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映人體心肺功能 適應 能力的測試方法有()、()
心電圖.胸透
『貳』 對普通人來說,心肺能力,核心力量,卧推硬拉深蹲哪個更重要
心肺能力,這個是基礎。心扉能力強之後做起別的運動才適應。深蹲可以提升心肺功能。另外,平時運動可以多吃一些西蘭花、香蕉、酸奶、雞蛋、燕麥、牛油果、蘋果、生菜、牛肉`,雞胸肉,蝦。還可以輔助一些蛋白粉乳清蛋白增肌粉之類的東西。實體pqfitness可以找找看看
『叄』 什麼是適應能力
適應 (adaptation)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現象,包含兩方面涵義:①生物的結構(從生物大分子、細胞,到組織器官、系統、個體乃至由個體組成的群體等)大都適合於一定的功能。例如DNA分子結構適合於遺傳信息的存貯和「半保守」的自我復制;各種細胞器適合於細胞水平上的各種功能(有絲分裂器適合於細胞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的重新分配,纖毛、鞭毛適合於細胞的運動);高等動植物個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分別適合於個體的各種營養和繁殖功能;由許多個體組成的生物群體或社會組織(如蜜蜂、螞蟻的社會組織)的結構適合於整個群體的取食、繁育、防衛等功能。在生物的各個層次上都顯示出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②生物的結構與其功能適合於該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魚鰓的結構及其呼吸功能適合於魚在水環境中的生存,陸地脊椎動物肺的結構及其功能適合於該動物在陸地環境的生存,等等。
自古以來對於適應就有目的論和進化論兩種解釋。C.R.達爾文第一次用自然選擇原理來解釋適應的起源,徹底擺脫了「上帝』」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自然選擇學說雖受到種種批評,但與其他學說相比,至今仍是最合理地解釋了適應起源的學說。
在進化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種不同的「適應」定義。
用「生存」來定義適應 達爾文在闡述其自然選擇原理時曾指出,最適應於環境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將其有利的變異遺傳到後代。後來哲學家H.斯賓塞用「最適者生存」這個術語來概括達爾文關於適應和自然選擇的基本思想:生存者是最適應的。但這個定義在邏輯上是不夠嚴密的。因為生存由多種因素決定,生存本身尚需解釋。況且生存如果與繁殖分開便毫無意義。因為一個個體即使生存下來,若不能繁育後代則不能將其適應的特徵傳遞下去,這樣的個體不能算「最適者」。
用「繁殖」來定義適應,用「繁殖的成功程度」來定義適應度現代綜合進化論改進了達爾文關於「適應」的定義,用能生存下來並繁殖後代來定義適應,同時用繁殖的成功程度來定義適應度。把具有某種基因型的個體的適應度定義為「該個體所攜帶的基因能傳遞給下一代的相對值」,這種適應度被稱為「達爾文適應度」(T.多布然斯基等,1977)。
生態學的適應定義「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不能利用的環境條件的生物是最適者」(勒沃廷, 1978;福雷,1971)。在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是受系統內其他生物和環境所制約的,種群數量往往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繁殖率和存活率都不能作為生物適應成功的指標。勒沃廷用一個生態數學模型來證明這種觀點。假定有兩個受物質能源限制的種群,各含100個個體,每個個體消耗1個單位的有限物能源(有限物能源指自然界中相對而言數量有限的、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例如,對於異養動物來說食物就是有限物能源)。在第一個種群內發生了一個突變,突變的個體比正常個體繁殖力提高一倍,但物能源的利用率保持不變,由此計算出的結果是該種群內突變型最終完全取代了非突變型(正常型)。按「生存」或「繁殖」的適應定義來說,突變型個體是最適者,然而整個種群的個體總數(種群的大小)不變,生長速率也不變。
單是繁殖力的提高並沒有改變該種群在生態系統中的狀況。而且繁殖力的提高還可能帶來幼體死亡率增高和被捕食的數量增多等因素,所以很難說是增加了種群的適應性。假若在第二個種群發生了另一種突變,突變型個體的物能源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而繁殖力不變。由此計算出的結果是該種群內突變型最終完全代替了非突變型,種群個體總數增加一倍,生長率先是增高,然後降到原來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繁殖力不變,若按「繁殖」的適應定義,突變個體並非最適者。
從生態學角度看,突變型完全替代了非突變型之後的種群個體總數增大了,因此第二個種群中的突變型個體才是真正的最適者。第一個種群雖然發生了進化改變(突變型替代了非突變型),但並沒有提高種群的適應性。第二個種群發生了進化改變,同時又提高了種群的適應性。
『肆』 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等反映 A. 身體形態與結構水平 B. 生理功能水平 C. 適應能力 D. 身體素質發展
D
身體素質指的是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
『伍』 什麼是國家儲備力量的靈魂
遼大的軍理題……
『陸』 評價心肺功能適應能力的簡單方法有什麼
有。台階測試。
如下:
台階測試
評價心肺功能適應水平的方法稱台階測試。研究表明:心肺適應能力強的人比心肺適應能力弱的人在運動後3分鍾恢復期內心跳頻率低。台階測試雖然不是最好的評價心肺功能適應狀況的方法,但它的優越性在於:可以在室內進行,能適合不同程度身體條件的人,且不需要昂貴的設施,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男台階高度為30cm,女台階高度是25cm,根據男女身高的不同,台階還可做適當的調整。測試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測試時找一個同伴,他將幫助你保持適當的踏跳節奏。節奏為每分鍾踏30次(上下),共3分鍾,你可以讓同伴用節拍器或聲音提示你。因此,你需要2秒鍾上、下各踏一次(也就是說,把節拍器設置為每分鍾60拍,每響一下踏一次)。在測試時你應左右腿輪換做,每次上下台階後上體和雙腿必須伸直,不能屈膝(見圖2-1)。
圖2-1 台階測試
(二)測試後,你應立即坐下,並測量運動後1分鍾至1分30秒、2分鍾至2分30秒、3分鍾至3分30秒等3個恢復期的心率。
你的同伴幫助你計時,並記錄運動後心跳次數。測試的准確性在於你必須每分鍾踏完30次,這樣運動後恢復期內的心跳頻率測量才是有效的。自評量表2-3可以記錄你運動後心跳頻率的次數和心肺功能適應情況。評定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評定指數=登台階運動持續時間(S)×100/2×(恢復期3次心率之和)。
表2-2為18~25歲年齡段台階測試的參考性標准。例如一位男性評定指數為52.5次,他的心肺功能適應能力屬於較差(即2分)。
表2-2 用台階測試評價心肺功能適應能力的參考性標准
三分鍾台階測試的評定指數
適應能力等級 男 女
1分(差) 45.0~48.5 44.6~48.5
2分(較差) 48.6~53.5 48.6~53.2
3分(一般) 53.6~62.4 53.3~62.4
4分(較強) 62.5~70.8 62.5~70.2
5分(強) >70.9 >70.3
註:表2-2選自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組《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准手冊》,1996年。
三、如何評價心肺功能適應?
當完成了心肺功能適應測試後,你應對自己的測試結果作出評價,並確立提高自己心肺功能適應的目標。與同年齡段的其他人相比,如果你的心肺功能適應能力被列在「1分」或「2分」等級中,說明你目前的心肺功能適應水平低於平均水平,屬於差或較差;如果你被列在「4分」等級中,那麼你的心肺功能適應水平就高於同性別、同年齡段人的平均水平,屬於較強;「5分」等級是指你的心肺功能適應水平位於同年齡組前15%的人,屬於強者。然而,不管你目前心肺功能適應狀況如何,你應堅持有規律的身體鍛煉來提高自己這方面的適應能力。
『柒』 肺活量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首先說明,肺活量小不一定是壞事。
肺活量的大小決定了你暴發力的好壞.
也就是說,你的肌肉類型決定了你肺活量的大小.
如果你的肺活量不大,說明你肌肉中紅肌纖維多於白肌纖維.
也就是說,你的耐力強於你的暴發力.
紅肌纖維多就決定了你的血色素要比白肌纖維多的人的血色素要高。
這就說明,在同等多的血量下,你的紅細胞要比他多。
紅細胞越多,血液的攜氧量越大。
然而,我們知道你一口氣吸入氧氣不一定全被肺吸收,融入血液,帶給全身器官。你呼出的氣體中會有一小部分氧氣。
但是,你的攜氧量要比肺活量大的人的攜氧量大,所以你就不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氣。
所以,肺活量的大小,與你的肌肉類型有很大關系.
明白嗎?
同時,與你的身體素質、心肺功能和年齡也有關系.
還有,世界上不會有耐力與暴發力都好的人。有的人耐力好,有的人力量好。
所以,你會在世界級的田徑比賽中看到,有的人採用領跑,用耐力拖垮對手,有的人採用跟隨跑,節省體力,以便沖刺階段發揮自己力量的優勢,超越對手。
跑步可以提高你的心肺功能.但肺活量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不相信?我以前是個長跑運動員,練了這么些年中長跑,肺活量也沒有提高多少.
『捌』 測量肺通氣功能的指標有哪些啊
流量-容積曲線每分鍾靜息通氣量/
最大通氣量
用力肺活量
一秒鍾用力呼氣容積
最大呼氣中段流量
『玖』 6、肺有什麼功能
您好
常規通氣功能:所有的指標都要在預計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為低於70%就是COPD).FVC低於80%,診斷限制性通氣;一秒率低於70%,MVV低於80%而高於70%,FEF25%~75%均低於80%,診斷阻塞性通氣;一秒率低於70%,MVV低於70%,FEF25%~75%均低於80%診斷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上述都有則為混合性,MVV%/VC%>1限制性為主的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MVV%/VC%<1,以阻塞性為主;FEF50%~75%,其他正常,診斷小氣道阻塞性病變;若只有FEF50或只有FEF75低,診斷可疑小氣道阻塞性病變。
肺功能試驗
肺功能試驗包括簡單的肺量計和復雜的生理測試.
生理學
正常情況下,腦干呼吸中樞的神經沖動決定了通氣的容量和類型.該神經沖動受頸動脈(PaO2 )和中樞(PaCO2 ,[H+])化學感受器,肌肉,肌腱,關節本體感受器和大腦皮質層傳來的沖動影響.神經沖動從呼吸中樞發出,通過脊髓和外周神經到達肋間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氣流可通過結構上正常,無阻塞的氣道到達通暢,灌注適當的肺泡時,即產生正常氣體交換.正常情況下,肺泡通氣(VA)和灌流(Q)匹配良好,並且與代謝率呈比例,動脈血氣張力維持在一個窄小的范圍內。
靜息肺的容量和氣量
靜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彈性.肺活量(VC或"slow VC")是指最大吸氣後,能緩慢呼出的最大氣量.因其操作簡單,故肺活量是肺功能試驗中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因為VC隨肺限制性功能障礙加劇而下降(如肺水腫,肺間質纖維化),結合彌散功能可隨訪此類限制性功能障礙的病程以及對治療的反應.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經常用於監測神經肌肉疾病的病程。
用力呼氣肺活量(FVC),與VC相似,是指盡力吸氣後,盡力最快呼出的氣體容量.FVC通常與呼氣流速一起用簡單的肺量計測定。氣道阻塞病人VC明顯大於FVC.在測定用力呼氣肺活量時,終末小氣道提早關閉(在達到真正殘氣量之前),遠段氣體陷閉,使得肺量計無法測出.
肺總量(TLC)是指深吸氣至最大限度時肺內的氣體容量.
功能殘氣量(FRC)是指當所有呼吸肌放鬆時,平靜呼氣後留在肺內的氣量.生理情況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容量,因為它接近正常潮氣呼吸范圍.胸壁向外的彈性回縮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內的彈性回縮力減少肺容量,兩者互相平衡;正常情況下這些彈性回縮力在40%TLC處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氣腫病人肺彈性降低從而增加了功能殘氣量.相反,肺水腫,間質性肺纖維化和其他限制性通氣障礙使肺硬性增加,從而降低了功能殘氣量.脊柱後側凸使胸壁強直低順應性限制了肺的膨脹,從而降低功能殘氣量和其他肺容量.深吸氣量是TLC與FRC的差值.
功能殘氣量由兩部分組成:殘氣量(RV)是指用力呼氣肺內殘留的氣量;補呼氣量(ERV),ERV=FRC-RV.正常情況下,RV約佔TLC的25%。RV的改變與FRC改變相平行,除了兩種情況:限制性肺胸壁障礙,此時RV降低少於FRC,TLC的降低;小氣道病變,呼氣時小氣道提早關閉導致氣體陷閉,從而使得RV升高,但FRC,FEV1 接近正常.COPD和哮喘病人,RV升高比TLC明顯,導致VC某種程度上的降低。肥胖病人的異常處是由於FRC的明顯下降,但RV相對不變,從而導致ERV的下降.
動態肺容量和流量
動態肺容量反映了氣道的口徑和完整性.肺量計記錄了FVC測定過程中的時間肺容量.1秒用力呼氣容量(FEV1 )是指盡力吸氣後,盡力最快將氣體呼出時第一秒所呼出的氣體容量,正常情況下>75%的FVC.此指標可用絕對數或佔FVC的百分比(FEV1 %FVC)表示.用力呼氣肺活量中段的平均用力呼氣流量(FEF25%~75%)是指肺量圖曲線上FVC25%和75%兩點連線的斜率.FEF25%~75%與FEV1 比較,較少用力依賴,是早期氣道阻塞的一個更敏感指標.
呼氣流量的減慢情況因支氣管痙攣(哮喘),分泌物阻塞(支氣管炎)和肺彈性回縮力降低(肺氣腫)而增加.在上呼吸道固定阻塞情況下,流量主要由狹窄段的口徑決定,而不是由於動態壓迫,結果導致吸氣和呼氣流量的同等降低。
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組織彈性回縮力的增加維持大氣道的管徑,使得在可比的肺容量下,流量經常高於正常(但小氣道功能試驗可能不正常).
在病人吸入支氣管擴張氣霧劑(如沙丁胺醇,異丙阿托品)後,再行肺功能檢查,可提示阻塞過程的可逆性(即哮喘的成分).FVC或FEV1 (L)改善大於15%~20%通常認為有意義.在氣道阻塞病人,在單次支氣管擴張劑接觸下無反應,並不排除對維持劑量的有效反應.在支氣管激發試驗中,吸入乙醯甲膽鹼(一種膽鹼能葯物)後流量明顯下降,可能提示為哮喘.
最大通氣量(MVV)系鼓勵病人盡最大努力,在最大潮氣量和呼吸頻率下呼吸12秒進行測定;呼出氣體容量通常以L/min來表示.MVV總體上與FEV1 平 行,能用於測驗內在一致性和評估病人的合作程度.MVV可從肺量圖中,通過FEV1 (L)X40估計.
當病人合作但MVV不呈比例下降時,要懷疑神經肌肉疲勞.除了重症神經肌肉疾病,大部分病人能產生相當好的單次呼吸動作(如FVC).因為MVV需較多做功,它能反映呼吸肌力減弱後降低的儲備能力.MVV隨呼吸肌力的逐漸減弱而進行性下降,伴隨最大吸氣壓和呼氣壓的減弱,它可能是中重度神經肌肉疲勞病人中,唯一可表明肺功能不良的指標.
MVV在術前准備中尤其重要,因為它不但反映了氣道阻塞程度,同時又反映了病人的呼吸儲備能力,肌力和呼吸動力.
流量-容積環
流量-容積環連續記錄了在電子肺量計測定用力吸氣和呼氣過程中的流量和容量.環的形態反映了整個呼吸周期肺容量和氣道狀態.在限制性和阻塞性肺疾病時,呈現特徵性改變.流量-容積環在檢測咽,氣管損傷時特別有效,它可區別固定阻塞(如氣管狹窄)和上氣道可變性阻塞(如氣管軟化,聲帶麻痹).
肺動力學
氣道阻力(Raw)可由體容積描計器直接測定,它決定了要產生某一流量的壓力.更普遍的是,Raw可從動態肺容量和呼出氣流量推算得到,後兩者更易於得到.
最大吸氣壓(MIP)和最大呼氣壓(MEP)反映了病人通過一密封的連於一壓力計的口罩,分別用力吸氣和呼氣時的呼吸肌肌力.與MVV一樣,最大壓力在神經肌肉疾病中皆下降(如重症肌無力,肌萎縮,Guillain-Barré綜合征).這些壓力和肺活量,經常在機械通氣病人床邊測定,用於預測機械通氣病人的撤機成功率.
彌散功能測定
一氧化碳的彌散量(DLCO)可通過單次呼吸(DLCOS進行測定.病人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CO),屏氣10秒鍾後,然後呼氣.對肺泡氣(呼氣末)樣本進行CO分析,對這次呼吸時吸收的量進行計算,並用ml/min/mmHg表達.
低CO彌散量很可能是反映疾病肺的不正常通氣/血流(V/Q),而不在於肺泡-毛細血管膜的物理性增厚.但是,這項測定依賴於Hb對CO的親和力,因此,試驗期間肺內血容量和未被CO飽和的Hb數量均有影響.肺泡-毛細血管膜受損(如肺氣腫和間質性炎症或纖維化)情況下,以及在嚴重貧血時,由於減少的Hb不足以去結合吸入的CO,CO彌散量非常低.如果病人的Hb已被CO結合(如試驗前幾小時,病人已吸過煙),DLCO可人為降低.在紅細胞增多以及肺血流增加的情況下,DLCO可上升,這些可發生在心力衰竭的早期.
小氣道功能測定
正常肺臟,直徑<2mm的支氣管在氣道阻力組成中僅占<10%的比例,但它們累計的表面積很大.最初影響小氣道(外周氣道)的疾病可以很廣泛,但不影響Raw或任何相關的測驗(如FEV1 ).這是真正早期的阻塞性肺疾病和間質性肉芽腫,纖維化或炎性疾病.
小氣道功能可從流量-容積環FEF25%~75%和FVC後25%~50%的呼氣流量中得到最佳測定.已設計出更復雜的小氣道功能測定試驗,如肺順應性(動態順應性)中頻率依賴的改變,閉合氣量和閉合容量.通常,這些試驗對那些簡單易行的檢查補充甚少,在臨床實驗中作用很小.
肺功能試驗
作為術前一項常規檢查,FVC,FEV1 ,FEV1 %FVC,MVV的測定常常已滿足要求.對那些吸煙超過40年的病人以及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需要作出流量-容積環.如果懷疑呼吸肌無力,則要行MVV,MIP,MEP和VC檢查.
當臨床症狀與簡單的肺量計獲得的數據不一致或需要對某一不正常的肺病理進行較全面的特徵分析時,則要求進行整套的肺功能測定.整套試驗包括靜態和動態肺容量,DLCO,流量-容積環,MVV,MIP和MEP的測定.但是,全面的試驗耗力,耗時,耗資,對大多數病人的合理評估並不完全必需.周期性測定VC,DLCO,通常足以監測肺間質纖維化.
動脈血氣測定
PaO2 和PaCO2 反映了肺和靜脈血氣體交換的適合和有效.正常情況下,Pa-CO2 維持在一狹窄范圍35~45mmHg.CO2 產生量(VCO2 )增加,正常情況下,導致通氣驅動力增加和肺泡通氣量(VA )增加,從而避免PaCO2 的上升.VA 與 PaCO2 在任一VCO2 水平上都呈負相關(即:VA XPaCO2 =KXVCO2 ).
通氣/灌注功能分解掃描
手術前定量通氣/灌注肺掃描(功能分解掃描)是預測肺部分切除術後肺功能的一種非創傷性檢查,它在肺癌病人中非常有用,這些病人肺功能不對稱.在常規的肺掃描中,一種放射性同位素注入(灌注)或吸入(通氣).在達平衡後,可計算出每側肺的同位素百分比,通常病人仰卧,後位投影.肺部分切除術後FEV1 預計值等於非癌肺放射性核素攝取百分比X術前FEV1 (L).FEV1 <0.8L(或小於該病人預計值的40%),表明嚴重的肺功能損害和有難以預料的高圍手術期的疾病發生率和病死率的可能.
跨膈壓測定
跨膈壓測定可進行膈肌無力嚴重程度的定量評估,該過程可用於診斷雙側膈肌麻痹.測壓氣囊置於食管的遠段和胃內,測定跨膈壓.此方法間接測定了一次吸氣動作中膈肌的張力,正常情況下,肺總量時跨膈梯度>25cmH2 O.
根據X線表現出來的患側膈肌不對稱抬高,提示單側膈肌麻痹的診斷,可通過透視證實.在用力吸氣過程(鼻吸氣試驗),非患側膈肌用力下降,從而腹內壓上升,麻痹側膈肌被推向頭側(矛盾運動),但是,對雙側膈肌麻痹的診斷,透視並不能明確診斷.
運動試驗
在運動時或運動後重復生理測定,可幫助判斷在呼吸困難病因上心肺疾病各占的地位,幫助殘疾障礙的評估和監測康復過程是否有效.懷疑哮喘但靜息檢查和肺功能試驗正常的病人,在運動時,尤其當吸入冷空氣時,可表現出喘鳴,VC或FEV1 下降>15%,認為不正常,表明氣道高反應性.在運動中,DLCO或 氧合能力下降表明氣體交換不正常,可能是反映肺血管或間質性肺疾病的最早
生理指標.
有心臟疾病的病人,心搏量並不隨運動而適當增加.因而,心率增加與VO2 不呈比例---這是VD /VT (死腔通氣)增加,低氧血症或呼吸肌疲勞的結果.
肺功能檢查幾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有FEV1、MVV、FVC、FEV1/FVC
1、FEV1正常范圍:男3.18±0.12L;女2.31±0.05L。
臨床意義: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氣道阻塞時,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氣障礙時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時間延長,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則呼出時間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預計值比值可反映通氣障礙的類型和程度。
2、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正常范圍:>0.80。
臨床意義: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氣道阻塞時,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氣障礙時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時間延長,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則呼出時間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預計值比值可反映通氣障礙的類型和程度。
3、每分鍾最大通氣量(MVV) 正常范圍:男:104+2.71L ,女:82.5+2.17L。
臨床意義:本項檢查實質是通氣儲備能力試驗。用以衡量胸廓肺組織彈性、氣道阻力、呼吸肌力量。醫學上多用實測值與理論預計值的比例來表示其大小。正常大於80%,低於60%為異常-通氣儲備能力降低。
4、用力肺活量(FVC) 正常范圍: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臨床意義:實際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個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稱1秒率。正常人大於80%,低於80%表明氣道阻塞性通氣障礙的存在,如哮喘。
5、殘氣量/肺總量比值 正常范圍:男0.307;女0.29。
臨床意義:增加:肺氣腫,小氣道在過閉合等。殘氣量及肺總量明顯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氣障礙,如肺氣腫、肺心病等。殘氣量/肺總量比值與年齡有關,隨年齡而增加,老年人可達0.50。
6、氣體分布 正常范圍:一次呼氣(氮稀釋)法 <0.015;重復呼吸(氮清洗)法 <0.025。
臨床意義:由於氣體分布異常可在無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出現,故是較敏感的通氣功能測量指標。
7、肺彌散功能測定 正常范圍:25~37MLCO/毫米汞柱/分。
臨床意義:彌散功能減退多見於肺間質疾病,如肺纖維化、矽肺、石棉肺、因呼吸膜增厚而造成,肺泡毛細血管阻滯、氣體彌散受阻。此外,肺氣腫、肺炎,血氣胸等因彌散面積減少,彌散量也降低。
8、無效腔氣量/潮氣量比值 正常范圍:0.3~0.4。
臨床意義: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氣量下降。
9、通氣貯量比 正常范圍:>0.93。通氣貯量比=(最大通氣量-靜息通氣量)/最大通氣量。
臨床意義:<0.86為通氣貯備不足。常用於胸外手術前的肺功能評估及職業病患者的勞動力鑒定。
肺功能與肺部手術
術後肺功能計算公式:術後FEV1預計值=術前FEV1 X (保留肺段數/18)
若術後FEV1 < 1.0(0.8)
危險 高度危險
FVC <50% <=1.5L
FEV1 <2.0L or <50% <1.0L
MVV <=50%
PaCO2 >=45mmHg
Miller 標准
MVV>50%, FEV1>2L 全肺切除
MVV>40%, FEV1>1.0L 肺葉切除
MVV>40%, FEV1>0.6L 楔型切除,肺段切除
VC<=50%, MVV<=50%, FEV1<1.0L,or <50% 風險大
MVV>70%:無風險
MVV69~50%:慎重
MVV49~30%:避免手術
MVV<30%:禁忌手術
『拾』 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的含義是什麼每分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這幾個指標是怎樣反映肺通氣功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再做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即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者之和。【肺活量並不是肺的總容量,肺活量=肺總容量-肺殘容量】
【每分通氣量】指安靜時,每分鍾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即:每分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
【肺泡通氣量】從氣體交換的角度考慮,真正有效的通氣量應是肺泡通氣量。其計算方法如下:每分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解剖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