爭取到位災毀耕地補助資金2062萬元,土地整理項目資金630.54萬元。2010年9月,縣政府在全縣組織開展了「災毀耕地恢復百日會戰」活動,截至年底,全縣共完成災毀耕地恢復7650畝。由於在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和明顯成績,盧氏縣國土資源局被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災暨災後重建工作先進單位」,被盧氏縣委、縣政府授予「抗洪救災和倒房重建先進單位」,贏得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地質災害防治】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一是以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引路,努力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二是通過縣政府制定出台了《盧氏縣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方案》,逐級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目標,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三是建立健全了全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向全縣7個地質災害重點區群眾發放防災明白卡;四是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積極開展地質災害等級預報和氣象預警預報;五是扎實組織開展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工作;六是積極認真的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加強動態巡查,落實監管責任。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百年一遇的「7·24」特大洪災,無涉及地質災害的人身傷亡事故發生,受到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這一經驗做法,被《中國礦業報》、河南電視台、《三門峽日報》等各級新聞媒體予以宣傳報道推廣。

礦業環境治理工作中,配合市國土資源局完成了夜長坪鉬礦1050米以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驗收工作;配合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完成了東沙河泥石流應急勘查治理項目;組織完成了朱陽關衙役溝泥石流勘查治理項目設計規劃,已上報省廳評審;申報2010年地質災害、礦山環境治理項目9個,獲上級項目資金799萬元;完成了13個礦山環境治理方案的評審。

【服務經濟發展】2010年初,國土資源部門將縣定89個重點項目中涉及國土部門的70個重點項目,逐項予以分解,分別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實行領導跟蹤協調,專人跟蹤服務;結合高速公路建設用地量大、涉及范圍廣的特點,成立了國土資源項目建設用地協調服務辦公室,向社會公布了服務熱線電話;在項目用地報批上,實施專人報批、人隨件走、跟蹤報批,權力縮短用地報批周期,確保項目順利動工建設。縣定89個重點項目中,其中18個市定「雙百工程」項目,涉及用地保障的14個項目已全部得到保障。50個縣定重點項目中,涉及用地保障的36個項目已辦理用地手續,順利開工建設。積極為礦山企業爭取礦產資源節約利用資金1000萬元。2010年底,盧氏縣國土資源局被盧氏縣委、縣政府授予「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協調服務先進單位」、「服務企業發展先進單位」、「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先進單位」、「為盧氏爭光獎」、「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礦產資源管理稅費徵收】2010年初,通過對全縣礦山企業生產運行情況調查摸底,擬定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計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進一步理順和規范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工作程序,採取源頭管理、流通領域稽查、出境檢查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徵收力度,從各環節上堵塞費源流失。全年實現涉礦稅費收入1.02億元,佔全縣財政收入2.82億元的36%,有力助推了縣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9月以來,根據國土資源部和省、市國土資源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在全縣國土資源系統深入組織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行動中,局統一設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通過深入的思想發動,全縣國土資源系統24個單位、270名幹部職工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崗位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求,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風險進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單位排查風險點總數261個,A級風險點164個,B級風險點83個,C級風險點14個;個人排查風險點總數593個,A級風險點273個,B級風險點160個,C級風險點160個。與此同時,各業務股室對近年來國土資源管理業務辦理情況進行了全面自查梳理,查缺補漏,為下一步專項行動開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胡發軍)

㈡ 濟源市國土資源局

楊學忠 黨組書記、局長

楊國鳴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李賢玲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女)

郭同德 黨組成員、副局長

賈長廷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邱建平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學忠簡介:河南內鄉人,1953年7月出生,蒙古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濟源縣物資局機電公司經理,濟源市辛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濟源市思禮鄉黨委書記,濟源市風景辦主任兼九里溝風景管理局局長,濟源市風景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2001年8月至今,任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2010年,機關內設辦公室、地籍管理科(測繪科)、規劃調控科、土地利用科、耕保用地審批科、執法監察科、財務科、人事政工科、礦產開發儲量科、地質環境科等科室;行政編制22人,正科級中層領導職數10名,以《濟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濟源市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濟政辦〔2010〕40號)印發。下設6個二級機構,即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征地事務所、土地測繪服務站、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5個國土資源分局,即城區分局、五龍口分局、克井分局、軹城分局、王屋分局。全系統幹部職工286人,其中黨員12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211人,土地估價師5人,工程師6人,經濟師23人。機關年齡超過52周歲人員不再擔任科室領導職務,14名同志進行了輪崗交流,9名同志充實到科室中層崗位;分局和局屬單位有17名同志充實到班子或進行了交流,有10名同志充實到基層中層崗位。

【土地資源】濟源市土地總面積189871.18公頃,其中,農用地148666.19公頃,建設用地25110.89公頃,未利用地16094.1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8.30%、13.23%、8.50%。在農用地中,耕地47161.57公頃,園地3967.13公頃,林地89267.13公頃,其他農用地9066.43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居民及獨立工礦用地18013.6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41.2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234.94公頃。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7027.27公頃,其他土地9066.43公頃。濟源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山地多平原地少,山地和丘陵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78%;二是土地自然環境條件較差,水土流失較嚴重;三是林地面積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7%;四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後備資源少。全市未利用地佔土地總面積的8.48%。但未利用地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耕地後備資源十分缺乏。

【礦產資源】濟源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7種,查明礦產地113處,其中上表17處。上表礦產地中,煤炭6處,資源儲量20853.501萬噸;鐵礦2處,資源儲量659.2萬噸;鋁土礦1處,資源儲量747.2萬噸;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446.5萬噸;伴生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3.1萬噸;伴生鈷礦1處,鈷金屬資源儲量643噸(為河南省唯一提交鈷基礎儲量的資源地);含鉀岩石1處,其他如灰岩類、白雲岩類等礦產只有很少的上表儲量。優勢礦產主要是煤炭、建築石料、鋁土礦、玻璃硅質原料、白雲岩、地熱水等。礦產資源的特點是礦床小、貧礦多,優勢礦產上表儲量少。礦產資源的總體分布特徵是以封門口斷層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以南的廣大沖積平原以外生沉積礦產為主,西、北部則以內生礦產為主。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與各鎮、街道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量化標准,切實提高保護耕地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建立並完善了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台賬、圖件,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及耕地保護圖件資料,將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到農戶和地塊。緊緊抓住第二次土地調查和新一輪規劃修編的有利時機,對全市可開發整理和可用於占補平衡的耕地後備資源進行摸底,建立了二調新增耕地統計台賬。認真落實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掛鉤制度,全面加強耕地後備資源庫建設、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和補充耕地儲備庫建設。2010年,共實施占補平衡項目22個,總投資1892萬元,總規模2848.8畝,新增耕地2501.55畝。確保了全市耕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62.25萬畝和59.25萬畝,連續10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認真做好鄉級土地利用總法規劃編制工作,克服體制限制,得到省政府授權,於2010年5月28日,濟源市政府以濟政文〔2010〕59號批准了《濟源市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為濟源今後10年的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達2萬畝。

【土地年度計劃指標】2010年,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下達濟源市2010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為1995畝。同時,因該局被評為2009年度目標完成優秀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獎勵該市土地計劃指標1000畝。在此基礎上,通過該局積極爭取,省國土資源廳在分配指標的基礎上又增加建設用地指標1800餘畝。因此,2010年度濟源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共計4795畝。

【建設用地預審】2010年,完成35千伏邵原變電站、110千伏承留變電站、110千伏工業變電站、110千伏高新變電站、孟州產業集聚區鐵路(濟源段)、小浪底北岸灌區的初審及三湖治理項目的預審,涉及用地面積91.2742公頃。出具市級項目用地意見51個。認真做好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工作,共完成審批事項72項,參與工業建設項目用地前期聯審56個。

【建設用地報批與管理】2010年,濟源市共上報省政府審批批次用地8個,總面積3114.72畝;單選項目5個,總面積1000.554畝;上報省政府審批區位調整用地2個批次,總面積854.643畝;上報市政府審批鄉鎮集體建設用地14個批次,總面積998.2485畝。審批梨林、五龍口兩個鎮45戶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積達6000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因宅基地問題引起的上訪案件。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政府名義出台了《濟源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源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暫行辦法的通知》(濟政〔2010〕36號),完成了兩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申報。其中,兩批掛鉤項目拆舊區3157.695畝土地全部復耕,新增耕地近3200畝;兩批掛鉤項目建新區主要用於工業、教育用地、基礎設施、新農村及標准化廠房建設,擬建規模2812.164畝,特別是解決了太行路小學、濟瀆路小學、濟源三中等項目的用地。

【國有土地供應】2010年,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5宗、2084.118畝,其中,劃撥8宗、916.0035畝,出讓27宗、1030.0785畝,總成交價款近5億元,實現土地出讓純收益2億元。

【土地收購儲備】土地收購儲備融資1.2億元,收購儲備土地3724畝(新增建設用地1620畝),出讓處置922.91畝,成交價3.86億元,凈收益2.12億元(含「城中村」改造出讓收益返還上交省國土資源廳)。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盤活存量土地28宗,面積1602.534畝,新增標准化廠房面積40萬平方米;服務南夫、北街、東馬蓬、馬庄等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城中村」改造面積357.1035畝。

【土地二級市場管理】2010年,共辦理改變土地用途4宗,面積109.3935畝,成交價款3743.5萬元;補辦出讓6宗,面積85.2555畝,成交價款938.58萬元;集體建設用地流轉21宗,流轉面積114.8445畝,流轉金額358.5574萬元;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33宗,轉讓面積1217.5275畝,轉讓金額1.05億元;土地使用權抵押142宗,抵押面積2609.0895畝,抵押貸款金額2.18億元。

【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對供應成交的每一宗地,都將其基本信息在土地市場監管系統的「成交公示」模塊進行對外公示。7天之後,在「供地結果」模塊進行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的數據上傳,並根據具體宗地的開發利用建設情況等在「開發利用」模塊不斷進行數據更新,及時監管批後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對於違約宗地,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分別處理。目前,共上傳出讓合同27份、劃撥決定書8份、出讓公告14份、成交公示35份;發現違約宗地15宗,已及時進行了處理。

開展了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對2006年以前未竣工的房地產用地和2007~2009年12月31日未開工的房地產用地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住宅用地71宗,面積2773.3605畝。其中,未按期竣工1宗,面積87.4695畝,已經按有關要求對企業違法行為查處到位。

【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安排,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工作任務,修改了農村土地調查成果,整合完善了市級調查資料庫;完成了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資料庫建設,目前,根據省廳意見正在進行修改完善;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並按有關要求,協調、組織對全市基本農田劃定、土地利用現狀與規劃數據等資料進行了復核,上報了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成果,開展了儲備耕地和後備耕地調查;完成了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完成了標注調查信息的外業調查底圖、修正完善監測圖斑之記、填寫農村土地調查起止時間統計表等工作任務,按要求及時向省廳上報了調查成果。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國有土地登記發證204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64宗,變更登記140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73宗;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142宗;受理各類爭議案件15件,已調解處理7件。其中,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爭議3件,已調解處理1件;國有土地使用權權屬爭議12件,已調解處理6件;接待各類土地登記公開查詢238次。全市國有土地初始登記率超過90%,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超過85%,城鎮住房用地分割登記發證完成了總量的95%,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96%。

【土地開發整理和土地綜合整治】共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46個,開發整理復墾面積20000畝,擬投資6035萬元。其中,市級項目11個,開發整理面積8790畝;鎮級項目35個,開發面積11210畝,整理面積5155畝。梨林鎮大許等12個村9700畝和王屋鎮麻庄等12個村近1.8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已經完工,梨林鎮南官莊等19個村近2.1萬畝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經完成總投資額的80%,累計完成投資4000餘萬元。通過對「水、電、路、林、渠」的綜合治理,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市土地整理中心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對全市11鎮200餘個村莊進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摸清全市尚有耕地後備資源4500餘畝。

【粘土磚瓦窯廠整治】嚴控關閉的粘土磚瓦窯廠出現死灰復燃現象,對全市30家新型牆材企業實地核查,部門聯動,無存在粘土晾坯區場,無使用輪窯制坯,無一家粘土磚廠。

【征地補償】全面實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修訂成果,嚴格執行征地「兩公告、一登記」制度,對徵收土地方案未徵求被征地農民意見、補償安置不符合法律規定、沒有妥善解決失地農民長遠生計的,一律不報批用地手續。2010年底,完成各類補償近3億元,有力地維護了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采礦權管理】2010年1月25日,濟源市加強治理整頓鋁土礦開發秩序工作現場會在下冶鎮召開,重點解決非煤礦山,尤其是鋁礬土開採的安全隱患問題。副市長田志華出席會議。

全面規范采礦權審批程序,新設采礦權全部實行「招拍掛」。全年共辦理采礦登記發證3家,其中變更登記1家、延續登記2家,收取采礦權價款3.5萬元。認真做好采礦權年檢審查,本年度應參審礦山企業97家,實際參審97家,審查率100%;實地審查礦山數30家,實地審查率為31%;合格礦山數94個,合格率97%。

【探礦權及儲量動態管理】開展了全市探礦權年度檢查,25個勘查項目全部持證,地質勘查持證率100%,勘查項目年審合格率100%。對省級發證35家礦山企業的2009年儲量檢測報告上報省廳進行復核;市級發證礦山企業的儲量檢測工作全部初審完畢,監測率達到100%。對孟州市工業集聚區鐵路專用線工程等8個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進行了初步審查,並出具了初審意見。對《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水庫建築石料用灰岩礦區資源儲量報告》等6個儲量報告及評審意見進行了備案。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認真組織建築石料和水泥用灰岩的資源整合工作。涉及資源整合的22家非煤礦山已經全部簽訂整合協議。濟源市的非煤礦山數量由原來的67家整合為51家,對其他不適宜整合的獨立礦山進行升級改造,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到期後關閉。積極配合做好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濟源市年產15萬噸以上的14家煤炭企業已簽訂了整合協議。

【地質災害防治】在2009年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對濟源市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進行了再次排查,重新確定了該市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13處地質災害高易發區、10處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制定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召開了全市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各鎮及有關責任單位向市政府提交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承諾書,建立了市、鎮、村三級地質災害聯絡員體系,完善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報預警制度。積極和市氣象局協商,在雨量達到中雨以上時在市電視台聯合發布地質災害等級預報,並在12121氣象預報信箱設置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語言信箱,通過政務辦公平台向全市群發地質災害防治簡訊。2010年,組織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和群測群防員地質災害「五到位」培訓600餘人,向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居民、單位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等近6000份,設立警示牌和警示標志388個,成立地質災害防治搶險分隊13個,發布雷電、暴雨預警20餘次。實現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重大地質災害發生、無人員傷亡的「雙無」目標,並通過了省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審查和驗收,達到應創建數的100%。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2010年,認真落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礦山企業交存保證金78.612萬元,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9家。

【執法監察】創新監管機制,落實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推行了違法案件聯合通報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查辦案制度及案件移送制度。2010年,共立案33起,向檢察分院報備案件5起,向中級法院申請執行5起,移送公安機關1起。並結合人大、政協議案建議的辦理,組織公安、林業等礦管委相關部門,赴山西省長治市、太原市、臨汾市學習考察打擊非法開采先進經驗,為濟源市進一步加大打擊非法開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共對全市各類非法開采點進行了200餘次巡查和6次集中打擊。炸毀非法開采窩點25處,封堵50餘處。沒收或銷毀各類非法開采工具500餘件、電線近千米。拘留非法開采人員4人,進入批捕程序的2人,對非法開採行為產生了有效震懾。

【信訪工作】建立了信訪問題分析排查、協調處理、「分級」處理機制,把各類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2010年,共受理信訪案件92起,辦結率達98%。

【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立了全市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台了實施方案。同時,出台了《濟源市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警示約談辦法(試行)》,對違法違規用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耕地比例達到10%以上的鎮、街道,啟動警示約談機制。此次衛片執法檢查較2009年,違法用地各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圖斑數較去年下降171個,宗地下降176塊,面積下降2672.4畝,特別是違法違規用地宗數由2009年的41宗下降到2010年的7宗,面積由711.1畝下降到123.9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由13.80%下降到5.27%,在全省18個地市中排到第8位。

【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及中評估檢查】2010年1月11日,市政府召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專家有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世界地質公園評委趙遜教授,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副會長陳安澤研究員以及省內有關地質專家、學者近50人。6月4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巴西阿拉里皮地質公園締結友好公園簽字儀式在阿拉里皮地質公園舉行。7月14~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蓋伊·馬提尼博士、亞不拉罕·庫莫教授、馬茲林莫克塔、努贊尼阿茲曼四位專家在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及濟源市、洛陽市新安縣有關領導陪同下,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評估考察。10月3日,在希臘萊斯沃斯島的米提利尼所舉辦的國際歐洲地質公園網路會議上,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局作出了關於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復評的結果以及建議。專家認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自2006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成員以來,已開展了多項活動來增強對地質遺跡的保護,也建成了(或在建)多個游覽設施,並為當地經濟帶來增長。地質公園已成為展現重要地質遺跡、亮麗景觀的範例,順利通過了中期評估考察。10月17日,由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申報的濟源天壇峰構造地貌景觀獲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美的地質景觀」稱號。

【測繪管理服務】2010年2月6日,濟源市召開數字濟源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範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暨專家講座。河南省測繪局局長賈志偉、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成名,濟源市人民政府市長趙素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郝祥國、副市長田志華、市政協副主席李國平及市直有關部門、各鎮、街道負責人參加了簽訂儀式。9月10日,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順利通過河南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站驗收。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完成了100個D級GPS控制網點的埋設等工作,為濟源地區建立了高精度的測量基準,提供了高精度的地心坐標,確定了濟源准確可靠的WGS—84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和1954北京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轉換參數,為大地水準面的精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確立了全市統一的測繪基準,標志著濟源市基礎測繪工作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其中,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應用在全國「數字城市」建設中尚屬首次。2010年,完成勘測定界206宗,面積865226平方米;完成地籍測量170宗,面積4848825.52平方米;變更分割56宗,面積642350平方米;家屬樓分割42宗,面積91733.65平方米。

【王屋山名山測高】2010年7月28日,河南省測繪局、省地圖院、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有關領導在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峰頂共同為王屋山高程立碑,標志著濟源市王屋山名山測高工作圓滿結束。自2008年4月8日王屋山最高峰高程測量開測,經過1年多的時間,河南省地圖院完成了測高工作,並經國務院批准,公布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為1711.3米,王屋山主峰是國家公布的五嶽之外59座名山之一。

【行政審批和企業服務年活動】2010年,共接待前來咨詢的用戶達4500餘人次,受理各類報件687件,報件辦結率達98%。在全市開展的企業服務年活動中,局班子成員帶領相關科室先後40餘次深入局分包聯系的5家企業進行調研,收集整理意見15條,現場解決問題5個;對市企業服務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8家企業所反映的12項問題進行了辦理。

【信息化建設】2010年,添加各類政府信息600餘條。其中「咨詢平台」上共回復網友提問20餘條,被國土資源部定為「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單位」。

【宏觀調控與綜合統計】2010年,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統計任務,建立統計人員定崗負責制、統計數據負責制、統計數據月報表制、數據統一制等統計制度及市態監測制度,及時、准確完成全年的《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月報表》及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報表工作。

【省級文明單位創建】2010年8月10日,由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偉、文明辦主任組成的檢查組,對全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度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復檢。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活動】2010年4月23日,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和市兩級檢察院召開聯席會議,結合新形勢下職務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和國土資源系統工作特點,共同研究制定預防職務犯罪的新對策、新措施,建立了查處和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機制。11月24日,全局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到漯河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參觀學習。對漯河市國土資源局的幹部廉潔從政「三早、三卡」預警機制、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廉政文化進社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各科室、局屬單位分別與對口單位進行對接,全面學習了漯河局的風險點排查及防控工作。

(孫璐)

㈢ 學習山東經驗 進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土地管理為國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能力

(2005年8月20日)

2005年6月1日~9日,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協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區副主席宋愛榮率領的新疆黨政代表團,在山東省、河南省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到山東、河南學習考察。我作為代表團的成員,通過幾天的學習和考察,耳聞目睹了山東省和河南省的大發展、大變化。特別是山東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呈現出高速度、跨越式和超常規的發展局面,以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優勢運用到位,把潛力挖掘到位,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位,全力以赴發展經濟的干勁給人以深刻印象。此次學習考察,使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堅定了信心。我要認真學習山東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創造的寶貴經驗和做法,尤其要借鑒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經驗和舉措,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山東省土地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認識到位,思想解放

黨的十六大以來,山東省委連續在全省各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的形勢下,要想在發展上不落後,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落伍,要加快發展,關鍵看思想觀念、看機制運作、看措施落實,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集聚效應,創造發展奇跡。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做到既不「撞車」違規操作,又不「剎車」等待觀望,更不「誤車」坐失良機。2004年建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收入達256億元,特別是在提供用地保障上,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通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變壓力為動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山東省認真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對近幾年出台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政策的489個文件予以廢止和修改;對省、市、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農用地轉用審批、建設用地供應審批、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確權發證、土地執法監察、財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糾正和處理。全省共撤銷各類開發區739個,保留各類開發區251個,核減了3/4;處理相關責任人員1000多名;對先上車後買票的違規用地,進行了查處,補辦了用地手續,使佔用地總量一半的違規用地完善了手續。在補辦用地手續中,實行補辦用地手續的不佔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政策。借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東風,變壓力為動力,解決了多年遺留的問題和矛盾,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三)靈活掌握政策,及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民經濟快速的發展,山東省也和全國一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日漸突出,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呼聲高漲。山東省及濟南市、青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後,根據國家規定,沒有進行過調整,但其他市、縣(市、區)、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山東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規劃的調整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的規定,進行了調整。按照《國務院關於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4〕12號)「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由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仍由設區的市審批」的規定,山東省規劃的調整主要是調整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為建設項目大部分落實在鄉鎮。在規劃調整中,主要做法是調整布局和用地方向,多個項目集中,一並調整,原則上不突破建設用地總規模。

截至2004年4月,山東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至2010年建設佔用耕地指標已經用完。國家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下達後,採取用計劃指標替代規劃指標的辦法,相應調整土地利用規劃,保證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實施。同時,對於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也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四)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切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

山東省政府於2004年制定並公布了各縣(市、區)耕地最低年產值標准,補償倍數不低於法定倍數的16倍。一些市針對因征地降低生活水平的,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經費由財政解決。在城市規劃區內征地,積極推行「區片綜合價」(僅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制度,合理確定不同區位的征地綜合補償標准。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還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資發〔2005〕7 1號),在進一步落實貨幣安置、農業安置等措施的基礎上,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農民。逐步建立「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實現征地與勞動力安置、建立社會失業和養老保險制度同步進行。對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項目用地,可以以土地補償費入股或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可以採用留地安置的辦法,按規劃用途預留一定比例的國有土地,確定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用於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五)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促進招商引資工作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儲備、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由政府調控土地市場,及時保障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縮短項目落地的時間,項目一到就可落地,而不是常規的選址、征地。有些暫無項目的耕地繼續由農民耕種,有項目及時收回。極大的方便了招商引資工作。如濟南市2004年投入40億元進行土地收購儲備。青島市對308國道兩側的土地全部進行了儲備。威海市通過紅線儲備、協議儲備、實物儲備等多種方式,逐步將企業搬遷騰出的土地、政府收回的違法用地、經營性用地及其他依法可以收回的土地,全部納入政府土地儲備。

(六)盤活存量用地,節約集約用地

針對用地空間比較小、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緊張、建設項目用地多的實際,加大挖潛力度,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一是認真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的清理,向存量建設用地要發展空間。2004年以來,青島市共清出678宗存量建設用地,面積5萬余畝,近期可挖潛利用近l萬畝。二是「海、陸、空」並進,即:填海造地、整理復墾折抵建設用地、建多層廠房提高利用率。通過上述措施,解決了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只有18萬畝、實際用地達40萬畝的困難,保障了土地供應。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多層、高層建築,嚴格控制建平房、圈大院、搞「花園式工廠」、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山東省人民政府明確要求新增建設項目用地必須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產業政策;劃分區域強化投資強度,土地投資強度標准為不低於100萬元/畝,同時規定,固定資產投資小於500萬元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

(七)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解決各業用地矛盾

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的整理,節約用地,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和合理利用;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村居民點的合理布局、適當集中;通過對農村居民點和其他閑置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整理的耕地面積,等量置換為建設佔用耕地的規劃和計劃指標,用於農村居民點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建設,以緩解用地供需矛盾。兗州市大力推進「合村並點」,全面實施「小村並大村,四百變一百」工程,力爭利用15~20年時間,將全市400個多個行政村合並建設成100個中心村,預計可節約土地4萬多畝。

(八)新增用地向工業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在招商引資中,山東省看重的是企業落地後增加的稅收、就業的機會、帶動的消費和科技的進步等對國民經濟發展拉動的長期效益。特別對工業項目用地,採取傾斜的供地政策,在工業項目用地上全部採用協議方式。並根據各地財政的實際情況,予以補貼或返還。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原則上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但對具有帶動作用和凝聚效應的經營性項目用地,在有意向投資者後,則以掛牌方式供地為主。

在征地工作中,為減輕企業負擔,由政府埋單,是山東省的一大特點,如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政府繳納、耕地開墾費、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由財政補貼。具體實施中,政府只收取評估地價的20%出讓金,主要用於繳納新增建設用地費。

威海市提出了「只要你來干,手續我來辦」的服務理念,投資者確定項目後,由市招商局和服務中心代理企業辦理落地的所有手續,受到客商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山東省開展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試點工作。集體建設用地依法由地級市人民政府審批,只進行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而不征為國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時,多採用租賃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的形式。這樣,不但有利於企業及時落地,也有利於農民集體長期穩定地增加收入,化減了征地補償安置的困難和矛盾。如企業要求取得土地使用權,5年後可申請征為國有,並辦理出讓手續。

(九)項目向開發區集中,形成凝聚效益

近幾年,山東結合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整合優勢園區,集中連片開發,充分發揮重點園區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開發區科學選址,合理布局,主要選擇荒山荒灘搞建設。如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成經濟開發區、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90%以上的用地是沿海灘塗,避免了佔用大量耕地。二是採取資源共享的辦法,積極引導鄉鎮招商引資項目到依法設立的開發區和城市工業區集中。如乳山市出台了園區招商的「飛地政策」,即不論哪個鄉(鎮)引進的項目落戶開發區,便實行稅收「五五分成」,調動了各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節省了大量基礎設施投入,達到了集約用地的目的。

(十)夯實基礎,為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高效、科學的國土管理必須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山東省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投資上億元建設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基準地價,開展農地分等定級,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也取得豐碩成果,山東省2004年上繳國家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32億元,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落實整理項目,爭取了全部上繳經費的返還。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山東省積極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准備工作,完成了規劃實施評價和8個專題的研究工作,爭取省財政安排規劃修編經費660萬元(已落實,不含規劃資料庫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費用),各市、縣(市、區)的規劃修編准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通過下大力氣夯實基礎工作,為科學決策、管理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鞏固成績,學習先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

與山東省比較,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我們也有我們的特點,學習山東省的長處和經驗,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所以,有必要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一次回顧,和山東的工作進行一次比較。努力做好結合的文章,抓好落實的工作,實實在在地將我們在山東省學到的經驗落實到新疆的發展中。

(一)自治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的土地管理工作自2000年8月國土資源廳成立以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受到國土資源部的肯定,為實現自治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是積極開展土地調查、評價、規劃和科學研究等基礎業務工作,奠定了土地管理的基礎。完成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通過對新疆後備土地資源及坡耕地、沙化耕地的調查,查清我區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證的可開墾後備資源4978萬畝,摸清了新疆土地資源家底,為自治區和國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數據;組織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地(州、市)、縣(市)、鄉(鎮)四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等專項規劃,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增強;開展了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及時更新城鎮基準地價;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使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85%以上。

二是正確處理土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努力保障土地供應,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服務。按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的要求,積極為自治區能源、水利、交通、電力、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重點項目以及符合供地條件的建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和優質服務;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普查的工作,查清了全區城鎮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7.08萬畝;制訂了鼓勵盤活存量土地和集約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減少各項建設對耕地的佔用。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比例不斷提高,2000年土地使用權有償收入7.23億元,2004年達到25.365億元;增強服務意識,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促進了國有企業結構和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

三是加強征地管理,嚴格執法監察。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健全征地程序,依法加強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補償安置辦法;拓寬征地安置途徑,落實征地制度改革措施;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費分配使用的監管,防範征地中損害農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嚴格土地執法監察,加強動態巡查,預防和制止土地違法發生,及時查處土地違法案件。

四是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制定配套政策和優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核減違規設立的開發區(園區)13個;違規干預和插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現象得到遏制,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糾正和解決;自治區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已通過國務院的初步驗收;抓法制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為核心的地方性國土資源管理的法規體系,為自治區國土資源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提供了法律保障;為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參與新疆的開發建設,新疆國土資源廳起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已轉發各地執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荒山綠化優惠政策,使烏魯木齊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等方面,採取靈活優惠政策,促進了新疆優勢產業特別是林果業的發展。如,喀什地區1999年還只有60萬畝林果,到現在林果面積已經擴展到253萬畝。

五是抓機遇,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科學規劃的基礎是,積極組織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編制,2000~2003年,自治區申報國家項目55個,總規模15327公頃,總投資21190.18萬元,到位資金9157.415萬元;2003~2004年,申報自治區項目28個,總規模7171公頃,總投資9344.01萬元,到位資金8589萬元;2005年1~4月,申報國家投資項目43個,總規模37124.34公頃,總投資61427.22萬元。特別是完成了伊犁南岸大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為啟動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礎。在全國耕地面積逐年銳減的情況下,2001~2004年自治區耕地增加157.76萬畝。

六是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幹部隊伍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了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工作,尤其是少數民族幹部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2004年作風建設在自治區8個被評議的部門中名列第一,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開展「文明處室創建」、「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創建「青年文明號」等一系列活動,幹部職工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二)學習山東經驗,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議

縱觀山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得益於歷屆山東省委思想觀念的解放,持之以恆、全力以赴抓經濟建設的落實。通過2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意識深入人心,從而形成合力。各級政府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是層層要求土地上有什麼優惠政策,而是充分認識到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更是政府所要經營的主要資產,將土地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依照法律程序辦事。通過經營城市、經營土地,改善投資環境,使以地聚財、以地生財落在實處,增加了財政收入,也推動了招商引資。

通過學習考察,我深刻感覺到山東省各級幹部思想解放,勇於實踐,創新務實的工作精神。與山東省相比,我們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觀念和認識方面,許多地方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土地管理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路不清、認識不到位,缺少敢於實踐、敢於超越的氣魄和勇氣。二是在靈活運用政策方面,自治區已經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等政策,但許多地方對文件學習不夠、領會不深,沒有用足、用活、用到位。三是在服務意識方面,在國家已經三令五申明確土地管理審批許可權和程序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還在要求分權。投資環境的改善不是靠審批權的下放,招商引資需要的是良好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提高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學習山東省的經驗,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落實中央宏觀調控的政策,把改革、發展、穩定緊密聯系起來,搶抓機遇。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認真落實國務院28號文件,積極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

國務院28號文件是今後一個時期土地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在理解和執行政策上、要結合自治區實際,體現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精神,既要認真嚴肅,也要思想解放。對28號文件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實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新疆實際的辦法。要著眼於運用政策去推動工作和事業的發展。對具體問題的處理要著眼於發展的全局,採取更加靈活方式和方法。在土地供應上,要充分發揮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在建設用地上,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於新疆發展的,就支持、保護和扶持。

2.依法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適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上,既要嚴格執行規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也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實事求是的依法進行調整,使規劃服務於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大局。在目前自治區級、地(市)級、縣(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還未正式開展的情況下,對沒有突破規劃目標的,可以對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局部調整由縣(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地區行署或州、市人民政府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審批。對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解決因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影響項目落地的問題。

3.充分利用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招商引資

結合我區實際,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見的通知》(新政辦發〔2004〕9號),對荒山荒地、綠化用地、退耕還林還草用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地、畜牧業發展用地、農牧民開展民俗旅遊項目和發展服務業用地、企業(轉制科研機構)改制用地及招商引資項目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優惠政策,為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提供政策保證和支持。

盡快出台《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用地意見》,制定具體優惠措施,支持自治區的工業發展。

4.繼續做好失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在新疆尤為重要。要加強征地工作管理,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安置補償基數和標准應及時調整,盡可能採取高限,必要時政府可以從財政收入中予以補貼。目前,征地安置補償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民政、社會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安置失地農民的途徑可以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5.進一步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工作

土地收購儲備工作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加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加大土地儲備力度。根據城鎮規劃建設需要,結合融資還貸能力,合理確定儲備土地的資金投入、規模和周期。要結合實際,從政府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確定一定的比例充實土地收購儲備資金,專項用於土地收購儲備。對存量建設用地也納人土地儲備的范圍,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對工業用地可採取集中連片的儲備形式,形成「地等項目」的格局,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的及時供給。

6.用活政策,支持項目建設

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堅持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按市場方式進行配置;對工業生產型項目的用地,仍以協議供地。在工業項目用地協議出讓中,根據評估地價,明確政府收益比例,使政府收益能夠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相關直接費用。其餘涉及征地的相關費用,由用地單位按規定支付給農民集體和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給予財政補貼或減免的,可由當地政府研究決定。

7.統籌規劃,加強開發區建設

自治區已通過國務院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驗收,開發區清理工作已基本結束。對開發區建設應當加強研究論證,在切實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開發區建設和管理,形成一批項目向開發區集中,產業關聯,具有凝聚效應和帶動作用的產業聚集區。

8.加大基礎工作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盡快完成65個縣(市)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的調整奠定基礎;及時更新基準地價,盡快應用農地分等定級成果,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新疆是我國耕地後備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西部生態建設也需要加大土地開發整理的力度。因此,需要做好項目實施的准備工作,編制科學的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做好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充實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為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土地保障。

自治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肩負著國土資源管理、評價、規劃、利用和保護工作,是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我們要堅決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圍繞經濟建設這個大局,努力提高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為促進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揮各級的推動作用。在開發利用國土資源中,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開放這個大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找准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堅持一手抓保護,一手抓保障,在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新疆土地資源的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用足、用好、用活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上下功夫,使這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大合理開發利用的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供應,發揮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赴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5年第5期)

㈣ 國土方面的要掌握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國土方面的法律法規眾多,節選部分如下,所有法律法規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官網:

1、中國銀監會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

3、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不動產權證書和登記證明監制辦法》的通知;

4、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5、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

6、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7、關於印發《安徽省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綜合審批辦法》的通知;

8、《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9、閑置土地處置辦法 ;

10、重大土地問題實地核查辦法;

11、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管理辦法;

12、全國土地變更調查工作規則(試行);

13、關於印發《兵團重大土地違法違規問題警示約談辦法》的通知;

14、煙台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

15、石家莊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印發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園項目土地儲備辦法的通知;

16、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8、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19、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錄);

22、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23、土地登記辦法;

24、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用地土地登記辦法;

25、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變更土地登記的若干規定;

26、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

27、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

(4)土地儲備培訓資料擴展閱讀

國土管理是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組織、協調和監督。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組織各種社會力量開發利用國土資源,協調各地區、各部門之間在國土整治活動中的相互關系,監督、限制不合理開發國土資源和危害國土的行為。

有效的國土管理必須有一定的措施保證:

①行政法令措施。運用國家行政權力,成立管理機構,從組織上保證政府各部門之間、國家與地方、企業之間協調一致。制定國土法規,保證國土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②經濟措施。是管好、用好國土資源的一項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制定稅收政策、利息政策,審定資金援助和獎勵辦法:規定財政補貼等;

③技術措施。加強國土資源基本資料的調查研究,將收集到的國土情報用各種裝置進行圖化、數值化和必要的情報數據利用計算機處理和儲存,供有關部門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法律法規

㈤ 土地整理中心,干什麼工作,待遇怎麼樣。

土地整理中心就是省及各市、縣政府授權的土地儲備整理機構。

具體工作任務就是:

一,將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門通過依法收回、收購、置換、徵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統一納入政府土地儲備庫,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按照土地供應計劃,統一實施整理開發後,再由政府統一供應的行政行為。

二,受省和市縣政府委託實施建設用地儲備整理工作,負責對納入政府土地儲備庫的土地實施統一開發整理、土地供應的前期准備等日常具體業務。

三,建設用地儲備整理可以利用金融信貸資金實施,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應規范建設用地儲備整理的管理,進一步拓寬建設用地儲備整理資金來源。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結合土地利用現狀,採取行政、經濟、工程、技術、法律等手段,通過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整,對土地資源進行重新分配,以達到協調人地關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而它所涉及的開發整理後土地面積和權屬重新劃分等各個方面,都必須建立在測繪工作的基礎上,因為測繪數據是最基礎、最原始的資料,是決策正確的最基本保證。

由於測繪工作貫穿於土地開發整理的全過程,不同於平常所指的地形測量,因此測繪工作比地形測量工作更細致,更具體,同時更講究方法,它直接關繫到工程項目概(預)算的准確性,在科學決策、節約投資、規范工程行為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土地整理中心具體工資待遇

總的來說,土地整理中心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落實各省,市,縣建設用地項目的耕地佔補平衡任務及土地整治項目的勘選、檢查及相應的技術服務工作等。屬於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工資待遇:基本工資+五險一金+項目提成。

參考貴州省,湖南長沙市,廣東肇慶市的招聘情況,一般試用期3個月,試用期工資2000元;試用期滿後,工資待遇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五險一金。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試用期工資3400元。基本工資都是按照國家事業單位待遇標准。

㈥ 商丘市國土資源局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3°47′,東經114°57′~116°39′,東南與安徽省淮北市、阜陽市及宿州市相連,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西、西南與本省的開封市和周口市毗鄰。轄梁園、睢陽二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六縣,永城一市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市總人口820餘萬,是全省第四人口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駐睢陽區。

彭顯文 黨組書記、局長

聶世建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王明欽 黨組成員、調研員

王玉玲 黨組成員、調研員(女)

馬召軍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永健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明勇 黨組成員、副局長

孟祥才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馮業茂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東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彭顯文簡介:河南淅川縣人,在職研究生,中共黨員。1988年1月~1989年5月,任河南省地質技工學校團委書記;1989年5月~1998年4月,任河南省地礦廳直屬機關團委書記;1998年4月~2000年5月,任河南省地礦廳政治部副主任;2000年5月~2008年1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12月~2004年5月,任尉氏縣委副書記;2004年5月~2007年12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信訪辦主任;2008年1月~2009年9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調研員。2009年9月,任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商丘市國土資源局轄睢陽區、梁園區、開發區3個分局,對虞城縣、夏邑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睢縣、永城市國土資源、地礦主管部門進行管理(地方黨委政府協管),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共有幹部職工2800多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地質礦產科、地籍科、測繪科、政策法規科、執法監察科12個科(室),市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為市國土資源局直屬管理的事業單位。

【土地資源】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匯總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商丘市土地總面積為16055330.5畝,全市農用地面積12725750.25畝,建設用地面積2982906畝,未利用地面積346674.75畝;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9.3%、18.6%、2.1%。其中,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0625861.40畝,園地面積210908.70畝,林地面積1171148.10畝,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面積3.75畝,交通用地(農村道路)面積340062.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面積363198.90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面積14567.10畝。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762948.10畝,交通運輸用地(農村道路除外)面積160434.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面積59523.60畝。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除外)面積339001.35畝,草地(其他草地)面積3288.75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除外)面積4384.65畝。

【耕地保護】一是加強了對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其他局領導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2011年度耕地保護工作領導組和耕地佔補平衡工作領導組。二是積極申報土地整理項目。據統計,全年共申報省級新增土地整治項目6個,爭取建設資金1.35億元,建設規模7940.87公頃;並申報了涉及商丘轄區內的柘城、寧陵、睢縣、民權四縣,建設總規模250萬畝,總投資30億元的豫東平原基本農田整治重大項目。三是加大了補充耕地儲備力度。通過量化年度補充耕地任務、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將補充耕地項目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等方式,加大了對補充耕地儲備工作督導力度。全年共完成6個批(次)的補充耕地項目,可用於耕地佔補平衡699.9935公頃,保障了全市新增建設用地報批的需求。四是努力實現耕地佔補平衡。2010年,商丘市經國家、省、市政府審批徵收或農轉用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共76個批(次),共佔用耕地1432.834公頃,補充耕地1432.834公頃,全部實現了先補後占,連續11年確保了全市耕地保有量的動態平衡。五是加強日常管理。全年共下發、轉發8個規范性文件,對全市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加強占補平衡監管等工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同時,制定了土地整治項目具體控制指標,並會同技術協作單位,制定了配套設施圖集,樹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統一形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商丘市被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10〕162號文件)列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市,成為全國8個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市級試點。全年,全市8個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實施規劃得到省廳批復,下達掛鉤周轉指標238.2187公頃。先後完成了市、縣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並得到省政府審批。在此基礎上,全市182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在全省率先批准實施,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為商丘未來10年經濟社會發展留足了用地空間。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土地收益實現歷史性突破。2010年,全市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1.58萬畝,實現土地收益58.29億元,為2009年全年土地收益的近四倍,其中市本級28.21億元,其他六縣一市30.08億元。每個縣(市)均突破3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市長達11年的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共有3.4萬畝,截至2010年底,共妥善解決3萬畝,另外約4000畝已納入政府儲備。三是強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嚴格控制各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標准。凡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申請用地面積超過國家、省有關控制指標的,堅決核減用地面積。同時,組織實施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制定下發《商丘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商丘市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四是加大盤活土地力度。全年市轄區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6299.7畝,其中依法收回並處置的低效利用土地、破產企業土地1085.207畝;劃撥土地補辦出讓手續後開發建設的502.709畝;處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14711.8畝。五是積極推廣建設使用標准化廠房。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標准廠房441.9977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824家。六是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力度。2010年,全市土地儲備中心庫存土地1458.71畝,可公開進行出讓土地722.248畝,可實現土地收益4.3億元。

【地籍管理】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嚴把用地發證關。一是按照國家四部委工作會議精神,對市本級已辦理的土地登記檔案進行自查自糾,逐宗登記造冊,形成調查報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同時,要求全市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依照以上方式進行認真自查自糾;二是圓滿完成全市已取得土地登記上崗資格證人員教育培訓、考核和續期工作;三是相繼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市9個縣(市、區)「批而未用」土地的核實檢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成果修正、標准時點統一更新成果國家級內業核查後的復查、農村調查成果驗收的各項准備工作、2009年度變更調查工作和全市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截至2010年,全市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已全部結束,共完成調查面積155.55平方公里。其中梁園、睢陽、夏邑、永城、寧陵5個縣城所在地城鎮地籍調查成果已通過省級階段性預檢。完成了部分縣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階段性驗收工作。根據省廳授權,按照工作計劃,市調查辦組織相關人員組成專家組,完成了5個縣(市、區)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的驗收工作。據統計,全年全市本級共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352宗,其中分割登記223宗,出讓登記129宗;辦理土地抵押登記30餘宗,注銷土地抵押登記90宗。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組織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各類建設用地報件88個批次(宗),面積29738.84畝,其中:農用地22979.45畝(耕地20102.43畝)。對項目用地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改過去的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查。對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並派出專人持件運轉。相繼完成了省關注的雙千工程「香雪海」、「娃哈哈」、「華盛坤包裝」、「辰龍紡織」、「國葯集團」、「中牛集團」、「深安電子」、「京隴鋁業」;市政府關注的「閼伯路華商社區」、「軍分區民兵訓練基地」等項目和納入「市政府2010年十大實事」的「市殘聯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連霍高速擴建單體工程先行用地」等一大批招商引資、工業、民生項目的用地申報工作和博物館、宋都花園、閼伯家園、里仁小區經濟適用住房等項目的前期材料組織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建設用地的批後監管工作。一是市政府起草了《商丘市建設用地批後監管辦法》,完善了建設用地批後公示制度、批後監管台賬制度、跟蹤管理卡制度、批後審查把關制度、開發利用申報制度、警示制度等,強化了對保障性住房用地、工業用地和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批後監管;二是對競得用地資格,不按時履行規定的,從嚴追究企業在「招拍掛」過程中的違約責任;三是主動聯合監察局對不按合同約定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採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進行追繳,並加收滯納金。對經催繳仍不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取消競得資格。

【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建設啟動】9月2日,商丘市委書記王保存、副市長賈瑞琴親赴鄭州,就商丘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改革同省國土資源廳領導進行了專題會商。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等領導對商丘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同意商丘作為全省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

【廳、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9月份,商丘市政府與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在鄭州簽訂戰備合作投資框架協議,意向投資20億元用於商丘土地收購儲備、舊城改造、地質找礦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的前期融資。

【機構編制實現新突破】在市、縣政府精簡機構體制改革中,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大隊(同時更名為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3個機構升格為副處級單位,增設了1個測繪科,增加了15個正、副科級領導職數和35名事業編制,並於6月18日舉了揭牌儀式。各縣、市局也相應升格,增設了機構和編制,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幹部職工工資待遇問題。

【開展野外拓展訓練】7月份,市局組織機關全體幹部職工赴新鄉市萬仙山進行野外拓展訓練,各縣(市、區)局也陸續組織了拓展訓練活動,累計參加1200餘人。此活動充分激發了參訓幹部職工的潛能,增強了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和凝聚力。

【土地綜合整治】2010年,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百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全市119個試點村規劃編制工作全部完成,實施84個,拆舊房2187戶,建新房3524戶,復耕土地2550畝。特別是夏邑縣太平鄉將全鄉35個行政村統一規劃為17個中心村和中心社區,做了整鄉推進的有益探索。

【「兩整治一改革」活動】制定出台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局長彭顯文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兩整治一改革」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專職工作人員4名,各科室和局屬單位均固定1人作為「兩整治一改革」工作聯絡員。並按照個人查、部門查、黨組織查的要求在全局范圍內廣泛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活動,全系統填寫《個人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2598份、《部門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466份,復查卷宗19835份,建立復查結果台賬322個,製作風險卡14255個,形成《廉政風險點排查成果》13項46冊(包括縣(市、區)局)。同時,邀請農民、工人、企業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無黨派人士到局做客,請他們幫助排查風險點,傾聽他們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隊伍建設】基層班子建設上,先後對虞城局、寧陵局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配備,市局下屬3個分局5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任職交流,市局機關5名科長進行了交流輪崗,市局機關和各縣(市)局共選拔了11名副科級幹部。建立了涵蓋幹部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思想狀況、工作狀況、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副科級以上幹部電子動態管理檔案。同時,對全市11個縣(市、區)局89名班子成員和副科級幹部逐一進行了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每個幹部的真實思想情況。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上,全年共投入基層所硬體建設資金近千萬元。民權局給基層所購置了20台執法巡查車輛,虞城局、民權局解決了基層所人員工資由自收自支全部轉為政府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的問題。睢縣局執法大隊人員經費也由差額預算管理變更為全額預算管理。全年市局和各縣(市、區)局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業務考試、法規知識競賽等方式培訓幹部職工5000餘人次,85%以上的基層所達到省廳規定的標准化、規范化建設要求。全市16個優秀基層所、24個先進基層所、10個標准所受到省廳表彰獎勵。

【打擊粘土磚瓦窯廠】2010年度,全市共拆除死灰復燃粘土磚瓦窯廠39座,復墾窯廠佔地987畝,其中恢復耕種土地552畝,整理成林果用地123畝,水面養殖用地312畝。窯廠用地復墾比率達90%以上。

【礦產資源】商丘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建材、鐵礦、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是我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煤炭是商丘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永城、夏邑、柘城。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一二疊系,探明儲量為33.546億噸(其中含天然焦炭5.93億噸),面積2056平方公里,煤層埋深200~1200米,可采厚度為6~8米,遠景儲量約100億噸。近南北向的永城隱伏背斜是控制永夏煤田展布的主體構造。煤質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分、高發熱量優質無煙煤。煤田緊靠華東工業區,交通便利,井田集中,儲量豐富,煤質優良,宜建大型礦井。另外,商丘市其他探明儲量的礦種有石英斑岩(1048萬噸)、大理石(25.87萬噸)、磁鐵礦(902萬噸)、礦泉水等6種。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度,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加大了對各礦山企業的管理力度,全市各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到100%,礦山企業儲量報告擁有率達到100%,全市礦山企業全部設立了采礦權標識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良好,礦業經濟呈良性發展態勢。全年為蘭鄭長成品油管道工程、鄭徐客運專線工程等20餘個重點工程提供了壓礦咨詢和審查工作,保證了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編制完成商丘市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20餘次300餘人次,發布氣象預警預報12次,製作警示標志牌63塊,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共3000餘份,刷寫宣傳標語50餘條,成功預報地災22起,組織搬遷避讓人員282人,避免傷亡人員366人,避免經濟損失83.6萬元。完成塌陷區綜合治理面積2150畝,其中恢復耕地1505畝,魚塘645畝。搬遷村莊6個,搬遷人口1600人,投入資金2260萬元。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已全部結束並在全省率先通過部、省驗收;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部完成,9個核查礦區報告編制已通過省廳初審。

【礦政管理】2010年度,全市累計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129億元,同比增長12.9%。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9055萬元(已累計繳存保證金1.6287億元),均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8月27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2009年度全省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檢查情況的通報》,對商丘市的儲量動態檢測工作進行了通報表彰。至此,商丘市已連續三次獲此殊榮。

【執法監察】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進一步加大了執法監察力度,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9起,及時制止54起,涉及土地面積111.49公頃,立案率、結案率均為100%。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全面完成。對衛片監測涉及的違法違規用地問題,商丘市高度重視,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全部進行了依法處理,立案率、查處率、處理率均達到100%。共收繳罰沒款2123.97萬元,沒收建築物9.416萬平方米,拆除建築物、構築物面積6.627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375.85畝;申請法院強制執行79起;移送司法機關24人,落實18人;提出黨紀政紀處分建議46人,落實9人。並於2010年12月順利通過省國土資源廳檢查驗收。

【信訪工作】信訪工作穩定有序。涉土赴京進省上訪量大幅下降,共發生赴京訪3起、進省訪6起,與2009年相比分別下降87.5%和57.1%,受理上級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6起,全部按時回復,辦結率達到100%。對每起交辦案件均實行市、縣局領導親自包案。市局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98批473人次,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22起,受理復查案件4起,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90.6%。3月份,被商丘市委辦公室評為2010年度民意快線工作先進單位;9月份,被商丘市委維穩信訪領導組表彰為「全市社會矛盾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先進集體」。

㈦ 房地產開發企業如何做培訓

房地產公司的培訓一般可以按照各個部門的分工不同劃分為:商業地產、工程管理、規劃設計、景觀設計、營銷策劃、銷售技巧、采購管理、運營管理、項目管理、成本管理、物業管理、財務管理、稅務籌劃、人力資源、客戶關系、企業戰略、項目管控、標桿專題、樓盤考察、投融資管理、精裝修管理、旅遊地產、養老地產、工業地產等。

㈧ 安陽市國土資源局

安陽市地處河南省最北部,與河北、山西兩省交界。地理坐標:北緯35°12′~36°22′,東經113°38′~114°59′。轄區東西22公里,南北128公里,總面積7354平方公里,總人口567.4萬人。中部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貫穿南北,南距省會鄭州190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沖、四省通衢之稱。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林州市)、4個縣(安陽縣、安陽市、湯陰縣、內黃縣、滑縣)、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50個鄉、42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02個社區、居委會(市區142個社區),3280個行政村。

楊學文 黨組書記、局長

鄧永生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田樹林 黨組成員、副局長兼安東新區建委辦副主任(正處級)

逯建修 黨組成員、調研員

鍾會學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陸新生 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利民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學文簡介:河南林州人,漢族,1955年12月28日出生,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4年12月~1986年10月,在部隊服役;1986年10月~1990年1月,任安陽市紀檢委幹事;1990年1月~1992年12月,任安陽市紀檢委副科級紀檢員;1992年12月~1995年5月,任中共安陽市紀檢委案件審理室主任(正科級);1995年5月~1999年3月,中共滑縣縣委常委、紀檢委書記;1999年3月~2004年3月,任安陽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2004年3月至今,任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法規監察科、科技與調控監測科、規劃科、財務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科、地籍管理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科、礦產開發管理科、勘查儲量環境科、人事科、離退休幹部工作科、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審辦科等17個職能科室;轄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土地監察隊、礦產資源監察隊、開發區分局、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與測繪院、征撥用地事務所、地租徵收處、土地整理中心、信息中心等10個二級機構。全局共有幹部職工315人(其中在職人員262人,離退休人員53人)。

【土地資源】安陽行政區總面積735154.45公頃,其中,耕地411377.85公頃,園地5877.03公頃,林地69917.04公頃,草地35807.9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2278.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9739.9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1488.31公頃,其他土地68668.15公頃。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區總面積346955.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為84.34%,其中耕地面積346722.8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9.93%;其他地類面積232.2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7%,其中園地面積187.29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5%,林地面積44.91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1%。

【礦產資源】安陽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存在兩種類型。一類是和地層沉積程序有關的沉積礦產;另一類是岩漿侵入後自身產生的,或岩漿與圍岩發生變化產生的礦產。安陽市西部山區沉積岩和岩漿岩大范圍出露,發現大量有用礦產,如鐵礦、煤炭、石英砂岩、白雲岩、石膏、含鉀(砂)岩、石灰岩、大理石、錳礦、石棉礦、長石礦、蛭石礦等;東部平原區被新生代地層掩蓋,礦產賦存情況不得而知;西部山區的已知礦產,由於受開發緩急的影響,勘察程度也大不相同。

地熱資源已勘探發現地下熱水,主要分布於青洋口斷裂(安封存一線)與湯東斷裂(大韓村、高庄一線)之間,沿湯陰地塹呈北東向帶狀分布(安陽市境內)長約30公里,寬約15公里范圍內;另外,在林州市城關鎮小菜園一帶經物探工作發現地熱異常,有地下熱水存在的可能。地下熱水勘探開發程度較低,僅限於石油、金屬礦產、地質構造、水文等勘察工作的同時對地熱資源有所發現。

安陽西部山區有較好的成礦條件,還發現有銅、鈮鉭、水晶、冰洲石等多種礦點。由於沒有進行系統的基礎地質工作,許多有益礦產未被發現;對已經發現的礦產未能做出正確評價,影響了安陽礦產資源及時開發利用。

【耕地保護】2010年,安陽市、縣、鄉各級政府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依據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有量,對基本農田布局進行合理劃分調整,並納入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獎懲。2010年,安陽市耕地面積為40.88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35.25萬公頃。2010年3月,安陽市通過省政府組織的2009年度耕地保護目標驗收,並代表河南省迎接國家三部(局)對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的檢查,受到了國家三部(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基礎性工作】一是重新設立和完善大型宣傳標志4塊,鄉級固定永久性標志101塊,設立(更新)田間地頭標志牌1152塊,刷寫宣傳標語620餘條。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農田補劃儲備制度。對已驗收的國家、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和占補平衡項目,符合基本農田條件的,及時納入「基本農田補劃儲備庫」管理。

【全市耕地佔補平衡及總量動態平衡】2010年,安陽市上報建設用地項目佔用耕地17789畝,按照「佔一補一」的要求,補充耕地17789畝。為確保全市耕地佔補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後備資源。全年補充耕地項目通過驗收合格15批146個,新增耕地面積29084畝,並及時納入「補充耕地儲備庫」進行統一管理,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國土資源規劃修編】2010年,積極推進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同時,積極完善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全市5縣(市)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已全部經省政府批准,全市100個鄉(鎮、辦)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全部由市政府批准。按照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工作總體部署,完成了新一輪市級礦產資源規劃編製成果,2010年5月,通過省國土資源廳預審,按照預審意見和要求,正在積極完善礦產資源規劃修編成果。

【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試點】2009年,安陽縣被省廳確定為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縣。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正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國土搭台、部門聯動、統籌規劃、整合資金,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實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重點開展農田整治。2010年8月,河南省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啟動第二批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通知》,耕保科積極籌劃,認真組織各縣(市、區)上報試點項目。經過篩選,全市共上報試點7個,分別為林州市3個、滑縣2個、湯陰2個,涉及52個行政村。

【用地報批】2010年,河南省下達安陽市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6000畝左右,但全市市區用地需求量約為1.5萬畝左右,用地計劃指標與用地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為緩解用地計劃指標不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積極組織用地報批,並於年初主動向發改委、規劃局、重點辦等單位徵求項目用地情況。同時,加大與省廳、國土部的溝通力度,積極將市重點項目協調列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2010年,全市報國務院批准城市批次實際申報面積達8741畝,其中農用地7935畝。

【重點項目用地服務】2010年,安陽市對167個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項目與174個市城建三年計劃項目全部建立台賬並定期更新,積極與市重點辦、項目單位聯系溝通,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聯動機制,同時,採取提前介入、主動服務、跟蹤督辦的方式,將推動重點項目進展與審辦窗口受理、業務科室辦理相銜接,對重點項目用地手續實行統一協調、現場會審,確保高效有序辦理。協調有關聯審聯批項目土地手續加快辦理,確保了老幹部活動中心、京港澳高速南北出口、職教園區、公交南停車場、市委黨校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及時申報。

【土地徵收指導與協調】2010年,安陽市繼續做好土地徵收的指導協調工作,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推進征地補償新標準的全面實施。建立健全溝通聯系機制,用地、征地工作配合更加密切,通過征地工作台賬、項目分析會等多種形式,使征地工作中的問題得以盡早解決,同時在包干征地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完善征地工作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安置途徑,逐步完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年土地徵收共涉及貞元廣場南側用地、開發區物流園區、永明路南段等用地項目42個,合計3926.06畝,其中已完成征地項目9個,面積1132.523畝,確保了重點項目用地順利實施。

【供地保障】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簡化手續,加快進度,積極主動服務各類建設項目,特別是重點工程用地的供地工作。先後完成了安陽市第八中學、安陽市會展中心、安陽義烏國際商貿城等項目,同時加強居住用地結構調整,切實保障民生工程建設用地,先後完成了星月灣、北辰家園二期、豫北棉紡織廠棚戶區等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項目。2010年,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為40宗,供應總面積252.239公頃,其中出讓土地為26宗,供地面積133.5585公頃,出讓價款57142萬元,全部為「招拍掛」出讓項目;劃撥土地14宗,供地面積118.6805公頃。

【地政地籍】截至2010年11月上旬,安陽市市區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256宗,城鎮住房分割登記發證7906宗,辦理各類抵押登記29宗,盤活土地資產3億多。為單位、個人、司法、仲裁機構等部門依照規定提供土地登記查詢100多人次,同時,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妥善解決群眾辦證難、各區發證工作中成套住宅劃撥用地轉讓、成套住宅出讓年限到期的後續辦證等問題,並為企業融資用於土地抵押登記開設綠色通道,為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優化投資環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完善土地公開出讓制度】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採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收回、置換等方式,以實物儲備和信息儲備為手段,將閑置未用、低效利用和改制企業的土地,全部納入收購儲備的范圍,統一安排,推向市場,公開供給。同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繼續推進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比率達到100%。全年共完成土地轉讓27宗,轉讓金額4622.9824萬元;土地掛牌出讓18宗,成交價款54872萬元;成交采礦權2宗,成交價款109萬元。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2010年,安陽市積極把產業聚集區和標准廠房建設作為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著力點。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引導項目進入各類聚集區,同時,加大對產業集聚區的用地管理,各縣(市、區)新建工業項目一律要進入產業集聚區,鼓勵建造和使用多層標准廠房,各類產業集聚區范圍內,嚴禁進行房地產開發,提高用地容積率,加大投資強度。全市已累計建成標准廠房用地總面積124.43公頃,多層廠房建成用地面積73.515公頃。

【建立節約集約用地考核制度】2010年,安陽市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來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保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一是強化了項目用地預審職能,突出用地預審對用地規模的控製作用,引導項目節約集約用地,防止新增土地低效和閑置,通過節約集約用地保障更多的建設項目落地,促進發展模式的轉變;二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新增建設用地,劃撥土地在現評估價格上上浮10%,房地產開發在現評估價格上上浮30%,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拆遷安置成本高於土地評估價格的按成本價掛牌;三是建立健全項目用地批後監管機制,國土、發改、規劃等部門共同組成評估機構,建立節約集約評價系統,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將集約利用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批而未用土地清查處置】2010年,根據年初調查結果,安陽市批而未用總數339.37公頃。安陽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各縣(市、區)對每個項目進行梳理,摸清情況,明確責任,了解每個項目的進展情況,未供地原因,下步措施,實施跟蹤催辦,同時分門別類,靈活處置。

【礦業權市場建設】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下發了《關於印發地礦行政服務規則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完善了內部會審制度和相關工作程序,健全了嚴格的采礦權審批與管理制度,推動礦業權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進一步規范完善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全年有償出讓采礦權2起,價款79.98萬元。同時,繼續加大力度查處和規范采礦權轉讓與非法承包行為,督促轉讓礦山企業及時辦理轉讓變更手續,激活礦業權二級市場,促進礦業權正常流轉。

【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2010年,按照部、省廳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安陽市繼續加強轄區內勘查開采秩序的監督管理,著力維護重點礦區、重要礦種的開發秩序,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防各類違法現象反彈,進一步鞏固整頓規范成果。據統計,全年查處無證采礦4起,非法開采案件8起,立案5起,查扣非法生產設備10台件。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安陽市出台了《安陽市非煤礦山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全市采礦權數、探礦權數比2009年底減少20%以上,優勢骨幹企業佔有及控制的鐵礦、石料灰岩等資源達到全市的60%以上,同時,配合搞好煤礦兼並工作。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積極配合安陽市煤礦兼並重組領導小組委託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安陽市誠信礦業服務有限公司及時完成了15家剩餘資源儲量價值評估工作,並積極組織指導重組後企業准備相關換證資料,在市、縣審查後報省廳辦理兼並重組轉讓變更手續,現已有13家煤炭企業報省廳辦理轉讓變更手續。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共同擬訂了《安陽市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對本市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制訂了應急預案,明確了監測方法、險情發生時報警方法、疏散路線,對排查出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均編制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加強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全市共發放防災明白卡2000餘份,印發地質災害防治宣傳頁萬余份。通過天氣預報、電視廣播、電話和簡訊等方式,發布氣象預警預報12次,最大限度地減輕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深入礦山企業和動態檢測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積極為礦山企業提供服務和技術咨詢,通過組織人員參加培訓,進一步規范全市儲量動態檢測的程序,統一相關技術要求,完善台賬、圖紙等資料,加強人員和設備的保障,同時把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與礦權登記、年檢和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用嚴格的制度強力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保證儲量動態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安陽地區甲類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率達98%以上。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監管】2010年,安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礦山地質環境管理的有關文件,努力促進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全市共復墾土地面積187畝,礦渣土石方回填11848.22立方米,治理山體裂縫3條,總長度140米,耕植土整平4286.22立方米,植草綠化面積2365平方米,植樹3720棵。

【動態巡查】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開展縣(市)區互查以及國土資源村級協管員推廣等工作,強化動態巡查的規范管理和制度建設,嚴格抓好動態巡查責任制的落實,在制度規范、組織實施、工作構架、考核獎懲和工作實效性上不斷探索完善,呈現出巡查全覆蓋、工作無盲區、制止爭主動等特點。全年全市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391件,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220件,涉及土地面積79.79公頃,其中耕地36.07公頃。目前已結案207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1起,向紀檢監察部門提出黨紀政紀處分建議3份。

【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在衛星監測時間段即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內,安陽市實際佔用新增建設用地594宗,總面積15085.86畝,涉及耕地面積14038.71畝。其中,違法用地133宗,總面積853.39畝,涉及耕地面積572.89畝。違法用地宗數、面積、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總宗數、總面積、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2.39%、5.66%、4.08%。

【測繪管理】2010年,安陽市將測繪管理工作的各項要求納入了與各縣(市、區)簽訂的2009年度目標責任書,建立健全測繪管理體制,落實基礎測繪投入機制,加強測繪市場監管,堅持多部門聯合的市場監管機制等。同時,積極協助省測繪局對安陽市測繪資質單位資質證到期換證進行初審,共對10家測繪單位提供的換證資料進行了審查並報省測繪局審核。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深入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制定下發了專項行動工作量化細則,認真開展廉政風險查找與防範活動,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下發了市國土資源系統廉政風險點防範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突出重要崗位,認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崗位職責、制度機制、外部環境等方面可能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採取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後期處置等防控措施,通過查找風險點、貫徹執行、檢查考核、調整修正等環節,著力構建廉政風險防範機制,並制定下發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實施意見,確保「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工作實效。

【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制定下發了《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建設規范化國土資源所工作的意見》、《關於盡快理順國土資源所機構編制和人員經費的通知》,對國土資源所建設進一步作出部署安排,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共76個鄉鎮國土資源所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於推薦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先進縣(市、區)及優秀、先進、達標國土資源所通知》,積極行動,精心組織,按照要求逐級民主推薦上報2個先進縣、10個優秀國土所、15個先進國土所、51個標准國土所,達到了促進國土所規范化建設的進度。

(武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