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2013年棉花收儲備用庫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2013年棉花收儲備用庫

發布時間: 2021-03-19 08:57:50

Ⅰ 棉花從周五開始不讓儲備

1.悲觀的預測

我收到全球棉花市場未來10年預測的第一輪模型模擬的結果,計量模型專家組要求我根據世界棉花市場的運行和從棉花供給鏈的角度評價預測的結果,並特意叮囑我評估模型對2023年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的預測。

模型模擬的初始條件是2013年末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的現狀:

(1)總產量670萬噸;

(2)凈進口320萬噸;

(3)紗廠消費805萬噸;

(4)庫存1150萬噸。

超過年消費量1.5倍的庫存,是以「解決國產棉滯銷難題」,「穩定國內棉花市場、保護棉農」為目的,從2011年度啟動的國家對棉花「不限量」收儲在短短3年之中形成的。

政府在2011年棉花度(2011年9-2012年8月)以每噸高於世界市場均價(A指數)約34%的19800元的價格收儲了337萬噸,讓中國棉花當年庫存超過600萬噸,庫存量和消費量比達到67%,遠遠超過了過去30年平均52%的水平。

2012年9月,政府決定再次啟動棉花臨時收儲,並把每噸棉花的收儲價提高到20400元,這個價位高出A指數80%,結果當年政府買下了占當年國內總產量的90%的棉花,收儲662萬噸,並將棉花庫存增加到900萬噸以上,達到全年用量的115%。

雖然2012年棉花度(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紡織業,專家均呼籲政府關注過量收儲棉花問題,但收儲政策竟然還得以繼續,2013年再收儲500萬噸,造成2013年底中國棉花庫存量超過1150萬噸。

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規模效率最高的,百萬噸級產能的紡紗和織布集群,但是當原料價格遠遠高於進口棉紗的價格,這樣的高效,巨大的產能就完全失去了競爭力。進口棉紗均價僅19850元(3250美元)/噸,比國內棉花價格低,而加工棉紗的生產成本約500元/噸,還有5-8%損耗,因此,在棉花20400元的價位,企業選擇進口棉紗而放棄生產完全是合乎「市場規律」的選擇。進口棉紗而不進口棉花,主要是因為棉花進口受政府配額限制,超出配額需繳納「滑准稅」。因此,中國加工用棉量在2010年度的950萬噸後,隨政府收儲逐年下降,2013年底僅為800萬噸,比政府棉花收儲政策推出前下降16%。

天量的庫存和不斷下降的需求,讓中國棉花生產,貿易,消費與合理庫存的平衡變得十分困難。計算機模型在中國實現合理庫存(占年消費量的50%)的假設下,得出2023年的預測結果:

(1)棉花總產量420萬噸,比2013年的670萬噸,下降38%;

(2)凈進口95萬噸,比2013年的320萬噸,減少70%;

(3)年紗廠消費650萬噸,比2013年的810萬噸減少20%;

(4)庫存降至300萬噸。

這個結果背後的邏輯演繹是:中國要拋儲備棉必須降價到世界市場價格,國內的棉紡業采購中國棉花的同時大幅減少進口。中國減少棉花進口,必然引發世界棉花價格下行,這反過來又對拋儲價格加大下行壓力。所以,中國實現合理儲備不能一次到位。盡管儲備棉降價可以刺激需求,但由於中國工人成本上漲,國內紡紗用棉需求的下降趨勢將繼續,雖然比2011-2013年的減速緩慢。棉花價格下行,必然影響棉花生產,尤其是在其他農作物比價的影響下,中國棉花生產必將下行。

按照過去10年的平均價格計算,化解目前巨量庫存政府將虧損至少200億美元。

還有一個最壞的結果:如果今後幾年,由於政府的控制,國內棉價和世界市場價格差價繼續維持,中國棉紡業生產能力將被完全摧毀,沒有了棉紡業的需求,中國的棉花業將重蹈中國大豆業沒落的覆轍,這樣,中國紡織和服裝業要麼一起衰落,要麼完全依賴進口棉紗,棉布。自我完整的生產鏈被割斷,集群規模效益消失,被進口棉花左右而完全喪失紡織服裝出口大國的優勢。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本來就是低利潤,一旦優勢喪失,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然而,可能促成中國棉花業,中國紡織業和服裝業衰落的,竟然是政府的「保護政策」。

2.拷問政府決策機制:為何「保護棉農」的政策只為少數人牟利?

在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我們有太多的以美好願望出發的政府政策和改革最終被「異化」而造成少數人獲利,政府和廣大百姓買單的悲劇。政策設計本身有局限,執行過程中人為的「修正」,歪曲,對於執行政策的後果不回應,一錯再錯,直到不可收拾。棉花收儲政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用政府收儲來「保護生產者」「穩定市場」是世界農業商品市場上,用過但證明是無效的做法。19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為穩定市場價格簽署的咖啡,橡膠協議,建立緩沖儲備等都好景不長,沒幾年就壽終正寢了。因為用收儲來穩定市場,通常是需要准確預測未來市場走向,而這對於受自然因素主導的農業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緩沖儲備最終都是以收儲成本暴增,收儲達到天量難以為繼,被迫拋售庫存,引發市場大幅波動,最終以傷害生產者告終的。對於收儲會引發的問題都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可以說是常識,尤其是對經濟決策者們。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收儲是不能保護生產者,也不能穩定市場的。大概因為棉花收儲的決策者並不缺乏這樣的常識,所以在2011年出台收儲政策時,明確稱作「臨時」政策。

在建設緩沖庫存時還有一個常識問題,就是收儲的定價是保護性的,因此一般不應高於一定時期中,比如,3年,5年的市場平均價格,或者是最低價,因為一旦收儲價格大大高於市場價格,在收儲無限量時,就會被迫買下所有的生產量。但中國在決定棉花收儲價格時,決策者似乎完全沒有這樣的常識,不僅定價大大高於當時的世界市場價格,而且當A指數從3400美元/噸暴跌到1840美元後,2012年中國的收儲價格還上調600元/噸。

決策者在決策時為何忽視基本的常識?

更讓人費解的是,這樣的臨時政策,一執行就是3年,尤其是當2012年度由於收儲量暴增,大大超過合理庫存水平,專家和業內人士,還有媒體紛紛建言,質疑收儲政策之後,在世界棉花A指數從2011年度的3400美元/噸,下跌到2013年1840美元/噸之後,在明知收儲和世界市場價格之間的大差價危及中國國內消費,紡織服裝業轉向進口棉紗暴增的情況下,制定棉花收儲政策的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繼續以20400元/噸的價格推行收儲政策,在2013年度中再收購500萬噸。

既然是明正言順的「臨時政策」,完全可以隨時調整,但明知繼續實施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為何堅持要繼續執行?

任何政府決策都要求基本論證,包括政策執行產生的主要影響,後果和風險。如果收儲政策經過了這樣的論證,那麼對發生天量庫存,棉紡業和棉花生產「停產」,就該是預料之中的後果,因為這可以通過簡單的邏輯演繹而得出:

收儲價格顯著高於世界市場價格,棉紡企業將拒絕國產棉轉而進口棉花,在棉花進口配額的限制下,棉紡業只有停產, 因為棉價占棉紡成本的75%,棉價高出30%必然虧本。這樣,政府必須買下所有的棉花,天量庫存。棉紡業停產了,對棉花的需求沒有了,除非政府繼續購買,棉花生產不可能繼續,結果,棉花生產也要「停產」。

政府在決定出台收儲政策時,有過簡單的邏輯論證嗎?

在2012年在「中國進口增加,世界市場棉花價格將增加,進而可能縮小世界市場價格和收儲價格間的差距,帶動消費國內的高價棉」推理的蠱惑下,政府大幅度增加進口配額。然而,在世界棉花生產過剩的情況下(由於近年印度推廣轉基因棉,帶領世界棉花總產從新世紀初的2000萬噸增長到2600-2800萬噸),中國大量進口棉花對世界市場價格的拉高影響十分有限。結果,造成了天量收儲和天量進口的怪象:政府高價收購了90%的產量,紡織企業低價進口了創紀錄的530萬噸棉花。

出台棉花收儲政策的目的是穩定市場,保護棉農利益,但是,正真受益巨大的並不是幾千萬棉農,比如,2013年政府收儲500萬噸棉花,每噸價格高於A指數8000元,即便是所有的差額對為棉農所得,3000萬棉農人均僅得1300元左右,實在是微不足道,不及外出打工一月的收入。事實上,由於農戶數量巨大,生產經營規模很小,通過價格補貼和收入補貼來刺激生產和增加收入的政策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因為農戶實際得到的補貼金額有限。而且,由於收儲政策造成巨量庫存,而最終造成棉花生產和紡織業的衰退,這樣的「含金量」政策實在是得不償失。

然而,這個收儲政策卻為少數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首先,當收儲價格固定,棉商完全可以毫無風險地通過交易獲利。2011年至2013年間,政府收儲近1500萬噸皮棉,如果棉商收購每斤籽棉獲利4分錢(收購價的1%左右),總的利潤將達20億元。當這筆「小錢」被幾百個大棉商瓜分,人均利潤是百萬,千萬。

這個收儲政策更大的利益是通過進口配額產生的。由於政府收儲價格高於世界市場棉花到岸價至少4000元/噸,而按照世界市場價格進口需要政府的配額,這樣進口配額就成了利潤源泉,一噸配額4000元,100萬噸配額就價值至少40億元。配額就直接為配額獲得者產生利潤。政策的「含金量」對大多數棉農而言,微不足道,但對於少數人卻足以暴富。

政府的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保證公平與正義,但是這個棉花收儲政策由於定價失誤高於公平價格(世界價格)的40以上,與現行的進口配額政策結合,結果成為製造不公平的源頭,

誰拿到更多的進口配額,誰的獲利就越大,在進口配額僅占總用棉量15%時,政府政策就直接造成了不公平的少數人獲利,多數棉紡廠商受損。進而,收儲政策和配額政策的合力,創造了破壞市場秩序的「配額交易」,據媒體報道,棉花進口配額「商品化」後,配額指標曾被炒到3800元/噸,而在2011年棉紗收儲政策之前,黑市的價格也不過1000元/噸。

由於政府主管部門配額分配原則很模糊,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公平的,一視同仁的配額分配規則,這讓政策實施的人為因素影響很強大,結果,這樣「含金量」的政策直接製造了政府主管部門和人員權力尋租的巨大空間,為從中央到地方,有配額分配權的機構和官員創造了可以尋租的可能。同時,因為配額的「含金量」太高,刺激企業和個人為獲得配額疏通關系而無所不用其極,進而促成腐敗惡化。這還不包括利用棉花收儲政策違法套利的,包括將進口配額買的,或是走私進口的,或是其他來源買的低價棉花轉賣給國家收儲牟利。「含金量」巨大的政府政策不僅製造權力尋租空間,還引發為暴利不惜上斷頭台的為非作歹。

在中國收儲中獲利的還有控制著中國棉花進口的跨國棉商。在2011年到2013年間,中國棉花進口總量達1300萬噸,按其均價計算,總額約為260億美元。這樣,即便向中國出口棉花的單位利潤為2%,棉商的利潤將達到5.2億美元。在這3年中,中國進口的棉花總量大致同中國庫存增加量相差無幾,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收儲政策是為鼓勵進口棉花,保證跨國棉商的利潤而制定的,慷概地支付近300億美元,買下世界市場上生產過剩的棉花轉為「庫存」。

這種收儲政策,在「保護棉農」的幌子下,擾亂市場,製造不公平,同時為少數人暴富,和跨國棉商穩操利潤勝卷創造機會,同時創造權力尋租的巨大空間和腐敗的環境,而且最終還損害棉農利益,摧毀中國棉紡織業,危及中國紡織和服裝業的未來,弊端十分明顯,但卻可以在中國繼續3年。這充分反映出政府進行重大決策的「隨意性」與「個人意志」,缺乏科學和系統分析,缺乏決策風險和退出機制,這樣的決策很容易被利益集團綁架,甚至左右。

Ⅱ 棉花儲存方法

棉花是離瓣雙子葉植物,屬錦葵目錦葵科木槿亞科棉屬。喜熱、 好光、耐旱、忌漬,適宜於在疏鬆深厚土壤中種植。 棉花栽培歷史悠久,約始於公元前800年。 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棉花較早的國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紀, 即戰國時代,《尚書》、《後漢書》 中就有關於我國植棉和紡棉的記載。 在我國的棉花栽培歷史上,先後種植過四個栽培品種:海島棉( 長絨棉)、亞洲棉(粗絨棉)、陸地棉(細絨棉)和草棉(粗絨棉) 。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的主要栽培品種也不一樣, 亞洲棉引入歷史最久,種植時間最長,同時栽培區域較廣; 陸地棉引入我國的歷史較短,但發展很快,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亞洲棉。 目前廣大棉區所種植的棉花多為陸地棉種(細絨棉), 新疆還種植有少量海島棉(長絨棉)。 棉花品種特性 棉花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多年生、短日照作物。 經長期人工選擇和培育,逐漸北移到溫帶,演變為一年生作物。 春季(或初夏)播種,當年現蕾、開花、結實,完成生育周期, 到冬季嚴寒來臨時,生命終止。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 只要有充足的溫度、光照、水肥條件等,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樣, 可不斷地長枝、長葉、現蕾、開花、結鈴,持續生長發育, 具有無限生長性和較強的再生能力。在棉花的一生中, 溫度對它的生長發育、產量及產品質量的形成影響很大。除溫度外, 棉花對光照非常敏感,比較耐乾旱,怕水澇。棉花生長歷經春、夏、 秋、冬四個季節,春分到立冬16個節氣( 從四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左右),一生可以劃分為播種期、苗期、 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5個階段。相對於其他農產品來講, 棉花生長期較長,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 棉纖維品質構成 棉纖維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細胞經伸長、加厚而成的種子纖維, 不同於一般的韌皮纖維。棉纖維以纖維素為主,占乾重的93%- 95%,其餘為纖維的伴生物。由於棉纖維具有許多優良經濟性狀, 使之成為最主要的紡織工業原料。 1.長度。 目前國內主要棉區生產的陸地棉及海島棉品種的纖維長度, 分別以25-31毫米及33-39毫米居多。 棉纖維的長度是指纖維伸直後兩端間的長度,一般以毫米表示。 棉纖維的長度有很大差異,最長的纖維可達75毫米, 最短的僅1毫米,一般細絨棉的纖維長度在25-33毫米, 長絨棉多在33毫米以上。不同品種、不同棉株、 不同棉鈴上的棉纖維長度有很大差別, 即使同一棉鈴不同瓣位的棉籽間,甚至同一棉籽的不同籽位上, 其纖維長度也有差異。一般來說,棉株下部棉鈴的纖維較短, 中部棉鈴的纖維較長,上部棉鈴的纖維長度介乎二者之間; 同一棉鈴中,以每瓣籽棉的中部棉籽上著生的纖維較長。 棉纖維長度是纖維品質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與紡紗質量關系十分密切,當其他品質相同時,纖維愈長, 其紡紗支數愈高。支數的計算,是在公定回潮率條件下(8.5%) ,每一公斤棉紗的長度為若干米時,即為若干公支,紗越細, 支數越高。紡紗支數愈高,可紡號數愈小,強度愈大。 表一:原棉長度與可紡支數的關系 原棉種類 纖維長度(毫米) 細度(米/克) 可紡織數(公支) 長絨棉 33-41 6500-8500 100-200 細絨棉 25-31 5000-6000 33-90 粗絨棉 19-23 3000-4000 15-30 資料來源:《棉花生育規律與優質高產高效栽培》,陳奇恩等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4頁。 2.長度整齊度。 纖維長度對成紗品質所起作用也受其整齊度的影響, 一般纖維愈整齊,短纖維含量愈低,成紗表面越光潔, 紗的強度提高。 3.纖維細度。纖維細度與成紗的強度密切相關,紡同樣粗細的紗, 用細度較細的成熟纖維時,因紗內所含的纖維根數多, 纖維間接觸面較大,抱合較緊,其成紗強度較高。 同時細纖維還適於紡較細的紗支。但細度也不是越細越好, 太細的纖維,在加工過程中較易折斷,也容易產生棉結。 4.纖維強度。 指拉伸一根或一束纖維在即將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 一般以克或克/毫克或磅/毫克表示, 單纖維強度因種或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細絨棉多在3.5-5. 0克之間,長絨棉纖維結構緻密,強度可達4.5-6.0克。 5.纖維成熟度。棉纖維成熟度是指纖維細胞壁加厚的程度, 細胞壁愈厚,其成熟度愈高,纖維轉曲多,強度高,彈性強, 色澤好,相對的成紗質量也高;成熟度低的纖維, 各項經濟性狀均差,但過熟纖維也不理想,纖維太粗,轉曲也少, 成紗強度反而不高。 表二:棉纖維的經濟性狀及可紡號數比較 棉纖維經濟性狀 長絨棉 細絨棉 色澤 乳白 潔白 長度(毫米) 35-45 21-33 細度(米/支) 6500-9000 4500-7000 直徑(微米) 12-14.5 13.5-19 寬度(微米) 14-22 18-25 轉曲(轉/厘米) 100-120 50-80 強度(克) 4.5-6.0 3.5-5.0 裂長度(千米) 27-40 21-25 可紡號數(號) 特細號4-10 細號及中號11-30 資料來源:《棉花生育規律與優質高產高效栽培》,陳奇恩等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7頁。 棉花的分類、加工與檢驗 1.分類。根據棉花物理形態的不同,分為籽棉和皮棉。 棉農從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 籽棉經過去籽加工後的棉花叫皮棉,通常所說的棉花產量, 一般指的是皮棉產量。 根據加工用機械的不同,棉花分為鋸齒棉和皮輥棉。 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鋸齒棉; 皮輥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皮輥棉。皮輥棉生產效率低, 加工出的棉花雜質含量高,但對棉纖維無損傷,纖維相對較長; 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雜質含量低,工作效率高, 但對棉花纖維有一定的損傷。目前細絨棉基本上都是鋸齒棉, 長絨棉一般為皮輥棉。 2.加工。一般用衣分來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正常年份, 衣分為36-40,也就是100斤籽棉能夠加工出36- 40斤皮棉。皮棉不能散放, 必須經打包機打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棉包。 我國標准皮棉包裝有二種包型:85公斤/包(±5公斤)、 200公斤/包(±10公斤),但以85公斤居多。 3.檢驗。 我國棉花的質量檢驗是按照細絨棉國家標准GB1103- 1999進行的。標准規定,檢驗棉花分以下幾個指標: 品級:根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澤特徵、 軋工質量這三個條件把棉花劃分為1至7級及等外棉。 長度:根據棉纖維的長度劃分有長度級,以1毫米為級距, 把棉花纖維分成25-31毫米七個長度級。 馬克隆值:馬克隆是英文Micronaire的音譯, 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纖維細度與成熟度的綜合指標,數值愈大, 表示棉纖維愈粗,成熟度愈高。 具體測量方法是採用一個氣流儀來測定恆定重量的棉花纖維在被壓成 固定體制後的透氣性,並以該刻度數值表示。馬克隆值分三個級, 即A、B、C,B級為馬克隆值標准級。回潮率: 棉花公定回潮率為8.5%,回潮率最高限度為10.5%。 實際工作中一般用電測器法測定原棉回潮率。 含雜率:皮輥棉標准含雜率為2.5%。 實際工作中一般用原棉雜質分析機測定原棉回潮率。 危害性雜物:棉花中嚴禁混入危害性雜物。 棉花檢驗分感官檢驗和儀器檢驗。 由於目前我國的棉檢儀器主要是測試棉花的一些物理指標, 如棉纖維的強度、馬克隆值等, 還沒有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棉花定級儀器,因此國標規定, 棉花定級以感官檢驗為主、儀器檢驗為輔。在我國, 承擔棉花檢驗和仲裁機構是國家各級纖維檢驗局(所), 棉花的進出口檢驗由各省(市)商品檢驗局負責。 2003年12月17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 財政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下發《 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 該方案中明確提出棉花質檢改革的目標是: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 採用科學、統一、與國際接軌的棉花檢驗技術標准體系, 在棉花加工環節實行、儀器化、普遍性的權威檢驗, 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 科學權威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 棉花的分級 棉花分級是為了在棉花收購、加工、儲存、 銷售環節中確定棉花質量, 衡量棉花使用價值和市場價格必不可少的手段, 能夠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滿足生產和消費的需要。 棉花等級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品級分級,二是長度分級。 1.品級分級。一般來說,棉花品級分級是對照實物標准(標樣) 進行的,這是分級的基礎,同時輔助於其他一些措施,如用手扯、 手感來體驗棉花的成熟度和強度,看色澤特徵和軋工質量, 依據上述各項指標的綜合情況為棉花定級,國標規定, 三級為品級標准級。 2.長度分級。長度分級用手扯尺量法進行, 手扯纖維得到棉花的主體長度( 一束纖維中含量最多的一組纖維的長度),用專用標尺測量棉束, 得出棉花纖維的長度。各長度值均為保證長度,也就是說, 25毫米表示棉花纖維長度為25.0—25.9毫米, 26毫米表示棉花纖維長度為26.0—26.9毫米,以此類推。 同時國標還規定,28毫米為長度標准級; 五級棉花長度大於27毫米,按27毫米計;六、 七級棉花長度均按25毫米計。 品級分級與長度分級組合,可將棉花分為33個等級, 構成棉花的等級序列。如國標規定的標准品是328, 即表示品級為3級,長度為28.0—28.9毫米的棉花。 表三:棉花等級分類表 長度(cm)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七級 31 131 231 331 431 30 130 230 330 430 29 129 229 329 429 28 128 228 328 428 27 127 227 327 427 527 26 126 226 326 426 526 25 125 225 325 425 525 625 725 3.馬克隆值分級。馬克隆值分三個級,即A、B、C級, B級為馬克隆值標准級(見下表)。 表四:馬克隆值分級范圍表 GB1103-1999規定328B細絨白棉為標准等級, 即表示品級三級,長度28毫米,馬克隆值B級的細絨白棉。 棉花儲存及保管 棉花一般存放在專業的棉花儲備庫內, 目前國內的棉花儲備庫房有磚混倉和鋼板倉兩種。 儲存庫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風、防潮、防霉變等,特別是防火, 棉花儲備庫都是特級防火單位。 一般來說,棉花應庫內堆垛存放,庫外存放要蓋苫布。 棉垛下要打好墊基(枕木或石塊),堆垛時包應平放, 上下層交叉壓縫。垛與垛之間應留出必要的通道。 棉花庫區要設立氣象觀測百葉箱,每棟庫房都要配備溫濕度計。 保管員應每天查庫,測量溫濕度,並做好記錄。 根據天氣變化和庫內外溫濕度差異, 應適時採取通風散濕或關閉倉庫等措施。 一般庫內溫度應保持在30℃以下,最高不得超過35℃, 相對濕度不得超過70%,保管中的棉花含水率不得超過10%。 棉花在正常的儲存條件下,保質期較長, 但由於棉花內含有一定的水份,在高溫的情況下, 尤其是溫度超過35℃時,顏色可能會發生變化,出現自然變異, 進而影響到棉花的品級。據有經驗的棉花倉庫保管員分析, 棉花的自然變異呈「S」形,即開始變異較慢, 中間一段時間變異較快,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其變異速度又變緩。 一般來說,符合國標規定水份的(含潮率不超過10.5%) 新棉花放置在正常保管的倉庫內, 夏熱高溫前一般不會發生自然變異,但夏天來臨後,由於溫度升高、 濕度增大等原因,可能會引起棉花自然變異, 使新棉花在一個棉花年度內平均下降一個等級,並且品級越高, 越穩定,品級越低,質量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自然變異。 棉花產區分布及區劃 1.我國棉花產區分布。我國適宜種植棉花的區域廣泛, 棉區范圍大致在北緯18-46度,東經76-124度之間, 即南起海南島,北抵新疆的瑪納斯墾區,東起台灣省、 長江三角洲沿海地帶和遼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緣, 全國除西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少數省(自治區)外, 都能種植棉花。2003年棉花產量在20萬噸以上的省有:新疆( 160萬噸)、河南(37.67萬噸)、山東(87.7萬噸)、 江蘇(29.1萬噸)、河北(40.9萬噸)、湖北(32. 5萬噸)和安徽(29萬噸)。

Ⅲ 2013年棉花國家還收儲嗎

2013年國內收儲政策懸而未決
因庫容有限且棉花等級逐漸下降,2月4日收儲暫停前,收儲進度已經顯著放緩。但截至2月1日國家收儲累計成交達到615萬噸,中國國儲成了全球棉花庫存最大集中地,國內現貨市場流通的棉花資源(尤其是高等級棉花)十分緊缺。
從一系列舉動來看,國家都在限制進口棉大量湧入國內。例如,調整後的2013年滑准稅計算公式提高了棉花進口成本,同時2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家質檢總局第151號令《進口棉花檢驗監督管理辦法》也是大大加強了對進口棉的檢驗力度。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是國家關於進口配額發放和拋售儲備棉的政策決定了國內棉花供給量。
目前懸而未決的政策至少有三個:第一,傳言棉花進口一般貿易滑准稅配額將與購買國儲數量掛鉤,即每購買3噸國儲棉可得到1噸進口棉花配額。第二,傳言政府相關部門3月起拋儲部分新棉,新、舊棉將按3:7的比例搭配,並且允許進入流通市場(即可以用於期貨、撮合市場交割)。第三,傳言2月底即將公布棉花臨時收儲價格,仍將保持20400元/噸,但並未提及收儲數量。
筆者認為,政策的走向雖然很難提前預知,但國家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也不可能棄紡織企業生死而不顧。另外,棉花存放時間過長價值損耗,對國家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成本,因此拋儲新棉的政策或許並非空穴來風。而一旦新棉正式流通到市場,且能夠在撮合、期貨市場交割,那麼3月31日收儲結束且老倉單注銷之後,期貨上的高價必定會吸引涉棉企業在期貨市場上注冊倉單或進行賣期保值,如此一來,不但逼倉行情不會發生,在基本面弱勢的情況下,鄭棉還將面臨較大回調壓力。

Ⅳ 中國有多少個棉花儲備庫

N個

Ⅳ 棉花期貨交割倉庫有哪些

南陽有五個交割庫!南陽是全國棉花期貨定價中心!

Ⅵ 建棉花儲備庫消防安監有什麼要求

這個需要社會自相應的消防設施和器材的,一般需要設置消火栓和自動報警系統和應急照明系統,單層面積超過要求的需要設置自自動噴淋系統的。

Ⅶ 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對棉花加工貿易企業有何影響

往年一旦棉農惜售,加工企業會坐不住,會主動上門收購。令人奇怪的是,棉農不願賣的同時,企業也不願收,出現了收購的僵局。
這些加工企業為什麼寧願倉庫空置、機器閑置、工人休息,也不願意買來棉花加工?
之所以出現「農民不願賣,企業不願收」的收購僵局,是因為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後,新棉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國內棉價要與國際棉價基本接軌。目前,國內棉價雖然比前幾年下降了,但與國際棉價相比,仍然處於高價位。我國棉紡企業屬於外向型製造企業,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按照目前的價位,肯定不敢大量購買國內棉花。處於棉紡企業上游的加工企業自然也不敢放開購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在過去3年中,我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穩定了棉花市場,但也持續遭遇棉花品質下降、棉紡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的尷尬。為了擺脫這一尷尬,我國實施棉花「新政」,希望以此促使長期低迷的棉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高國內棉花的質量,縮減國內外棉價差,增加國內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工貿易吧網路貼吧。

Ⅷ 2020年國家棉花收儲嗎

2020年國家棉花是收儲的,每一年的棉花國家都收儲,今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