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8年我國力爭造林1億畝以上嗎
2018年國家林業局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力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森林公園建設,並為此設定了一個年度小目標:力爭2018年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其中人工造林5000萬畝,森林撫育1.2億畝。
如何完成年度造林1億畝以上的目標?張建龍介紹,2018年要創新國土綠化機制,探索以地換綠等多種方式,培育生態保護修復專業化企業,支持國土綠化項目;加快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新建2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開展精準治沙重點縣建設;抓好雄安新區白洋淀上游、內蒙古渾善達克、青海湟水三個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規劃造林723萬畝;發揮中央投資撬動作用,利用開發性政策性貸款300億元,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00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1000萬畝。
Ⅱ 種樹國家有補助嗎
有補助,但是補助標准一般由當地有關部門決定。
一般補助標准:
喬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畝補貼200元;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陝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畝補貼200元);
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陝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畝補貼200元);
水果、木本葯材等其他林木每畝補貼100元;跡地人工更新、低產低效林改造每畝補貼100元。
(2)內蒙儲備林擴展閱讀:
為加強和規范林業改革發展資金使用管理,推進資金統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林業改革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關於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35號)。
《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預〔2015〕230號)等文件,制定本辦法。 本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八條,森林資源管護支出中央財政補助標准根據財力和管護成本確定,具體標准另行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省)森林資源管護支出執行標准不得低於中央財政補助標准。
第二十八條,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採取因素法分配。森林資源管護和國有林場改革兩個支出方向按照各省工作任務、中央補助標准等因素確定補助規模,其餘支出方向統一按照以下因素及權重分配:
(一)工作任務(權重50%),以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林業發展規劃等確定的任務計劃為依據。
(二)資源狀況(權重25%),以國家林業局清查、調查公布的資源數量為依據。
(三)績效因素(權重15%),以財政部下達的區域績效目標審核結果以及會同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的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
(四)政策因素(權重5%),以中央重大林業生態建設政策為依據。
(五)財力狀況(權重5%),以不同地區財力狀況為依據,適當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Ⅲ 我國將啟動國土綠化行動是真的嗎
中國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要創新國土綠化機制,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探索先造後補、以獎代補、贖買租賃、貼息保險、以地換綠等多種方式,引導企業、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優先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國土綠化項目。同時要大力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森林公園建設。力爭2018年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其中人工造林5000萬畝,森林撫育1.2億畝。
Ⅳ 我國將啟動國土綠化行動力爭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多少
1月4日從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獲悉,中國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據介紹,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40年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近五年,年均造林育林千萬畝。2012-2016年,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育林502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805萬畝,封山育林2007萬畝,飛播造林55.5萬畝。5年來工程區治理沙化土地近6萬平方公里,三北地區沙化土地面積已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2460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297平方公里,呼倫貝爾、科爾沁、毛烏素三大沙地植被蓋度增加了8.3個百分點;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5.4萬平方公里,年入黃泥沙量減少4億噸左右,黃河中游安寧渡—潼關河段年均輸沙量由20世紀50-80年代12.19億噸下降至2008-2014年1.39億噸,降幅89%;5年來工程區103個地級市完成市郊周邊造林690萬畝,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工程區林產業加快崛起,特色經濟林總面積已達到1億多萬畝,年產干鮮果品4800多萬噸,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約1500萬人依靠發展特色林果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Ⅳ 內蒙古濕地和流域的保護措施
你好,1、加強自然濕地的保護
以預防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為出發點,採用最直接、有效和經濟的就地保護方式,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保持濕地的自然或近自然狀態。
以保護我國濕地生態系統和搶救濕地野生動植物種多樣性為重點,在我國生態脆弱地區,在具有濕地生態系統代表性、典型性並未受破壞的濕地區域和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域等地建立、完善一批不同級別、不同規模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形成完善的濕地自然保護區網路,解決自然濕地保存面積低的問題。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已建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監管、投入力度,重點解決保護管理水平低下、濕地生態功能受損問題,使濕地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
制定區域或流域性的濕地保護、恢復以及相應植被恢復的綜合規劃,統一協調區域或流域內的濕地保護工作;注重通過維護自然水系,維持、保護自然濕地。
在一些重要濕地區域,建立由當地濕地保護機構和社區共同參與的濕地保護和管理委員會,由當地社區參與制定濕地保護和管理計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規劃等,使得濕地保護和管理的政府行為充分體現當地社區的利益。
2、大力推進退化濕地的生態恢復
以逐步恢復和重建退化濕地生態系統、促進受威脅的濕地物種的恢復為出發點,採用科學研究加提煉濕地生態治理、修復技術與退化濕地治理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建立濕地生態恢復示範並注重政策、法制等社會性對策,調動、利用社會的力量和作用推進濕地生態修復。
濕地的退化是由於多種自然或人為因素干擾的結果,這種退化直接導致了濕地的自然生態服務功能降低,使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因此而減少,進而又損害危及了人類的生存發展。因此濕地恢復重建項目首先必須考慮排除因人類不當活動形成的濕地干擾因素,通過恢復自然水文特徵或建立濕地的補水機制、退田還湖、控制污染和濕地野生動植物恢復等措施,逐步實現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恢復。
3、促進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制定科學的規劃,實現統一規劃指導下的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分類管理。近期的濕地資源利用應首先服從於濕地資源保護的需要,限制自然濕地用途變更、制止過度利用和不合理開發。選擇有開發潛力、有示範意義的項目,開展多形式的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區建設,如生態農業和生態漁業相結合,濕地多用途管理等示範區,並將其成果與管理體制緊密結合,開展技術推廣和交流。充分發揮我國濕地景觀豐富多樣的特點,積極推進濕地生態旅遊,建立不同類型的濕地特色旅遊示範區,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優化模式的試驗,為不同生態類型的濕地合理利用提供可資借鑒、推廣的示範模式。
4、提高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下,盡快完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方針、政策。將濕地保護、水資源的綜合管理、環境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土利用規劃、國際公約等與濕地保護立法協調一致。建立國家主管部門組織協調與多部門分工合作的管理機制,提高濕地保護公共管理系統的組織機構能力。推動濕地保護立法和加強現有濕地法律法規的執行,制定有利於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財政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完善濕地資源調查制度與監測體系,建立國家濕地保護科學咨詢委員會。
5、實施國家濕地保護生態工程
根據自然屬性和濕地保護面臨的威脅,未來10年將針對8個不同的濕地保護分區,開展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可持續利用示範、社區共管、提高保護能力等五大優先工程建設,全面帶動提升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
Ⅵ 齡級指的是什麼
齡級指的是林木或林分年齡的分級。即根據森林經營要求及樹種生物學特性,按一定年數作為間距劃分成若干個級別。
每一齡級所包括的年數稱為齡級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2年,各齡級期限的中值為該齡級的平均年齡。用羅馬數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表示齡級的大小,數字越大,表示齡級越高、年齡越大。
不同樹種的齡級期限長短,因森林經營要求及樹種生長快慢而定。一般速生樹種如杉木、軟闊葉樹種等為5年;生長快的松類及闊葉樹為10年;生長慢的硬闊葉樹等為20年;毛竹為2年。
同齡林的林木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通常為裸地上喜光樹種更新所形成:異齡林的林木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通常為中性或耐蔭樹種連續更新結果。一般同齡林處於過渡階段,缺乏穩定性。
(6)內蒙儲備林擴展閱讀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雖然中國的森林覆蓋面積位居世界前列,但覆蓋率低、人均面積小、林木質量差的特點意味著中國與森林國家無緣。此前據人民日報報道,國內天然林大徑級木材資源已「采無可采」,而相應的需求仍在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儲備林、速生林產業雖已頗具規模,但仍需時間進行沉澱。這些客觀因素決定了中國對進口木材的依賴較大。
2015年4月1日,東北、內蒙古多家重點國有林區宣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時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隨後表示,到2017年將全部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一場環保督查旋風的突然降臨又使得大量粗放經營的板材企業被勒令停產整頓。一時間,木材原材料供不應求,引發板材價格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