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711儲備幹部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711儲備幹部

發布時間: 2021-03-17 03:50:13

Ⅰ 性格內向的人選擇哪個實習單位比較輕松(①711的儲備幹部②沃爾瑪的樓面實習生)

①就是搬貨的,兼給辦公室打掃衛生②就是擺貨的,兼給推銷活動打個下手——要說交流,就算你想交流其實機會也沒那麼多的,要說不交流,別說這兩個工作沒法干,社會上九成九以上的工作你都沒法干。
性格內向不是你逃避工作的借口,世界上性格內向的人佔一半,不與人交流的工作萬中無一,性格不適應工作,改性格,再說你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能力缺乏還不好說呢,這兩種情況本質上來說就不是一回事。從你這個專業來說就沒有選擇「與人頻繁交流的工作」以外的餘地,少一點牢騷和挑剔,早一點投入到早就應該投入的能力改造過程里來。

Ⅱ 零售的哲學,都講了什麼內容為什說便利店從業者必看

關於本書

在這本書中,鈴木敏文回顧了自己四十年的從業史,講述7-11便利店是如何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並提煉總結了日本7-11的選址、訂貨、銷售、物流、管理、海外拓展等方方面面的策略和方法。

核心內容

第一,7-11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為顧客提供有品質的商品,並在追求品質這一理念的引領下,設立了專業的產品研發團隊、嚴格的控制標准、不斷進行產品升級。

第二,零售業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同行,而是不斷變化的顧客的需求。經營管理需要把握顧客的消費心理,並通過單品管理等方法對顧客的需求進行預判與追蹤。

再比如,7-11還為居民提供配送服務。而且,這個送上門的員工不是專門的快遞員,就是附近7-11店鋪的店員。因為7-11很早就注意到,顧客需要「熟悉的安全感」,讓常駐員工送貨上門,就能通過熟悉的面孔讓顧客消除疑慮。這種考慮超越了單純的「便利」,還強化了買賣雙方的信賴關系。而且,外送服務也帶來了意外收獲,許多顧客總會在店員送貨上門時,還要追加新的送貨需求,這就給門店帶來了更多的回頭客。

除此之外,7-11還首創了代收水電煤氣費的業務,安裝了多功能復印機,銷售非處方葯等等。這一系列服務,超越了對傳統便利店的定位和印象。沒有哪個便利店既能做銀行、列印店,又能當葯店,還有外賣送餐服務。就這樣,7-11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共享經濟平台,能讓供貨商獲得利益,也成了顧客離不開的「生活基礎設施」。

總結一下,鈴木敏文一再強調,在零售行業,競爭對手從來不是同行,而是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並且通過有效的溝通,將他的想法毫不打折地傳遞下去,為顧客帶去便利。7-11通過單品管理手段積極應對客戶需求的變化,並提供了多樣的便利服務。

時代在不斷變化,顧客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像7-11這樣的便利店,必須隨時滿足顧客的需求,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總結

到這里,本書的精華內容就給你講完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7-11如何高效經營、高速發展,為顧客帶去真正的「便利」。

第一部分,提高生產效率,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這是7-11區別於傳統日本小商鋪、實現差異化運營的根本。7-11通過密集選址策略和共同配送、溫度管理的物流模式,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並設置了專業、高標準的產品研發部門,為顧客帶來有品質的便利商品。

第二部分,不斷貼近顧客需求,為顧客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商品,也為他們提供便利性服務。這兩點疊加,讓7-11最終成為了我們離不開的「生活基礎設施」。鈴木敏文創造了「單品管理」制度,並要求每一個店鋪都使用「假設-執行-驗證」的方法,日復一日地追蹤顧客對各類商品的需求。在日本,7-11除了可以買東西,還能提供各種便利服務,也帶來了新的流量,提升了品牌價值。

你看,7-11的出現重新定義了便利店,或者說,便利店三個字已不再足以形容它。現在,7-11已經是公認的「生活基礎設施」,是居民的「生活據點」。有數據統計,在日本,單純為買東西進入7-11的顧客只有20%,更吸引人的,是7-11提供的各式各樣的便利服務。

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7-11迅速恢復營業,為災民提供生活必需供給。2017年,7-11、伊藤洋華堂等7家便利店和超市被日本政府列為指定公共機關,在遇到災害時協助政府救災。7-11還在可能受災區域的店鋪內配備了海嘯救生艇,並配備食物、水和簡易廁所。你看,7-11作為一項生活基礎設施,真的將「便利」做到了極致。

再回頭看7-11的很多策略,在當時看來非常超前,甚至與潮流截然相反,在推行的時候總會遇到重重阻力。但為什麼7-11總是能獲得成功呢?再來看鈴木敏文和反對者的觀點,我們能發現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大多數反對者支持或反對一項提議的時候,判斷標準是大家有沒有這樣做。但是鈴木敏文一再強調,有些決策盡管看上去跟行業傳統不一樣,但並不違背生活常識。沒有先例可循,不代表註定失敗。重要的是一旦認清需求,決定開拓事業,就一定會堅持到底。

撰稿:費十二

腦圖:摩西

轉述:孫瀟

摘自 得到 每天聽本書

零售的哲學,講了什麼?



如果感覺有用,給點個小贊

關注我一下吧

Ⅲ 請問下 7-11超市的儲備幹部和韻達快遞的儲備幹部 哪個比較好點

做物流就是蠻辛苦,是按件計費的,當了中層管理者還沒有送件員掙的多,而且乾的時間再長,再換工作比較有局限性;711工作環境好一點,不用風里來雨里去的,按行業來說,我認為還是711好一些,有利於將來再換工作,起碼能積累一些經驗。這是我的意見,有待你考慮。

Ⅳ 如何進入互聯網行業

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1:踏實做事,從簡單的開始,有談融資,談上市,談收購的功夫,還不如踏踏實實去學點行業的知識!這個時候,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人才儲備,談了人家心裡會嘲笑你!
第2:熟悉互聯網這個大環境,比如門戶網站,社交網站,淘寶盈利方式;互聯網很特別,這是一個用戶購買效應尤其聚集的行業,電商平台淘寶一家獨大,微博新浪獨大...只有了解了環境,這樣才能制定做戰計劃。
第3:了解這個行業的基本知識:什麼是流量,什麼是站長,什麼是廣告聯盟,什麼是病毒營銷...只有了解了,才會看見相關行業知識,才能引起你的共鳴和想像。
第4:了解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所有的創新 都是建立在 商業模式上的,你想成為喬布斯那樣的人都是可能的。商業模式是行業運作的基礎,不要把線下的商業模式用在線上,線上的商業模式總是 要和線下的結合。
第5:培養創新能力,喬布斯最偉大之處,就是,用戶體驗。別人都在喊用戶體驗,尤其是國內的企業,但是國外的企業才是我們真正該學的。為什麼呢?國內企業,尤其線下的企業。有沒有注意到:在成都的711超市
這點做的尤其好!下一階段,,敢斷定7-11肯定會進入互聯網領域!要善於學習和觀察!
第6:用優勢去做事!你善於銷售,就多鑽研營銷類的。善於細節思考,不妨從產品經理開始做起。這是性格方面的!也可以從專業方面去想,總之找一個切入點進入,一個行業,只有進入了,才知道最適合哪方面!
第7: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以及後面會慢慢進入生活的物聯網,不再是 單兵作戰的年代。一個人開店,一個人當站長的創富時代過去了。選擇夥伴要慎重!

Ⅳ 十萬火急!唐山市基本情況;唐山市產業結構;唐山市投資狀況;曹妃甸基本情況;

樂亭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東南部,面積1308平方公里,地處環渤海灣地區中心地帶和京津唐秦四市環抱之中,東南兩面瀕臨渤海,海岸線長98.2公里,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氣候溫和濕潤,屬暖溫帶濱海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有29條大小河流,地下水資源豐富,全年無霜期180天。現轄9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680個行政村,49.3萬人口。耕地面積95萬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對外開放縣,被河北省確定為秦唐滄環渤海開放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樂亭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2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0.21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30.28億元、19.10億元和20.83億元,分別增長6.7%、15.3%和15.5%。

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農產品基本實現無公害和標准化生產。蔬菜生產面積38.7萬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面積6.5萬畝,大中小棚等設施蔬菜12.8萬畝,總產206萬噸。被列為「河北省蔬菜特產之鄉」、「全省七大蔬菜中心產區之一」、「環京津蔬菜生產基地縣」和「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基地縣」。全縣蔬菜品種齊全,品質優良,四季生產不斷檔,常年批發有貨源。在全省率先注冊了「青健」牌商標,韭菜、西紅柿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標」認證。果品生產以桃、葡萄、蘋果、梨為主,栽培面積26.5萬畝,其中鮮桃栽培面積13.7萬畝,設施果品面積1.5萬畝,果品總產量56.3萬噸,注冊有「樂豐」果品商標,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鮮桃之鄉」和「全國經濟林示範縣」。9種果品被評為名優產品,3種果品被評為省級名牌。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09萬頭(只),其中以貂、貉、狐為主的珍皮動物飼養量達到131萬只,居全省首位。全縣畜禽優種率達80%,珍皮動物品種改良率達64.5%。水產品總產量12萬噸,海水養殖以對蝦、貝類為主,對蝦養殖面積達到8萬畝,貝類精養面積11萬畝,扇貝精養面積4.5萬畝,名優海產品工廠化養殖面積突破7萬平方米。農產品產銷銜接較好,流通順暢,被譽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縣」和「全省25個縣域經濟示範縣之一」。投資1億元,佔地300畝的冀東果菜批發市場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54元,比上年增長5%。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縣有工業企業479家,固定資產總量15億元,從業人數2.5萬人。初步形成了紡織、建材、造紙及紙製品、化工、機加工、醫葯、原鹽、農副產品加工等八大骨幹行業,180多種產品,1000多種規格。產品主要有鋼鐵、水泥、原鹽、機制紙、農用機械、出口農具、化工產品、服裝、棉紗等150多種。2002年,全縣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4.32億元,工業增加值15.57億元,工業利稅2.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17.3%和20.4%。企業體制創新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縣域工業民營化步伐。到目前,縣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93.9%,退出國有集體資產1.9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1億元,1500名職工實現了再就業。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工業基建技改項目投入不斷加大。2002年,全縣共完成工業投入3.6億元,實施基建技改項目92個。

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2002年以來,全縣共簽約外資目項13項,總投資4.02億美元;利用內資項目17項,總投資88.25億元人民幣。到2002年底,全縣接轉和新開工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項目共計62項。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6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4.8%,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出口創匯6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區面積9.5平方公里,建成了茂源小區、富強大街、冀東果菜批發市場、電力大廈、縣醫院門診樓、樂泰賓館、青春廣場、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點形象工程。縣城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9.8平方米,城區供水、供熱普及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100%、40%和32%。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縣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城」。

旅遊業漸入佳境。以躋身環渤海黃金旅遊帶、著力培育新興特色產業為目標,把沿海旅遊資源開發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招商引資,廣泛吸引海內外客商投資樂亭旅遊業。2002年,共投入建設資金1.4億元,以「三島(菩提島、月坨島、金沙島)、一灣(淺水灣)、三場(金銀灘浴場、碧海浴場、翔雲島林場)」為主的沿海旅遊資源開發全面啟動,發展勢頭強勁。全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1200萬元,社會效益近億元。

財稅、流通、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下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政管理,減輕農民負擔。2002年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7.8%。縣內有設施完備的大型綜合集貿市場17家,2002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縣有個體工商戶11070戶,從業人員17553人,注冊資金19944萬元;私營企業317家,從業人員3354人,注冊資金21362萬元。縣內共有金融保險機構7家,各級信用社、銀行儲蓄點遍布城鄉。2002年銀行各項存款余額達24.0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3.13億元。

交通、電力、通訊飛速發展。形成了集港口、鐵路、公路為一體的交通運輸格局。縣城南部京唐港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實現了通航,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已躋身全國港口20強。北接京山線、南通京唐港的坨港鐵路貫通全縣南北31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並與京沈、唐津等高速公路動脈相連。秦唐滄沿海公路實現了樂亭與滄州、山東和東北地區的直接通連。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全縣的公路干支線四通八達。2001年樂亭作為華北電網第一批農改縣完成了1363公里的農網建設與改造,目前,境內共有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9座,年供電量2.86億千瓦時,供電能力達到9.58億千瓦時。實現了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全縣擁有固定電話10萬戶,行動電話3.1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836戶。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縣鄉村三級科技管理、科技創新、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人員總數達到1萬多人。2002年,全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結合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有各類學校197所,在校生7.57萬人,教職員工4923人。文化業繁榮發展,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樂亭秧歌是冀東藝苑三枝花。縣城有文化館、圖書館、歌舞廳、保齡球館、健身房、老幹部活動中心等多種文體娛樂場所。全縣有14個鄉鎮文體站指導基層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40所,技術人員1482人,病床1258張。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及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取得歷史性飛躍,全縣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36所,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示範縣。民政事業不斷發展,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和「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遷安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是典型的半山區市。該市地處東經118度26分至118度55分,北緯39度51分至40度15分之間。東西跨度39公里,南北縱距45公里。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1.5度。全年降水量711.9毫米。全年日照2292.5小時,無霜期198天。全市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總人口71.8萬,其中首鋼5萬人。轄19個鎮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有53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

(1) 綜合實力雄厚,縣域經濟發達。 2004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5.5億元,完成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101.2億元,同比增長28.1%,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25.3%;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1.3億元,同比增長27.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6億元,同比增長45.9%;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1.19億元,同比增長69.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06億元,同比增長39.7%;工業利稅達到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50元,同比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10元,同比增長13%。
1996年撤縣設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分別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綜合經濟實力名列河北省縣級30強之首。在全國最發達百強縣中名列第97位。
(2)工業基礎雄厚,支柱產業鮮明。2001年,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2.2%(一產佔13.7%,三產佔34.2%),初步形成了冶金鑄造 (15.7%) 、水泥建材(4.9%) 、地毯服裝(1.3%)、造紙包裝(2.5%)、醫葯食品(7.3%)、電線電纜(0.7%)等六大支柱產業 (上述比例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2001年六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2.5%)。全市工業企業總資產達到35.6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超千萬元企業達到35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達到89家(其中超億元的7家:華豐造紙廠、弘業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裝有限公司、冀東線纜公司、建源鋼鐵有限公司、趙店子鐵礦、西峽口鐵礦),利潤超百萬元企業達到49家,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40家(超1000萬元的3個:天波集團、隆宇工貿公司、弘業地毯有限公司)。全市564家鄉村集體企業和105家市屬企業已全部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累計盤活存量資產20.5億元,國有資產「退出」的達到21億元,出租的資產達到11.5億元,年可收取租金1.1億元。
(3)農業條件明顯改善,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近年來,累計投入農業開發資金2億多元, 開發高標准「圍山轉」工程20萬畝,完成中低產田改造22.3萬畝,全市水澆地面積達到54萬畝,噴灌面積達到30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71%和40%,是全國農業噴灌示範縣。以實施菜籃子、花卉、苗木、綠色食品「四大工程」為載體,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生產區域化、規模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底,已經建成萬畝以上精品干鮮果品基地3個,千畝以上設施果菜基地1個,年出欄10萬只以上的養雞小區47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生豬生產基地5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肉牛生產基地4個。2001年出欄生豬71.5萬頭,肉牛5.7萬頭,肉雞800萬只。鄉鎮企業快速發展, 在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中, 已由「八五」末的半壁江山躍升到目前的四分天下有其三,上繳稅金已佔全市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產業發達,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到2001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達到41032戶、私營企業1090家,從業人員達11.7萬人, 綜合注冊資金16.5億元,實現個體工商稅收9430.4萬元。 全市已擁有各類市場55個,其中,綜合市場37個,專業市場12個,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市場6個,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5億多元。城鄉市場日益活躍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億元,同比增長23.3%。
(5)雙向開放活躍,經濟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產三資企業10家,新加坡勝科能源有限公司、北愛爾蘭戴爾特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日本歧阜武株式會社先後落戶遷安,累計利用外資2274.98萬美元,利用亞行貸款248萬美元。已與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和80家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系,引進合作項目100多項,資金3.8億元,人才1000多人。擁有自營出口權企業6家,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258萬美元,增長48.5%;引進省外資金達到20億元,同比增長32.5%;出口創匯達到3350萬美元,同比增長19.7%。

京唐港曹妃甸港區位於唐海縣南部海域,距我縣陸岸僅17公里,是京唐港正著手開發建設的以進口礦石、原油為主的大型深水港區,港口在我縣直接上陸,省市重點工程-曹妃甸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已經拉開了序幕,與其配套的部分工程已經開始啟動。

一、碼頭建設規劃

1、吞吐量預測
基準年:2002年。
水平年:2020年。
鐵礦石:按照冶金工業發展規劃,沿黃、渤海海岸線建設3個大型礦石接卸碼頭,為包括首鋼、包鋼、唐鋼、承鋼等鋼鐵企業接卸來自南美、南非、澳洲等地的進口礦石,預測鐵礦石吞吐量3000萬噸。
原油:按照中國石化工業發展需要,腹地內部分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需要進口中東原油,考慮國家實施戰略儲備原油計劃,預測原油吞吐量3000萬噸。此外,2010年前將建成生產能力為800萬噸的煉油廠。
液化天然氣(LNG):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區人口密集,對液化天然氣(LNG)需求量大,預測將從中東進口1000萬m3。
焦炭:腹地內煤礦眾多,可生產部分焦炭,預測外運吞吐量800萬噸。另外,20l0年前將建成年產400萬噸的焦化廠、l200萬噸的燒結項目和30萬噸的煤焦油項目。
鋼鐵:首鋼「2160」軌鋼項目計劃於2010年投產,年產量500萬噸。連同其它鋼鐵企業產品,包括造船用的厚鋼板和其它鋼鐵產成品,預測鋼鐵吞吐量500萬噸。
集裝箱:腹地內生成量將超過1000萬TEU,預測集裝箱吞吐量300萬TEU。
其它:唐山市屬於冀東地區,盛產水泥,預測包括水泥、機電產品、糧食、化肥、木材和日用品在內的貨物吞吐量500萬噸以上。

2、曹妃甸港區性質和功能
曹妃甸港區宜分階段、有步驟開發。第一步:建設大型專業化散貨港區;第二步:進一步發展工業港區;第三步,建設功能完善的、貨種齊全的、保障有利的綜合性港區。

3、曹妃甸港區規劃船型
根據規劃期內預測的港口分貨類的吞吐量和分貨類的流量流向,進行分航線的合理運輸船型論證,結合港口自然條件、國際國內船型發展趨勢確定分貨類的合理運輸船型。
二、臨港工業區規劃

1、用地發展方向
臨港工業區在保證港口發展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陸上各項設施陸路進港的要求。規劃用地由南向北發展。使各項目用地安排結合港口布局,形成完整的布局結構體系。

方案一
緊鄰深水碼頭布置,從臨港工業區周圍四個方向來看,東南部是沿海冶金和石油化工工業區,靠近深水碼頭作業區,臨港工業區可以沿東側向北發展。西北側是生活區,靠近淺水碼頭區,位於常年主導風向的側向,免受工業區的污染,生活區可以沿西側向北發展。

方案二
在臨近碼頭的陸域布置,西側為工業區,東側為生活區,用地可平行向北延伸。

2、建設用地項目構成及規模結構
臨港工業用地內一期建設計劃安排首鋼500萬噸/年鋼鐵廠、300萬噸/年煉焦廠、1200萬噸/年燒結廠、30—40萬噸/年焦化廠、600—800萬噸/年煉油廠、華北石油儲備基地等冶金化工項目。二期建設用地安排首鋼700萬噸/年鋼鐵廠及熱電廠一座。臨港工業區佔地規模37.6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佔地21.97平方公里。工業區計劃需要職工人數約5萬人,帶眷系數按3.5計,同時考慮港口職工及流動人口等因素,臨港工業區內人口規模約20萬人。其中一期人口10萬人。

方案一
佔地2197.08公頃,人均佔地219.7平方米,工業用地安排在東南側,生活居住用地在西北側,發展備用地可分別平行向北延伸。

方案二
佔地1269.61公頃,人均佔地126.96平方米,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安排在靠近鐵路和青林公路一側(西側),生活居住用地在東側,發展備用地可分別向北延伸。

三、配套設施建設

1、鐵路:自坨港地方鐵路灤南站接軌,向南經灤南趙庄、唐海第一農場,至曹妃甸港站止。新線長度67.75Km,其中曹妃甸港區l7KM,陸域60.75公里。建設年限及投資估算(建設年限:自2003年開工,2004年建成,總工期二年。投資估算總額:本建設方案估算總額為6l8l9.5萬元。)
2、公路:全長52.2公里,平原區一級公路,路基寬25米,路面寬22米,本項目投資估算總額49324萬元。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北段於2003年底簡易通車,南段於2003年8月底形成鋼渣路面,簡易通車。
3、供水:管線總長99Km,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根據需水量預測和供水水源分析,確定本工程建設總規模為年供水9000萬立米(24.7萬m3/d),滿足工業園區近期用水規模的要求。遠期年需水17560萬m3。其中唐海200萬m3。

工程目標
(1)建設年限:本工程從2003年9月10日動工,工期兩年。不含勘測、設計等施工前期准備工作時間。
(2)水量:本項目工程建成後,總供水量達到9000萬M3/年。
(3)水質:本項目工程建成後,每年560萬M3出廠水水質經過處理後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其餘部分只進行消毒處理後供工業用水。
(4)水壓:供水水壓滿足配水管網最不利點自由水壓不低於0.24MPa。

Ⅵ 濟源市國土資源局

楊學忠 黨組書記、局長

楊國鳴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李賢玲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女)

郭同德 黨組成員、副局長

賈長廷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邱建平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學忠簡介:河南內鄉人,1953年7月出生,蒙古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濟源縣物資局機電公司經理,濟源市辛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濟源市思禮鄉黨委書記,濟源市風景辦主任兼九里溝風景管理局局長,濟源市風景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2001年8月至今,任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2010年,機關內設辦公室、地籍管理科(測繪科)、規劃調控科、土地利用科、耕保用地審批科、執法監察科、財務科、人事政工科、礦產開發儲量科、地質環境科等科室;行政編制22人,正科級中層領導職數10名,以《濟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濟源市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濟政辦〔2010〕40號)印發。下設6個二級機構,即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征地事務所、土地測繪服務站、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5個國土資源分局,即城區分局、五龍口分局、克井分局、軹城分局、王屋分局。全系統幹部職工286人,其中黨員12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211人,土地估價師5人,工程師6人,經濟師23人。機關年齡超過52周歲人員不再擔任科室領導職務,14名同志進行了輪崗交流,9名同志充實到科室中層崗位;分局和局屬單位有17名同志充實到班子或進行了交流,有10名同志充實到基層中層崗位。

【土地資源】濟源市土地總面積189871.18公頃,其中,農用地148666.19公頃,建設用地25110.89公頃,未利用地16094.1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8.30%、13.23%、8.50%。在農用地中,耕地47161.57公頃,園地3967.13公頃,林地89267.13公頃,其他農用地9066.43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居民及獨立工礦用地18013.6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41.2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234.94公頃。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7027.27公頃,其他土地9066.43公頃。濟源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山地多平原地少,山地和丘陵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78%;二是土地自然環境條件較差,水土流失較嚴重;三是林地面積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7%;四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後備資源少。全市未利用地佔土地總面積的8.48%。但未利用地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耕地後備資源十分缺乏。

【礦產資源】濟源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7種,查明礦產地113處,其中上表17處。上表礦產地中,煤炭6處,資源儲量20853.501萬噸;鐵礦2處,資源儲量659.2萬噸;鋁土礦1處,資源儲量747.2萬噸;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446.5萬噸;伴生硫鐵礦1處,資源儲量3.1萬噸;伴生鈷礦1處,鈷金屬資源儲量643噸(為河南省唯一提交鈷基礎儲量的資源地);含鉀岩石1處,其他如灰岩類、白雲岩類等礦產只有很少的上表儲量。優勢礦產主要是煤炭、建築石料、鋁土礦、玻璃硅質原料、白雲岩、地熱水等。礦產資源的特點是礦床小、貧礦多,優勢礦產上表儲量少。礦產資源的總體分布特徵是以封門口斷層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以南的廣大沖積平原以外生沉積礦產為主,西、北部則以內生礦產為主。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與各鎮、街道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量化標准,切實提高保護耕地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建立並完善了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台賬、圖件,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及耕地保護圖件資料,將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到農戶和地塊。緊緊抓住第二次土地調查和新一輪規劃修編的有利時機,對全市可開發整理和可用於占補平衡的耕地後備資源進行摸底,建立了二調新增耕地統計台賬。認真落實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掛鉤制度,全面加強耕地後備資源庫建設、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和補充耕地儲備庫建設。2010年,共實施占補平衡項目22個,總投資1892萬元,總規模2848.8畝,新增耕地2501.55畝。確保了全市耕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62.25萬畝和59.25萬畝,連續10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認真做好鄉級土地利用總法規劃編制工作,克服體制限制,得到省政府授權,於2010年5月28日,濟源市政府以濟政文〔2010〕59號批准了《濟源市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為濟源今後10年的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達2萬畝。

【土地年度計劃指標】2010年,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下達濟源市2010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為1995畝。同時,因該局被評為2009年度目標完成優秀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獎勵該市土地計劃指標1000畝。在此基礎上,通過該局積極爭取,省國土資源廳在分配指標的基礎上又增加建設用地指標1800餘畝。因此,2010年度濟源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共計4795畝。

【建設用地預審】2010年,完成35千伏邵原變電站、110千伏承留變電站、110千伏工業變電站、110千伏高新變電站、孟州產業集聚區鐵路(濟源段)、小浪底北岸灌區的初審及三湖治理項目的預審,涉及用地面積91.2742公頃。出具市級項目用地意見51個。認真做好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工作,共完成審批事項72項,參與工業建設項目用地前期聯審56個。

【建設用地報批與管理】2010年,濟源市共上報省政府審批批次用地8個,總面積3114.72畝;單選項目5個,總面積1000.554畝;上報省政府審批區位調整用地2個批次,總面積854.643畝;上報市政府審批鄉鎮集體建設用地14個批次,總面積998.2485畝。審批梨林、五龍口兩個鎮45戶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積達6000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因宅基地問題引起的上訪案件。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政府名義出台了《濟源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源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暫行辦法的通知》(濟政〔2010〕36號),完成了兩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申報。其中,兩批掛鉤項目拆舊區3157.695畝土地全部復耕,新增耕地近3200畝;兩批掛鉤項目建新區主要用於工業、教育用地、基礎設施、新農村及標准化廠房建設,擬建規模2812.164畝,特別是解決了太行路小學、濟瀆路小學、濟源三中等項目的用地。

【國有土地供應】2010年,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5宗、2084.118畝,其中,劃撥8宗、916.0035畝,出讓27宗、1030.0785畝,總成交價款近5億元,實現土地出讓純收益2億元。

【土地收購儲備】土地收購儲備融資1.2億元,收購儲備土地3724畝(新增建設用地1620畝),出讓處置922.91畝,成交價3.86億元,凈收益2.12億元(含「城中村」改造出讓收益返還上交省國土資源廳)。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盤活存量土地28宗,面積1602.534畝,新增標准化廠房面積40萬平方米;服務南夫、北街、東馬蓬、馬庄等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城中村」改造面積357.1035畝。

【土地二級市場管理】2010年,共辦理改變土地用途4宗,面積109.3935畝,成交價款3743.5萬元;補辦出讓6宗,面積85.2555畝,成交價款938.58萬元;集體建設用地流轉21宗,流轉面積114.8445畝,流轉金額358.5574萬元;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33宗,轉讓面積1217.5275畝,轉讓金額1.05億元;土地使用權抵押142宗,抵押面積2609.0895畝,抵押貸款金額2.18億元。

【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對供應成交的每一宗地,都將其基本信息在土地市場監管系統的「成交公示」模塊進行對外公示。7天之後,在「供地結果」模塊進行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的數據上傳,並根據具體宗地的開發利用建設情況等在「開發利用」模塊不斷進行數據更新,及時監管批後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對於違約宗地,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分別處理。目前,共上傳出讓合同27份、劃撥決定書8份、出讓公告14份、成交公示35份;發現違約宗地15宗,已及時進行了處理。

開展了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對2006年以前未竣工的房地產用地和2007~2009年12月31日未開工的房地產用地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住宅用地71宗,面積2773.3605畝。其中,未按期竣工1宗,面積87.4695畝,已經按有關要求對企業違法行為查處到位。

【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安排,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工作任務,修改了農村土地調查成果,整合完善了市級調查資料庫;完成了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資料庫建設,目前,根據省廳意見正在進行修改完善;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並按有關要求,協調、組織對全市基本農田劃定、土地利用現狀與規劃數據等資料進行了復核,上報了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成果,開展了儲備耕地和後備耕地調查;完成了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完成了標注調查信息的外業調查底圖、修正完善監測圖斑之記、填寫農村土地調查起止時間統計表等工作任務,按要求及時向省廳上報了調查成果。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國有土地登記發證204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64宗,變更登記140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73宗;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142宗;受理各類爭議案件15件,已調解處理7件。其中,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爭議3件,已調解處理1件;國有土地使用權權屬爭議12件,已調解處理6件;接待各類土地登記公開查詢238次。全市國有土地初始登記率超過90%,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超過85%,城鎮住房用地分割登記發證完成了總量的95%,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96%。

【土地開發整理和土地綜合整治】共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46個,開發整理復墾面積20000畝,擬投資6035萬元。其中,市級項目11個,開發整理面積8790畝;鎮級項目35個,開發面積11210畝,整理面積5155畝。梨林鎮大許等12個村9700畝和王屋鎮麻庄等12個村近1.8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已經完工,梨林鎮南官莊等19個村近2.1萬畝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經完成總投資額的80%,累計完成投資4000餘萬元。通過對「水、電、路、林、渠」的綜合治理,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市土地整理中心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對全市11鎮200餘個村莊進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摸清全市尚有耕地後備資源4500餘畝。

【粘土磚瓦窯廠整治】嚴控關閉的粘土磚瓦窯廠出現死灰復燃現象,對全市30家新型牆材企業實地核查,部門聯動,無存在粘土晾坯區場,無使用輪窯制坯,無一家粘土磚廠。

【征地補償】全面實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修訂成果,嚴格執行征地「兩公告、一登記」制度,對徵收土地方案未徵求被征地農民意見、補償安置不符合法律規定、沒有妥善解決失地農民長遠生計的,一律不報批用地手續。2010年底,完成各類補償近3億元,有力地維護了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采礦權管理】2010年1月25日,濟源市加強治理整頓鋁土礦開發秩序工作現場會在下冶鎮召開,重點解決非煤礦山,尤其是鋁礬土開採的安全隱患問題。副市長田志華出席會議。

全面規范采礦權審批程序,新設采礦權全部實行「招拍掛」。全年共辦理采礦登記發證3家,其中變更登記1家、延續登記2家,收取采礦權價款3.5萬元。認真做好采礦權年檢審查,本年度應參審礦山企業97家,實際參審97家,審查率100%;實地審查礦山數30家,實地審查率為31%;合格礦山數94個,合格率97%。

【探礦權及儲量動態管理】開展了全市探礦權年度檢查,25個勘查項目全部持證,地質勘查持證率100%,勘查項目年審合格率100%。對省級發證35家礦山企業的2009年儲量檢測報告上報省廳進行復核;市級發證礦山企業的儲量檢測工作全部初審完畢,監測率達到100%。對孟州市工業集聚區鐵路專用線工程等8個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進行了初步審查,並出具了初審意見。對《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水庫建築石料用灰岩礦區資源儲量報告》等6個儲量報告及評審意見進行了備案。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認真組織建築石料和水泥用灰岩的資源整合工作。涉及資源整合的22家非煤礦山已經全部簽訂整合協議。濟源市的非煤礦山數量由原來的67家整合為51家,對其他不適宜整合的獨立礦山進行升級改造,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到期後關閉。積極配合做好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濟源市年產15萬噸以上的14家煤炭企業已簽訂了整合協議。

【地質災害防治】在2009年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對濟源市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進行了再次排查,重新確定了該市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13處地質災害高易發區、10處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制定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召開了全市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各鎮及有關責任單位向市政府提交了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承諾書,建立了市、鎮、村三級地質災害聯絡員體系,完善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報預警制度。積極和市氣象局協商,在雨量達到中雨以上時在市電視台聯合發布地質災害等級預報,並在12121氣象預報信箱設置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語言信箱,通過政務辦公平台向全市群發地質災害防治簡訊。2010年,組織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和群測群防員地質災害「五到位」培訓600餘人,向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居民、單位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等近6000份,設立警示牌和警示標志388個,成立地質災害防治搶險分隊13個,發布雷電、暴雨預警20餘次。實現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重大地質災害發生、無人員傷亡的「雙無」目標,並通過了省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審查和驗收,達到應創建數的100%。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2010年,認真落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礦山企業交存保證金78.612萬元,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9家。

【執法監察】創新監管機制,落實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推行了違法案件聯合通報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查辦案制度及案件移送制度。2010年,共立案33起,向檢察分院報備案件5起,向中級法院申請執行5起,移送公安機關1起。並結合人大、政協議案建議的辦理,組織公安、林業等礦管委相關部門,赴山西省長治市、太原市、臨汾市學習考察打擊非法開采先進經驗,為濟源市進一步加大打擊非法開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共對全市各類非法開采點進行了200餘次巡查和6次集中打擊。炸毀非法開采窩點25處,封堵50餘處。沒收或銷毀各類非法開采工具500餘件、電線近千米。拘留非法開采人員4人,進入批捕程序的2人,對非法開採行為產生了有效震懾。

【信訪工作】建立了信訪問題分析排查、協調處理、「分級」處理機制,把各類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2010年,共受理信訪案件92起,辦結率達98%。

【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立了全市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台了實施方案。同時,出台了《濟源市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警示約談辦法(試行)》,對違法違規用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耕地比例達到10%以上的鎮、街道,啟動警示約談機制。此次衛片執法檢查較2009年,違法用地各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圖斑數較去年下降171個,宗地下降176塊,面積下降2672.4畝,特別是違法違規用地宗數由2009年的41宗下降到2010年的7宗,面積由711.1畝下降到123.9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由13.80%下降到5.27%,在全省18個地市中排到第8位。

【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及中評估檢查】2010年1月11日,市政府召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專家有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世界地質公園評委趙遜教授,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副會長陳安澤研究員以及省內有關地質專家、學者近50人。6月4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巴西阿拉里皮地質公園締結友好公園簽字儀式在阿拉里皮地質公園舉行。7月14~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蓋伊·馬提尼博士、亞不拉罕·庫莫教授、馬茲林莫克塔、努贊尼阿茲曼四位專家在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及濟源市、洛陽市新安縣有關領導陪同下,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評估考察。10月3日,在希臘萊斯沃斯島的米提利尼所舉辦的國際歐洲地質公園網路會議上,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局作出了關於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復評的結果以及建議。專家認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自2006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成員以來,已開展了多項活動來增強對地質遺跡的保護,也建成了(或在建)多個游覽設施,並為當地經濟帶來增長。地質公園已成為展現重要地質遺跡、亮麗景觀的範例,順利通過了中期評估考察。10月17日,由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申報的濟源天壇峰構造地貌景觀獲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美的地質景觀」稱號。

【測繪管理服務】2010年2月6日,濟源市召開數字濟源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範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暨專家講座。河南省測繪局局長賈志偉、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成名,濟源市人民政府市長趙素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郝祥國、副市長田志華、市政協副主席李國平及市直有關部門、各鎮、街道負責人參加了簽訂儀式。9月10日,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順利通過河南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站驗收。濟源市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完成了100個D級GPS控制網點的埋設等工作,為濟源地區建立了高精度的測量基準,提供了高精度的地心坐標,確定了濟源准確可靠的WGS—84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和1954北京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轉換參數,為大地水準面的精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確立了全市統一的測繪基準,標志著濟源市基礎測繪工作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其中,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應用在全國「數字城市」建設中尚屬首次。2010年,完成勘測定界206宗,面積865226平方米;完成地籍測量170宗,面積4848825.52平方米;變更分割56宗,面積642350平方米;家屬樓分割42宗,面積91733.65平方米。

【王屋山名山測高】2010年7月28日,河南省測繪局、省地圖院、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有關領導在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峰頂共同為王屋山高程立碑,標志著濟源市王屋山名山測高工作圓滿結束。自2008年4月8日王屋山最高峰高程測量開測,經過1年多的時間,河南省地圖院完成了測高工作,並經國務院批准,公布濟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為1711.3米,王屋山主峰是國家公布的五嶽之外59座名山之一。

【行政審批和企業服務年活動】2010年,共接待前來咨詢的用戶達4500餘人次,受理各類報件687件,報件辦結率達98%。在全市開展的企業服務年活動中,局班子成員帶領相關科室先後40餘次深入局分包聯系的5家企業進行調研,收集整理意見15條,現場解決問題5個;對市企業服務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8家企業所反映的12項問題進行了辦理。

【信息化建設】2010年,添加各類政府信息600餘條。其中「咨詢平台」上共回復網友提問20餘條,被國土資源部定為「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單位」。

【宏觀調控與綜合統計】2010年,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統計任務,建立統計人員定崗負責制、統計數據負責制、統計數據月報表制、數據統一制等統計制度及市態監測制度,及時、准確完成全年的《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月報表》及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報表工作。

【省級文明單位創建】2010年8月10日,由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偉、文明辦主任組成的檢查組,對全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度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復檢。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活動】2010年4月23日,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和市兩級檢察院召開聯席會議,結合新形勢下職務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和國土資源系統工作特點,共同研究制定預防職務犯罪的新對策、新措施,建立了查處和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機制。11月24日,全局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到漯河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參觀學習。對漯河市國土資源局的幹部廉潔從政「三早、三卡」預警機制、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廉政文化進社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各科室、局屬單位分別與對口單位進行對接,全面學習了漯河局的風險點排查及防控工作。

(孫璐)

Ⅶ 711的店員也就是見習班長和肯德基之類的連鎖餐飲儲備幹部哪個發展前景更好一點

肯德基之類的會好很多。
711的店員包括見習班長相當於肯德基里的值班經理一類的,屬於未入主流的員工。而肯德基的儲備幹部是肯德基真的為店經理儲備的人才,儲備經理幹上一段時間後一般都可以成為店經理助理,這就已經是百勝公司正式的簽約員工了,向上繼續有副理和店經理。到了店經理後,可以選擇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繼續做餐廳運營,比如向上有區經理和區域經理;二是走向辦公室,比如公司的運營部等。

Ⅷ 鄲城縣國土資源局

鄲城縣位於茨河上游,北依鹿邑縣,西連淮陽縣,南接沈丘縣,東南和東部與安徽省界首市、太和縣、毫州市為鄰。地處北緯33°25′~33°49′,東經115°00′~115°38′之間,東西長58.9公里,南北寬43.5公里,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全境地勢平坦,地勢由西向東南微緩傾斜,海拔在35.6~43.8米之間,相對高差最大為8.2米,地面坡降平均為1/7000。境內南、北部均較高,中、東部稍低,略呈向東南開口的簸箕形淺平窪地。全縣轄8鎮、11鄉、3個街道辦事處,518個村委會(居委會),2338個自然村,總人口130萬人,耕地面積163.611萬畝,是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棉花生產百強縣,河南省超級產糧大縣。

陳德堂 黨組書記、局長

李成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紀檢組長(正科級)

陳寶聚 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英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女)

張獻中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勇立 副主任科員

孫玉君 土地行政執法大隊隊長(副科級)

陳德堂簡介:漢族,1964年1月出生,鄲城縣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7年8月~1996年10月,在鄲城縣棉麻公司工作;1996年10月~1999年1月,任鄲城縣胡集鄉政府副鄉長;1999年1月~2002年4月,任鄲城縣政府糾風辦副主任;2002年4月~2006年6月,任鄲城縣紀委廉自辦主任;2006年6月~2007年4月,任鄲城縣紀委常委;2007年4月~2010年4月,任鄲城縣紀委副書記;2010年4月至今,任鄲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鄲城縣國土資源局一級機構設16個股(室),分別是辦公室、人事股、紀檢室、財務股、宣教股、信息中心、保衛股、耕保股、用地股、地政地籍股、規劃股、監察股、土地利用股、地礦股、信訪股、窗口辦;二級機構6個,分別是土地行政執法大隊、地產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勘測設計室、年租金徵收大隊、土地儲備中心;下屬洺南、洺北、新城、工管委、城郊、吳台、虎崗、汲水、張完、南豐、白馬、丁村、寧平、雙樓、秋渠、石槽、宜路、東風、錢店、巴集、汲冢、李樓、胡集23個鄉(鎮、工管委)國土資源所,全系統幹部職工共478人。

【土地資源】鄲城縣土地總面積149003.93公頃。農用地124828.15公頃,其中,耕地109125.33公頃,園地911.20公頃,林地5897.31公頃,其他農用地8894.31公頃;建設用地20812.28公頃;未利用地3363.50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鄲城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39.6764萬畝,新增耕地9391.05畝。全縣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19個、保護片493個、保護塊4093塊;設立保護標志1521塊,其中一級保護標志19塊,二級保護標志493塊,三級保護標志1000塊;縣、鄉、村、組、農戶層層簽訂基本農田目標責任書3.25萬份。

【土地整理】2010年,鄲城縣汲水鄉土地整理項目區建設規模1359.43公頃,投資總規模2559.90萬元,新增耕地41.0公頃,新增耕地率為3.02%,涉及觀音寺、趙庄、楊古寺、高王莊、朱愷店、仵屯、白衣店、天齊廟等8個行政村;鄲城縣南豐鎮等3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區建設規模784.98公頃,總投資1405.96萬元,新增耕地23.88公頃,新增耕地率3.04%,涉及鄲城縣汲水鄉、南豐鎮、白馬鎮等3個鄉鎮的3個行政村;鄲城縣2009年市本級補充耕地儲備項目,鄲城縣2009年胡集鄉補充耕地項目,該項目建設總規模為77.45公頃,總投資135.78萬元,新增耕地47.59公頃,新增耕地率61.45%,涉及胡集鄉郝寺、後屯、大於庄、史橋、王莊、郭庄、武河溝、小任庄等8個行政村;鄲城縣2009年石槽等3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為縣級投資補充耕地項目區,建設規模為58.56公頃,總投資109.09萬元,新增耕地面積45.79公頃,新增耕地率78.19%,涉及東風鄉梁庄、趙寨、大韓,石槽鎮高庄、宋樓、翟庄,宜路鎮黨庄、倪集、陳庄、張寨等10個行政村。鄲城縣錢店等11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區土地總面積73.9133公頃,預算總投資183.41萬元,新增耕地46.718公頃,新增耕地率63.32%,涉及虎崗鄉雷庄、路集、王莊、長營,丁村鄉大劉庄,巴集鄉潭寨屯民、後屯、巴屯錢店胡庄等10個行政村;鄲城縣宜路等兩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區建設規模總面積148.70公頃,預算總投資164.2421萬元,增加耕地面積73.42公頃,新增耕地比例為49.37%,涉及宜路鎮和秋渠鄉。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鄲城縣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於2009年完成修編,2010年通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周口市國土資源局評審驗收。全縣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109125.33公頃、109566.33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93519.65公頃以上。充分利用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提高各業各類建設用地的容積率和經濟產出率。到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盤活面積19.6公頃,到2020年盤活面積60.4公頃;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和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由2005年的25萬元/公頃、19.5萬元/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45.6萬元/公頃、38萬/元公頃,2020年的136萬/元公頃、115萬/元公頃;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由2005年的107.85平方米分別降到2010年的140.84平方米和2020年的101.57平方米。

按照鄲城縣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和產業空間分布體系,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面積占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的比例由2005年的16.51%增加到18.62%,2020年達到21.28%。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逐步縮小,占城鄉建設用地的比例由2005年的83.49%減少到2010年的81.38%和2020年的78.72%。農用地面積由2005年的125098.15公頃減少到2010年的124828.15公頃和2020年的124458.15公頃,期內凈減少46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05年的19628.93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19878.93公頃和2020年的19928.93公頃;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由2005年的590.42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610.42公頃和2020年的930.42公頃。規劃期內,整治基本農田面積達到28000公頃,確保基本農田質量逐步提高。至2020年,全縣通過土地整理復墾增加耕地面積1137公頃,保質保量完成補充耕地任務。

【增減掛鉤試點項目】2010年第一批增減掛鉤試點項目(豫國土資函〔2010〕711號審批)使用項目區周轉指標面積60.1058公頃,建新區位於鄲城縣新城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洺北辦事處、胡集鄉和汲冢鎮,佔用耕地面積58.3431公頃,使用三項整治指標面積62.72公頃,拆舊區位於錢店、秋渠、虎崗、白馬、石槽、張完6鄉鎮。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年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35宗,面積729.1畝,收繳出讓金2.379億元。其中盤活存量8宗,面積198.69畝,成交價款0.61億元。新增建設用地27宗,面積530.47畝,成交價款1.769億元。其中,拍賣11宗,面積133.194畝,成交價款0.903億元;掛牌出讓24宗,面積595.98畝,成交價款1.476億元。

【地籍管理】截至2010年底,鄲城縣共登記發證176宗,其中農村集體土地登記57宗,國有土地初始登記111宗,土地抵押登記18宗。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了95%以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達到了85%以上。注銷土地使用證2起。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報批城市建設用地1個批次,面積26.5500公頃;全年供應土地9宗,面積20.6824公頃,其中,劃撥供應5宗,面積18.3673公頃;農村宅基地供應2宗,面積0.5751公頃;養殖場供應2宗,面積1.74公頃。

【執法監察】2010年,鄲城縣初步形成了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監察局、國土資源局等多部門參與的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的共同責任機制。通過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動態巡查、開展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12336土地違法舉報電話和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落實違法用地預警和約談制度,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有效地遏制了違法佔用耕地的勢頭。全年共拆除「小產權房」6處,建築物面積4000多平方米。發現土地違法案件6件,立案6件,結案6件。

【衛片執法檢查】2009年度衛星遙感監測鄲城縣轄區內共31個圖斑,監測面積1233.5畝。增補圖斑2個,面積64.18畝,經過核查,33個圖斑涉及用地52宗,面積1297.68畝,耕地1034.78畝。新增建設用地34宗,面積918.95畝,其中耕地845.45畝;實地偽變化18宗,面積378.73畝,其中耕地189.33畝。全縣17宗違法用地,立案查處17宗,立案率100%。提出處分建議3件,落實3件,申請法院協助執行17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責任1件。

【信訪工作】2010年,鄲城縣國土資源局積極主動配合縣四個班子領導的接訪工作,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嚴格落實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目標責任制,堅持局領導班子成員值班接訪、班子成員包案、信訪案件會審評判和信訪案件錯案責任追究等制度,努力實現「三個減少」、「兩個提高」和「三個確保」目標。截至年底,共接待來人來訪100餘人次,辦理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12起、縣政府交辦信訪案件13起,受理來信24封,來電6次,代政府答辯行政復議案件9起,代政府出庭訴訟案件22起,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3起。

(邢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