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
D |
Ⅱ 鼓勵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經濟學家
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體如下:負面影響:1.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2.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3.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4.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5.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7.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Ⅲ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貨幣問題
我覺得需要區分你所說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貨幣。如果是金屬幣(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則算流通;如果是紙幣,則不算(紙幣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從所有商品中抽象出來的用於表示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其本身可能具有易保存、易攜帶、單位價值較大等特點,其誕生只是為了便於人們之間的交易,把人們從簡單的物物交換中解救出來。從而也開啟了商品社會的到來與發展。
貨幣有五種職能:交換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
可以看出紙幣不可能有「貯藏手段」的職能,它所代表的價值會隨著通脹或緊縮而變化
以上僅為個人的一點判斷,疏漏之處,請見諒。
Ⅳ 經濟學家是如何看待財富的:貨幣等於財富嗎
公元前四五世紀,古希臘有位歷史學家叫色諾芬,他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以記錄希臘歷史和蘇格拉底語錄著稱於世。
1928年,美國經濟學家阿林?楊格在就任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經濟科學與統計學分部主席一職發表的就職演說《報收遞增與經濟進步》中,對斯密定理做了深入發展,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問題。
楊格的觀點是「分工取決於市場規模,而市場規模又取決於分工,經濟進步的可能性就存在於上述條件之中」,這就是著名的「斯密-楊格定理」。
楊格的結論簡單又符合事實:如果市場只需要一輛車,定然不值得新建一個輪胎廠、玻璃廠、塑料廠、木材廠、皮革廠、組裝廠等分工生產,然而如果是100萬輛汽車,分工生產更具效率和福利。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斯密-楊格定理似乎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反復論證之中。其實不然,楊格引入了報酬遞增的邏輯,解釋分工經濟中出現報酬遞增導致規模經濟。他認為,分工既是經濟進步的原因又是其結果,這個因果累積的過程體現出的就是報酬遞增機制。
實際上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一章《論分工》中就已經提出了報酬遞增的邏輯,「其中技術變遷以分工加速知識積累的形成,成為報酬遞增永不枯竭的源泉」。
不過,古典經濟學家發現,亞當?斯密強調分工加速知識積累引發的報酬遞增,必然導致壟斷的出現,這一動態理論與靜態的自由競爭均衡自相矛盾。簡而言之,就是自由競爭導致壟斷。這就是著名的「馬歇爾悖論」。
現實中,存在知識積累引發報酬遞增和規模效應的行業,都容易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例如鐵路、電信、自來水、石油、操作系統、互聯網、飛機製造等都具有規模效應,也稱網路效應,最終走向壟斷。
馬歇爾認為,內部經濟的差異瓦解競爭均衡導致壟斷,但是外部經濟決定了整個產業的規模。因此,外部經濟的自然增長成為報酬遞增的唯一源泉。
楊格藉助了馬歇爾關於內外部經濟的分析,認為「某一產業的增長率是以其他產業的增長率為條件的」。外部經濟哪裡來的?什麼因素導致報酬遞增?楊格認為,「其中最有力的因素可能是新自然資源及其應用的發現,科學知識的增加」。所以,斯密-楊格定理揭示了一個經濟增長的規律,即是一個報酬遞增的動態累積過程。
在經濟學歷史上,楊格這篇文章價值非常之大,楊格自己將其視為「在全部經濟學文獻中是最有闡述力並富有成果的基本原理之一」。 然而,這篇文章被埋沒了50年之久,無人問津。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也感到奇怪:「令人不解的是在楊格精闢的文章之後,經濟學界競對這個問題長期保持沉默。」
這里應該有兩個原因:馬歇爾對「斯密定律」的兩難解釋不夠充分,報酬遞增導致的壟斷問題是新舊古典主義的禁區。還有一個原因是,強大的邊際主義長期占據經濟學主流地位。
邊際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這兩個學派都擅長數學分析,以經濟模式來論述經濟運行的完美均衡。雖然新古典主義也構建了資本、勞動、土地、技術在內的經濟要素模型,但是出於對均衡性的絕對崇拜,經濟學家很難接受包括來自資本、技術沖擊帶來的生產力變革這一理念。實際上,邊際主義的「邊際」概念更好解釋報酬遞增和規模效應,但是邊際主義對邊際遞減規律的教條式推崇,邊際遞減規律與斯密-楊格定理的報酬遞增格格不入,斷然不會接受規模遞增的經濟增長邏輯。
期間,雖有楊格、馬歇爾零星的閃光,但是經濟增長這一主題被埋沒在兩大學派強大的學術論證之下長達一百多年。如此,人類浪費了發現經濟增長密碼的機會,當「知識累積」、「技術變遷」再次進入經濟學家的視野時,已經是《國富論》發表200年以後的事情了。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Ⅳ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扁值,老百姓買菜都貴,請問經濟學家怎麼解釋
你所謂的對外貶值,是指的匯率增加,也就是說RMB換外幣省錢了,這樣買外國的東西就便宜了。對內貶值是因為自從RMB匯率增加後,通脹的系數也增加了,也就是我們老百姓說的錢變毛了,用經濟學說就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現在通脹還是理性可控的,只是,未來的通脹壓力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各個行業的原因,只有供需平衡才不會出現貨物短缺,無理性上漲的現象。
Ⅵ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民幣升值
...憤青的LZ~
人民幣升值的話美元會相對貶值,又因為美元作為人民幣最主要的關鍵貨幣,這會導致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這又導致了出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價格的上升又會使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中國出口商品的優勢主要是價格低廉),然後中國出口產品的銷售量就小了,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就要減小了。
LZ可能會想不明白:中國產品的銷售量雖然減小了,但是價格不是上升了嗎?為什麼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會減小?
答:因為在實際中產品的價格和銷售量往往不成線性關系,因為還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廠商要跟我們競爭,當我們產品的價格與其他廠商的價格接近到一定程度時(美國希望到達的那個程度)消費者會轉而去購買其他廠商的產品(畢竟人家質量更好)。
要是有不懂的詞就網路吧,我已經盡量用通俗詞來表達了,畢竟很難說得太通俗,而且太通俗會不夠准確。打了半天發現是沒分的問題,好失望。順便說下:官方根本沒有解釋過人民幣升為什麼對中國出口產品不利這個問題(中央電視台請來的評論員並不能代表官方),因為這是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的基本原理。
Ⅶ 在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三個經濟學家作了如下辯論。第一個經濟學家笑說:「如果現在人民幣升值,咱口袋
(1)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桿杠。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和政策,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通盤考慮,慎重決策。(2)匯率變化好比一柄「雙刃儉」,對經濟、金融的影響也有利有弊。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幣更加值錢。但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序上會抑制出口增長。同時,也會造成出口企業的生產萎縮,加大就業壓力。(3)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①有利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②有利於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③有利於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說,有利於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