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開展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
一是完善應急組織指揮體系。
根據衛生應急工作需要,成立了專項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均成立衛生應急領導小組和疾病控制、醫療救治隊伍,建立起了以縣級衛生單位為依託,以鄉鎮街道衛生院醫院為基礎,覆蓋全縣鄉村的衛生應急應對體系和隊伍,確保了我縣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高效運行。
二是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建立應急專家組,充分發揮專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等方面的作用,專家組由醫療救治、疫情處置、食品安全、動物疫情處置等方面的縣級專家100多人組成,以縣人民醫院為緊急救援基地,加強日常管理和內涵建設,強化規范、標准和程序,重點在突發事件院前急救、傷員轉運、院內救治等方面,全面提升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的實戰能力和水平。
三是增強衛生應急物資儲備。
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積極開展儲備相應的葯品和應急物資,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於衛生工作,衛生應急資金按申請和實際需求撥付,每年在30-50萬元。物資儲備採取集中和分類方式進行,疾病控制方面的衛生防護用品、消毒消殺葯品、後勤保障物資等由縣疾病控制中心統一采購、管理,縣鄉根據需要領用;衛生應急醫療救治所需物資原則上由縣醫院、中醫院等二級醫院負責儲備。
四是提升衛生應急監測預警水平。
全面啟動和積極運行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建立健全縣、鄉、村疫情監測網路和「零報告制度」、24小時值班制度,重點開展有關疾病監測工作。開展與葯監、農林等部門合作,進一步擴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風險評估覆蓋面,通過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提升評估報告質量和結果利用率,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五是強化指揮調度救治功能。
積極開展衛生信息化平台建設,先期投入1000餘萬元建設了120指揮系統、基層衛生信息系統、衛生信息平台,利用衛生信息平台加強衛生應急信息化建設。120組網進行功能升級,實現省市縣120中心網路組網聯網,急救車輛平均出車時間36.6秒,縣財政先後投入120萬元為縣醫院配備了1台負壓救護車和2台兒童呼吸機,有效提升了我縣應急救援效能與水平。
⑵ ★★昆明的朋友,除了到關上政通大廈省醫保中心,還有什麼途徑可以修改醫保卡密碼(是省卡)★★
救災工作是一項時效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急需物資發放至災民手中才能將損害降至最低程度。因此,在中國紅十字會的救災工作中,十分強調「第一時間救助」的理念,要求救災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到達災區考察災情,物資要在第一時間送到災民手中,而要做到「第一時間救助」,就必須不斷增強備災觀念,做好救災准備工作。早在1990年,中國紅十字會就確立了逐步建立救災物資儲備網路體系的計劃,並開始著手籌建備災救災中心。至1996年底,按照中國大陸地理分布情況,在兄弟國家紅十字會的支持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分別在杭州、孝感、沈陽、成都、廣州、西安建成了6個區域性備災救災中心,並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紅十字會援外物資供應站,湖南、安徽、江蘇、雲南等15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級紅十字會也建立了自己的備災救災中心,此外還有30多個地(市)縣級紅十字會建立了備災倉庫,初步形成了中國紅十字會的救災物資儲備網路。中國紅十字會現有的備災救災中心,大多具有接收募捐、倉儲、轉運和培訓等功能,平時是物資募集、儲備和培訓基地,災害發生時則是進行災害救助的樞紐,大大增強了紅十字會的災害應急能力,加快了紅十字會的應急反應速度。
2007年出台的《中國紅十字會「十一五」期間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提出,要「逐步形成以總會物資庫(包括援外物資供應站)、區域物資庫為重點,省級物資庫為基礎,災害多發的地、縣級物資庫為補充的紅十字應急物資儲備網路體系」,規劃要求「尚未建設物資庫的紅十字會要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建立本級紅十字應急物資庫,制定紅十字應急物資庫建設標准和應急物資儲備目錄。
⑶ 怎樣儲備突發事件應急葯品及目錄
在現場儲備的原則是方便取得、不得失效,葯品目錄存入突發事件管理檔案中.
⑷ 專項應急預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徵、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
專項應急預案指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單位根據其職責分工為應對某類具有重大影響的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
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並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4)應急儲備目錄擴展閱讀:
專項應急預案應急處置:
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
響應程序: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處置措施:針對本單位事故類別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危險性,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
⑸ 鄉鎮衛生院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制度
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
一承擔衛生應急職能的科室硬體配置
⑴配備電話、傳真機、可以上網的電腦、列印機、文件櫃等辦公設備;
⑵應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流程等主要制度上牆。
二應急小分隊裝備
配備用於應急處置的防護用品、采樣箱、消殺葯械及應急調查處置包(箱)(內含必需的筆、調查表、應急預案、工具書等)。
三應急准備室
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置一間應急准備室,用於放置應急小分隊的裝備、常用的防護用品、調查表等物品;室內物品要求分類放置、擺放有序,便於小分隊隨時取用。
四物資儲備
比較偏遠的鄉鎮(一般指離縣級疾控機構1個小時以上車程)建議按照下列要求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⑴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工作;
⑵建立物資儲備目錄,儲備種類至少包括防護服、N95和12層棉紗口罩、防護眼罩、外科口罩和手術帽子、鞋套、消毒液、漂白粉等,除漂白粉等保質期較短的物資外,其餘儲備數量應該滿足三個月的用量所需;
⑶建立物資儲備台帳,物品調用和進出登記規范,及時添置消耗掉的物資;
⑷設置物資儲備倉庫,至少有一個房間和相應的儲物貨架,有明確的標識,裝修符合防盜、防潮、防鼠、防蟲要求;物資儲備制度、相關人員崗位職責等上牆;
⑸每年有固定的物資儲備經費。
⑹ 完善的事故應急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一個完整的應急預案應包括總則、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預警和預防機制、應急響應、後期處置、保障措施以及附則、附錄等內容。
1.總則
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准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3.預警和預防機制
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響應
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和處理,通訊,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群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檢測與後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等11個要素。
5.後期處置
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附則
包括有關術語、定義,預案管理與更新,國際溝通與協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等。
8.附錄
包括相關的應急預案、預案總體目錄、分預案目錄、各種規范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
⑺ 鄉鎮衛生應急檢查應准備哪些內容
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
一承擔衛生應急職能的科室硬體配置
⑴配備電話、傳真機、可以上網的電腦、列印機、文件櫃等辦公設備;
⑵應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流程等主要制度上牆。
二應急小分隊裝備
配備用於應急處置的防護用品、采樣箱、消殺葯械及應急調查處置包(箱)(內含必需的筆、調查表、應急預案、工具書等)。
三應急准備室
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置一間應急准備室,用於放置應急小分隊的裝備、常用的防護用品、調查表等物品;室內物品要求分類放置、擺放有序,便於小分隊隨時取用。
四物資儲備
比較偏遠的鄉鎮(一般指離縣級疾控機構1個小時以上車程)建議按照下列要求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⑴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工作;
⑵建立物資儲備目錄,儲備種類至少包括防護服、N95和12層棉紗口罩、防護眼罩、外科口罩和手術帽子、鞋套、消毒液、漂白粉等,除漂白粉等保質期較短的物資外,其餘儲備數量應該滿足三個月的用量所需;
⑶建立物資儲備台帳,物品調用和進出登記規范,及時添置消耗掉的物資;
⑷設置物資儲備倉庫,至少有一個房間和相應的儲物貨架,有明確的標識,裝修符合防盜、防潮、防鼠、防蟲要求;物資儲備制度、相關人員崗位職責等上牆;
⑸每年有固定的物資儲備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