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江漢油田石油儲備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江漢油田石油儲備

發布時間: 2021-03-19 04:01:03

❶ 我國的石油儲量有多少

(1)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處松遼拗陷帶中心部位,油氣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在油田外圍又發現新的油氣資源。1959年9月26日當地第3號鑽井噴油,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面積達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10.8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來,原油年產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居全國之首。1995年產原油5600萬噸,天然氣22.9億立方米。十多年裡連續穩產高產,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見的。所產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過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大慶—鐵嶺—大連兩條輸油管和鐵路網,運往東北、華北及全國許多大煉油廠、石化企業加工利用,並有部分通過秦皇島和大連港出口。

(2)勝利油田。在山東省黃河入海口東營市。是僅次於大慶油田的我國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儲量7億噸。1995年生產原油3000萬噸,天然氣12.85億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過魯寧輸油管運往南京及長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過輸油管直達青島市黃島油港外運出口。

(3)華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稱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層發現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466萬噸,有輸油管通往北京、滄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圍包括天津和河北滄州、唐山地區瀕臨渤海地帶的陸地、海灘和極淺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5億噸,1995年年產原油430萬噸。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陽和山東省東明等12個縣市間,又名東濮油田。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油氣富集,儲量大,1979年投產,1995年年產石油410萬噸。

(6)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供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產340萬噸,是東北地區重要原油生產基地。

(8)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准噶爾盆地西緣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為黑,「瑪依」意為油,因產石油而得名。1955年發現,1956年開始油田建設。沉積層厚達13000米,含油麵積大、儲油構造多、油質好,為我國內陸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左右,建有煉油廠,輸油管已通烏魯木齊,大量原油通過蘭新鐵路東運蘭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

(10)玉門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處祁連山北麓的老君廟油田,又名玉門油礦,1939年始建玉門油礦局,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所產原油大量東運至蘭州等地加工。

(11)南陽油田。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4)長慶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5)江蘇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6)江漢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7)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

❷ 中國石油儲量歷史

4.1.1.1 石油資源量與儲量

資源量和探明儲量是國家制定能源政策和長遠能源規劃的重要依據,是中國石油可持續發展的基礎。1949年以前,由於勘探技術落後,地質認識局限,預測的全國石油資源僅2億~5億噸。1954年,燃料工業部根據西部幾個盆地的普查,認為全國石油資源量約15.5億噸。大慶油田發現後,全國石油資源量的預測結果才達到了115.5億噸。其後,隨著渤海灣等盆地的突破,石油資源量的預測結果也持續上升。

為了系統地評價中國石油資源潛力,為制定中國中期石油工業發展規劃,1981年石油工業部啟動了全國石油資源評價工作,經過6年的研究和評價,於1987年公布了全國第一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石油地質資源量787.5億噸。1994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又聯合完成了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評價結果是全國有石油地質資源量940億噸。之後,隨著油氣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鄂爾多斯、柴達木、渤海灣等盆地的勘探實際與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不相符的矛盾日益凸顯。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分別對各自探區內的部分盆地重新進行了評價。匯總三大石油公司評價結果,得出全國共有石油地質資源量1041億噸。與第二次資源評價結果相比,海域石油地質資源量減少了21億噸,減幅為8.5%;陸上石油地質資源量增加了122億噸,增幅達17.6%,其中東部地區增加了47.3億噸、增長了13.0%,中西部地區增加了74.8億噸,增長了25.2%。從盆地資源變化情況來看,資源量增加最多的是鄂爾多斯盆地,增加了66.8億噸,是第二次資源評價結果的4.5 倍;其次是渤海海域,增加了36.4億噸,增幅達90.4%;准噶爾、柴達木、渤海灣和松遼盆地各增加了10億噸左右。

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34.2億噸。其中,東部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67.2億噸,西部47.6億噸,海上19.4億噸。

(1)地質儲量在各盆地的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准噶爾和鄂爾多斯四大盆地,地質儲量分別為90.7億噸、66.9億噸,17.4億噸和15.9億噸,分別佔全國石油地質儲量的44.2%、28.5%、7.4%和6.7%。

(2)地質儲量的地層時代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地質儲量分別為110.1億噸和104.6億噸,分別占總地質儲量的47%和45%。

(3)地質儲量的規模大小分布,特大型油田只有一個,即大慶薩爾圖油田,地質儲量25.7億噸,佔全國石油總地質儲量的11%。大型油田46個,地質儲量110億噸,占總地質儲量的47%,也就是說,大型和特大型油田,雖然油田個數只佔7.6%,但地質儲量佔了一半多。大型油田主要分布在東部,東部大型油田地質儲量77.2億噸,佔大型油田地質儲量的70%,佔全國地質儲量的近1/3。

(4)地質儲量的豐度分類,石油以中豐度儲量為主,地質儲量102.3億噸,佔全國儲量的44%,主要集中在東部,東部中豐度儲量74.9億噸,也接近中豐度儲量的1/3。高豐度儲量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質儲量57億噸,占高豐度儲量的81%,占總儲量的1/4。

(5)按儲層滲透率分類相對而言,特高滲和中滲儲量仍然是中國石油儲量的多數,盡管近幾年找到的油田中低滲和特低滲占絕對多數,但由於歷史上有薩爾圖這樣的高滲油田為積淀,低滲油田的特徵在累計統計上不太明顯。

(6)從油藏的埋深上看,中淺層仍是中國儲量的主體,儲量153.1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2/3。

(7)從油藏類型上看,構造油藏儲量116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一半多,岩性油藏次之,石油地質儲量58.5億噸。

國際上所使用的「資源量」均指可以采出的石油資源量,而中國大多使用「地質資源量」,在對其進行經濟有效性校正和預測採收率的校正後即可得到可采資源量,並可與國際上的資源量相對比。2005年,國土資源部組織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三大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石油資源評價,評價結果顯示:中國(不含南海深水區域和青藏高原地區)目前擁有可採石油資源量的預測平均值為198億噸,其中已采出了原油44.9億噸,原油探明可采儲量24.3億噸,尚有128.8億噸可采資源量有待探明(圖4.1)。

圖4.9 中國原油新增可采儲量增長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55)。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石油工業底子非常薄弱,1949年在酒泉盆地發現了1110萬噸的可采儲量後的5年裡都沒有新增可采儲量。中國從1953年起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當年的勘探井數超過100口,在「一五」期間,勘探井數逐年增加。

1949~1955年期間,中國年均新增可采儲量266萬噸。從資源探明率指標來看,年度資源探明率非常低,平均值僅為0.01%。到1955年,中國的累計資源探明率為0.09%。本階段內的探井密度逐漸增長,但直到1955年,中國的探井密度才增至約1口井/萬平方千米。

在理論與技術上,本階段內,槽台說、背斜理論是當時主要的地質理論,隨著勘探實踐經驗的積累,中國的陸相生油理論也逐步發展。

從中國的國家能源政策來看,政府大力鼓勵石油工業的發展。在1950年的全國石油工作會議上確定了石油工業要在三年內恢復已有基礎,發揮已有設備效能,提高產量,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勘探和建設工作。

(2)快速增長階段(1956~1985)。1956年,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當年新增可采儲量達3240萬噸。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標志著中國原油儲量進入增長階段。

在1956~1985年期間,中國原油每年平均新增可采儲量1.25億噸。新增可采儲量從1956年的3240萬噸增至1985年的1.92億噸,年均新增可采儲量增長速度達到17%。1966~1976年十年動亂期間,勘探工作量受到影響,特別是在1967~1973年期間最為嚴重,在這7年中有5年的新增可采儲量低於5000萬噸,最低時僅為1000多萬噸。

本階段內中國的年度資源探明率從0.16%跳躍式增長至0.97%,其中1961年、1976年、1983年和1984年的年度資源探明率都超過1.5%。本階段的平均年度資源探明率為0.63%。到1985年,中國的累計原油資源探明率已達到19.16%。本階段內的新增可采儲量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勘探工作量的增長,特別是1978年以後中國的勘探工作量的迅速發展。中國的勘探井密度從1956年的1.68口井/萬平方千米增至1985年的38口井/萬平方千米。

從勘探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20世紀50~60年代,「陸相盆地成油理論」指導了克拉瑪依油田和大慶油田的發現。60~70年代,「復式油氣聚集區帶成油理論」促進了渤海灣盆地斷塊油氣藏勘探的加速發展。80年代以來,由於低熟油、煤成油、盆地成藏動力學和層序地層學理論的應用,在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相繼發現了一批大油氣田,擴展了油氣勘探新領域,促進了石油工業持續穩定發展。

從國家石油政策來看,由於十年動亂,中國的資源勘探受到嚴重影響,石油勘探投資嚴重不足,加上老油田產量自然遞減加快,石油儲量的增長的速度跟不上原油產量的增長速度。1981年,為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國務院決定在石油行業實行1億噸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條:①對石油工業實行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即石油工業部在每年完成1億噸產量的任務後,可用超產、節約自用和降低損耗的原油出口,並將國際價格與國內價格的差額除上繳重點能源交通建設資金外,絕大部分作為石油勘探、開發基金。國家對石油工業的投資保持在1981年的水平上。這項政策解決了石油工業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大大增強了石油工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強了老油田的調整和新油田的開發工作,打開了石油勘探的新局面。②海上大陸架實行對外開放,公開招標,開始對外合作勘探海上石油。這使中國進入開發海上油氣資源的新時期。③國家允許石油工業採取多種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暫時不能生產的先進設備,並可向國外貸款,為迅速提高中國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穩定增長階段(1986~2005)。1986年之後的五年裡是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在此階段,中國對石油工業提出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油氣並舉,擴大開放」的方針。1986~2005年期間,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在這20年間,原油儲量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從1986年的1.43億噸增至2005年的1.64億噸。本階段內的年均新增可采儲量1.39億噸,新增可采儲量的年均增長率為0.79%。

在本階段,特別是1988年以後,中國撤銷了原來的石油部,成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並將海洋石油總公司獨立出來。這一政策使得中國的三大石油公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引發了石油工業內在機制的一系列深刻變革,使中國石油工業再次獲得空前發展。1999年以後,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集團公司又分別進行重組,並在2000年以他們的股份公司上市。這些改革措施都促進了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1990~2005年中國的新增可采儲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60%。

從資源探明率來看,本階段平均年度資源探明率為0.70%。正是由於新增可采儲量保持著穩定增長,累計資源探明率在此期間也大幅提高,從1986年的19.87%增至1970年的34.93%。本階段的勘探工作量增長迅速,平均每年鑽勘探井1064口,年均勘探井進尺260萬米,探井密度從1986年的39.8口井/萬平方千米增至2000年的61.9口井/萬平方千米。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增長是原油儲量高位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

從油氣勘探理論與技術來看,本階段內中國開展了陸相盆地沉積類型、沉積模式、沉積體系、各類儲層非均質性、露頭地質建模和數值模擬、各類儲層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機理以及儲層敏感性研究。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儲層評價的配套技術和方法,把中國陸相儲層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勘探技術方面,目前中國已形成了綜合配套的技術系列,包括地面地質調查技術、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井間技術、石油地質實驗技術,以及盆地模擬技術和區帶-圈閉評價的油氣資源評價技術。地震勘探已融入三維地震技術、高精度地震數字處理技術、計算機交互地震解釋技術以及各種地下成像技術。在測井技術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數字測井技術到數控測井技術,發展到成像測井技術。在鑽井工藝方面,已完成7200米井深鑽探,不僅能鑽中深井,還可鑽探定向井、水平井、叢式井以及高溫高壓特殊工藝井等。

從國家能源政策來看,中國在1986年以來一直實施著「油氣並舉」的方針。90年代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對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1996年中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04年原油進口突破億噸大關,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占消費量比重)達到40%。為解決原油供需矛盾,2005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了新時期的石油工業發展方針:「實行油氣並舉,加強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擴大境外合作開發,增強石油戰略儲備能力,穩步發展石油替代產品。」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考慮進一步放開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准入管制,鼓勵非國有經濟進入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發領域,促進市場競爭。進一步剝離企業行使的政府職能,使企業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運營;還將進一步加強石油行業的監管,完善資源礦產權的管理,打破勘探區域的劃界、礦權登記,建立有序的、競爭的勘探開發市場,促進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進一步改革石油流通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市場化的石油市場經濟管理體制。

4.1.1.6 未來儲量增長領域

從中國近期勘探發現的啟示和資源潛力分析來看,今後中國石油勘探主要在以下七大領域:山前沖斷帶(前陸盆地)、大型隆起帶(古隆起和繼承性隆起)、新構造運動造成的晚期成藏、大面積岩性地層油藏、隱蔽油氣藏海相碳酸鹽岩、海域(含渤海灣灘海地區)。它們是今後進一步加強勘探、加大勘探投入的主要目標區,也是今後發現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儲量的主戰場[100]

(1)山前沖斷帶(前陸盆地)。在中國中西部盆地與造山帶毗鄰地帶,發育了一系列前陸盆地及山前褶皺-沖斷帶,它們是中西部盆地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勘探前景。近幾年勘探實踐表明,前陸盆地是中國未來發現大中型油氣田的重點領域。近幾年針對中西部地區前陸盆地的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如庫車盆地新發現了中國陸上儲量豐度最高、整裝性最好的克拉2氣田,酒泉盆地祁連山山前逆掩沖斷帶的勘探新發現了青西油田,三級儲量超過5000萬噸,從根本上改變了玉門探區近20年來有勘探無儲量的被動局面。准噶爾盆地在南緣吐古魯、卡因迪克以及四川盆地的川西前陸都獲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發現。前陸盆地所找到的油氣田具有規模大、儲量豐度高、單井產量高的特點。

(2)大型隆起帶(古隆起、繼承性隆起)。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和准噶爾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發育一系列的大型古隆起帶。幾十年的油氣勘探實踐表明,大型含油氣盆地中的隆起帶油氣成藏條件優越,往往是多期油氣運移、聚集區,同時在同沉積階段又往往有高能環境儲集體的集中發育,因此,可能形成大型油氣田。

(3)新構造運動造成的晚期成藏領域。中國是一個新構造運動十分發育的國家,四周被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等圍限,多方受力,斷裂活動頻繁,喜山期構造運動在中國非常強烈,這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這種構造特徵對中國許多盆地內油氣成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國內一批重要發現,如渤海海域淺層、塔里木盆地克拉2氣田和中西部盆地的許多發現均屬於這一領域。中國晚期成藏具有廣闊的勘探領域,渤海灣盆地,西部大量的山前沖斷帶,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嚴重的盆地,如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吐哈、四川、鶯歌海盆地等,都具有晚期成藏的條件。

(4)坳陷型盆地中的大面積岩性地層油藏。岩性地層油氣藏在中國油氣剩餘石油資源中佔比例相當高,相信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岩性地層油藏將成為中國石油增儲穩產的重要領域。

(5)斷陷型盆地中的隱蔽油氣藏。隱蔽油藏是指那些在油氣勘探中用常規方法難以識別、復雜難找的油氣藏類,包括局部岩性地層油氣藏、礫岩油藏、裂縫油藏、潛山油藏和火山岩油藏。近年來,中國在渤海灣、二連等盆地中的隱蔽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進展,取得了多項重要發現,形成了一定的儲量規模,為該區增儲穩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逐步形成了在成熟區找油的一個新領域。

(6)海相碳酸鹽岩。長期以來,海相碳酸鹽岩一直是中國勘探者不斷探索的領域。中國海相地層面積為330萬平方千米,海相碳酸鹽岩的石油資源量約為135億噸,目前石油資源探明率還不到10%,剩餘資源潛力非常大。

(7)海域(含渤海灣地區)。中國海域盆地包括渤海灣海域、北黃海、南黃海、東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南中國海盆地,勘探證實以油為主的盆地包括渤海灣海域、珠江口、北部灣3個盆地,以氣為主的盆地包括東海、鶯歌海、瓊東南3個盆地。目前中國海域盆地的資源探明率低於10%,剩餘資源潛力還非常大。

❸ 我國 最大的石油基地有幾個

1、哈密石油基地

吐哈石油基地建設對中心城市的影響 吐哈油田是繼塔里木、准噶爾油田之後新疆第三大儲油盆地,其石油勘探開發被列為我國石油工業戰略西移的重點地區之一。

基地佔地面積 646公頃,東半區為生活區,西半區為工業區,基地自1993年建設以來,初步具備了教育、醫療、科研、機修、培訓、生活服務等綜合功能。吐哈石油基地的建設,已成為哈密市城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哈密市發展城市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吐哈油田石油基地

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成立於1991年2月,是一個以油氣鑽井、 錄井、井下作業、工程建設、油氣化工等多業並舉、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技術、人才密集、裝備實力雄厚,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3、深圳赤灣石油基地

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基地)於1984年由中國南山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海洋聯合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

位於珠江口,與蛇口赤灣深水港相連,毗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為在中國南海海域從事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活動的作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後勤保障服務。

4、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嶴山島,全島面積5.4平方公里,西與寧波北侖港隔海相望。這里庫容總規模僅次於鎮海基地,佔地1.42平方公里,有50座10萬立方米儲油罐,依山而建,比鄰江海,總庫容為500萬立方米,總投資超過40億元。

5、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新港鎮,佔地0.73平方公里,總投資25.1億元人民幣,能儲備原油300萬立方米,這一數字相當於大慶油田年產量的6%。共有30個10萬立方米儲油罐。分5個罐群組,每組由6座10萬立方米儲罐組成。

❹ 中國地下石油庫的發展方向以後有沒有可能修建地下石油庫,依據

不是有沒有現在已經建成好多了!
中國現在的石油儲備可以滿足一個月。
2003年起,我國開始在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四個沿海地區建設第一批石油儲備基地,共注入1.02億桶原油,合1640萬立方米。至2008年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9年起開始建設第二批石油儲備基地,設計容量為2680萬立方米。天津濱海新區的石油儲備基地、新疆獨山子基地、遼寧錦州基地、鄯善石油儲備基地、廣東惠州基地、江蘇金壇基地(利用岩鹽開采後留出的空間)、甘肅蘭州基地等7個基地已經開始了建設,這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石油儲備基地。規劃庫容為2680萬立方米,約合1.69億桶。
目前,我國共有11個石油儲備基地,第三批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的選址正在進行之中。(預計有湖北和重慶)

❺ 江漢油田石油資源還可以開采多少年

江漢油田截至2008年底,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38億噸;原油年生產能力162萬噸。05年底累計生產原油4466萬噸。照這個速度再采個百八十年問題不大,而且每天還在勘探,例如,江漢油田分公司2009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22萬噸。

❻ 中國石油儲量究竟有多少

(1)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處松遼拗陷帶中心部位,油氣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在油田外圍又發現新的油氣資源。1959年9月26日當地第3號鑽井噴油,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面積達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10.8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來,原油年產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居全國之首。1995年產原油5600萬噸,天然氣22.9億立方米。十多年裡連續穩產高產,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見的。所產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過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大慶—鐵嶺—大連兩條輸油管和鐵路網,運往東北、華北及全國許多大煉油廠、石化企業加工利用,並有部分通過秦皇島和大連港出口。

(2)勝利油田。在山東省黃河入海口東營市。是僅次於大慶油田的我國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儲量7億噸。1995年生產原油3000萬噸,天然氣12.85億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過魯寧輸油管運往南京及長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過輸油管直達青島市黃島油港外運出口。

(3)華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稱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層發現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466萬噸,有輸油管通往北京、滄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圍包括天津和河北滄州、唐山地區瀕臨渤海地帶的陸地、海灘和極淺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5億噸,1995年年產原油430萬噸。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陽和山東省東明等12個縣市間,又名東濮油田。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油氣富集,儲量大,1979年投產,1995年年產石油410萬噸。

(6)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供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產340萬噸,是東北地區重要原油生產基地。

(8)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准噶爾盆地西緣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為黑,「瑪依」意為油,因產石油而得名。1955年發現,1956年開始油田建設。沉積層厚達13000米,含油麵積大、儲油構造多、油質好,為我國內陸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左右,建有煉油廠,輸油管已通烏魯木齊,大量原油通過蘭新鐵路東運蘭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

(10)玉門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處祁連山北麓的老君廟油田,又名玉門油礦,1939年始建玉門油礦局,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所產原油大量東運至蘭州等地加工。

(11)南陽油田。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4)長慶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5)江蘇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6)江漢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7)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

❼ 我國資源狀況.如,森林的覆蓋率,煤,石油等的儲藏量是多少.謝謝了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煤:世界第二
水:人均佔有量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
我國森林面積為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除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外,人工林面積4666.7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47萬億立方米。通過對不同類型盆地油氣勘查,新增儲量規律和各種方法的 分析,測算出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160億噸,天然氣可采資源為10萬~14萬立方米 。按照國際上(油氣富集程度)通常的分類標准,我國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屬於油氣資源「比 較豐富」的國家;
煤就不用說了吧~~穩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燒煤的話,我國的煤的儲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燒大約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