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黃金儲備 » 儲備預留金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儲備預留金

發布時間: 2021-03-14 07:11:09

Ⅰ 請求有關國家外匯儲備的知識!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外匯儲備又叫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國硬通貨數量。預計今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將達到9130億美元,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也預計,到2005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海關總署前日公布的數據表明,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近4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320億美元。其中,盡管去年我國出口的基數已經很大,而且近來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有所放緩,但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依然創出增長超越30%的新紀錄,這比此前市場預計的24.6%強勁許多。 貿易順差的增多,讓業界調高了對今年我國外匯儲備的預期。王志浩昨日撰文稱,預計中國外匯儲備年底將達到9130億美元。他表示,前5個月外匯凈流入較去年同期上升47%,預計上半年外匯凈流入達到1140億美元。巨額外匯流入,使得央行不得不面臨對沖壓力,估計上半年人民銀行對68%~71%的外匯流入進行沖銷,目前央行票據市場十分巨大,達到gdp的12.5%,這將給央行帶來利率風險。 鍾偉預計,今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將達到8500億美元。但他表示,下半年會有很多貿易爭端,可能導致出口有所回落,但同時,進口的增長也將呈現遲緩狀態,這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有所轉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不會太大。如果事態如同上述經濟學家所料,中國可望在今年底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鍾偉表示,截至2004年末,日本外匯儲備接近8500億美元,但近來日本外匯儲備呈現縮小態勢,因此,中國在今年年底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 但貿易順差的增加,並未增添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鍾偉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轉冷,導致進口增長放緩,這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對人民幣匯改的呼聲已經轉淡。
我國外匯儲備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就一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2001年末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2005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8189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再增2089億美元。截至2006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高達8751億美元,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我國迅速增加並達到空前規模的外匯儲備,給我們帶來的究竟是喜還是憂,對此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中國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有利於增強國外投資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資,緩解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保持宏觀經濟繼續快速穩定發展;有助於我國政府更從容地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防範貨幣貶值,應對突發的金融風險,確保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安全;也有利於支持中國企業在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實施「走出去」戰略。但必須看到,對經濟高速成長的中國來說,持續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是一把「雙刃劍」,也會對經濟健康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當前重要問題是需要認真研究國家外匯儲備的有效運用問題。

國家外匯儲備合理水平及用途的國際比較

外匯儲備合理水平的國際比較

外匯儲備是一國政府掌管的外匯資金。從所有權角度看,外匯儲備是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盈餘積累,是確保每個國家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其基本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確保國際貿易進口支付能力,二是確保對外償債能力,三是起到維護金融穩定的作用。外匯儲備對於一國經濟穩定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國家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是指國家外匯儲備的額度要確保能滿足於其基本功能所需外匯儲備數量的正常水平。根據國家外匯儲備的三個基本功能及其所需的外匯儲備數量,我們可以大體估算出我國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

據統計,2005年我國貿易總額為14221.2 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6601.2億美元;從確保我國3~6個月左右的進口支付能力分析,我國大約需要外匯儲備數量為1500億~3000億美元。根據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05年6月末,中國外債余額為2661.76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其中,中長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1248.29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6.9%,短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1413.47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3.1%。從確保我國對外償債能力角度分析,我國大約需要外匯儲備數量為1500億~2000億美元。

從滿足外匯儲備基本功能所需的儲備水平來看,以確保進口支付與對外償債兩項功能合計,2005年我國大約需要外匯儲備數量為3000億~5000億美元;在確保以上兩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平時用於干預匯率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外匯儲備再預留1000億美元左右的額度,估計2005年我國外匯儲備比較合理的保有水平應當維持在4000億~6000 億美元左右,即可滿足外匯儲備基本功能所需的儲備水平。

如果從外匯儲備佔GDP10%的國際公認的規模來衡量(日本佔GDP的比重大約是 12%左右),我國大約需要外匯儲備的水平也就是2000億美元左右。由於我國尚處於發展中國家,目前還沒有完全進入純債權國行列,即使這樣,我國目前擁有8751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已超過一年的進口規模,佔GDP的比例約40%,再考慮到中國的資本賬戶目前尚未開放的因素,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遠遠超出其合理水平,估計超出保守的合理水平為2000多億美元。

國家外匯儲備用途的國際比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全球的外匯儲備比上一個季度增加了950億美元,為4.041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為7690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加了580億美元,為全球外匯儲備增量的61%。從整個情況看,2004年末日本、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地區、韓國、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六個國家和地區,其外匯儲備合計為21202億美元,佔世界的55.2%。

從發達國家外匯儲備使用情況來看,發達的經濟大國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截至2005年1月,黃金占各國國際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美國外匯儲備2005年6月僅為771億美元)為61.1%,義大利為55.8%,法國為55.1%,德國為51.1%,荷蘭為50.5%。在美元持續下跌,油價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俄羅斯通過出口石油賺取了大量外匯。俄羅斯對快速增長的外匯收入採取了以下手段:一是大量購買黃金,提高黃金在儲備中的比重;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儲備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償還外債;四是用於投資高科技行業。而截至2005年1月,中國國際儲備中黃金只佔1.4%,遠遠低於發達國家黃金儲備的水平。

從國家外匯儲備的國際比較來看,為了保證國家外匯儲備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目前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的使用仍主要以購買流動性比較好的黃金和政府債券等為主。鑒於近兩年美元的持續貶值,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研究其外匯儲備構成如何多樣化的問題。

關於拓寬我國外匯儲備用途的建議

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並超出了合理的保有水平,導致了我國大量的經濟資源閑置或低效率的利用,從而給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何使龐大的外匯儲備在符合我國外匯儲備始終遵循的「安全、流動、增值」原則的前提下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增加收益,控制風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

解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儲備過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深化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外匯儲備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一個主流,兩個支流」的國家外匯儲備運用體系。「一個主流」即繼續以目前投資流動性強的國際債券為主渠道;「兩個支流」即進一步擴大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的投資功能和研究創設中國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形成拓寬我國外匯儲備用途的兩個新渠道,爭取在實現國家戰略性投資目的的同時,積極謀求獲取具有競爭性的投資回報。

進一步深化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優化外匯儲備政策體系

通過進一步優化外匯儲備的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帶來的壓力和風險。

鑒於我國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加大,國內市場資金已經表現為一定富餘,今後我國引進外資要改變過去「重量輕質」的局面,要著眼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適度提高引進外資的門檻,通過創造更寬松的投資環境而有選擇地引進外資,逐步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鑒於目前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內外貿易發展嚴重失衡,今後要積極啟動擴大內需的政策,逐步改變內外貿易發展的失衡狀況,減小我國經濟對外的過度依賴,努力做到國際收支平衡。

鑒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政府要從外匯管理形勢變化的客觀需要出發,逐步改變多年來業已形成的「藏匯於國」的模式,進一步放鬆我國外匯管制政策,在已經允許企業保留一些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基礎上,逐步放寬國內企業和居民的用匯條件及范圍,進一步放鬆對企業和個人使用外匯數額的限制,加大企業和個人用匯額度及銀行外匯周轉頭寸,變強制結匯制度為按比例結匯制度,最終取消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通過藏匯於企業和藏匯於民,分散外匯儲備的經營風險。

積極推進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制度的改革,取消對境外直接投資外匯風險審查和匯回利潤保證金要求的限制,在繼續支持大公司、大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也要積極支持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走出去」投資辦企業,逐步拓展資本流出渠道。

要選擇目前資金過剩的有利時機,抓緊推出「兩稅」並軌的具體措施,逐步減少資本項目下外匯儲備的流入。

進一步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一個主流,兩個支流」的國家外匯儲備運用體系

進一步拓寬國家外匯儲備的用途,在爭取實現國家戰略性投資目的的同時,積極謀求獲取具有競爭性的投資回報,還必須做到以下三個有機結合:一是債券儲備與實物儲備要有機結合,即把流動性強的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國際金融組織債券等金融資產與關系國家安全的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實物儲備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要有機結合,即把能源類股權及股票投資與以套期保值為目的能源類期貨及股票指數期貨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要有機結合,即投資國內大型能源企業以分享中國經濟高增長帶來的高收益與投資國外具有世界級的大型能源企業以獲取超額壟斷收益有機結合。

第一,進一步優化構成外匯儲備的貨幣與資產結構,繼續鞏固完善以流動性強的資產為主體的多元外匯儲備體系。

鑒於我國目前外匯儲備和個人外匯存款中主要是美元,且在外匯儲備資產中也主要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國政府和公司債券,為了適應我國「一攬子」匯率政策的調整,今後我國要逐步形成以美元、歐元和日元等世界三大貨幣和黃金為主體的多元外匯儲備資產體系。在增加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和資產的同時,考慮到我國黃金儲備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過低,建議選擇合適的時機,逐步提高黃金在我國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以有效控制和分散外匯投資組合風險,進而通過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第二,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產融結合試點,進一步擴大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的投資功能,建立將外匯儲備資金轉化為產業投資資本的新機制。

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跨國公司和外資金融機構來勢兇猛的競爭勢頭,當前如何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已成為我國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在理論上和政策導向上,尋求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協調推進,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產融結合試點,謀求建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這已成為我國進入21世紀後企業戰略研究面臨的重大課題。美、日兩國經濟起飛和高速發展階段,也正是兩國企業集團實施產融結合的形成與發展階段,如19世紀末和20 世紀初美、日的財團以及20世紀50~70年代的日本企業集團在推進產融結合的過程中,美國和日本的國民經濟也獲得了高速發展。

近兩年來,國家通過中央匯金投資公司開創性地運用了外匯儲備中的600億美元為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進行注資,以化解金融風險,獲取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國家嘗試動用外匯儲備注資金融企業獲得了可預見的成功,不僅為進一步拓寬外匯儲備用途提供了有力的論據和經驗,而且也為我們今後研究如何進一步拓寬外匯儲備用途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路和模式。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既然可以向即將上市的金融企業注資並獲得了可預見的成功,那麼我們只要進一步拓寬思路,抓住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國家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使其同樣也能夠以國家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向一些即將上市並關繫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競爭力的大型產業公司進行注資,在獲取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的同時,以全面發揮國家外匯儲備資產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第三,基於服務於國家能源戰略的考量,研究創設「中國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創新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模式。

為了進一步拓寬國家外匯儲備的用途,分散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風險,中國必須把石油等能源安全與金融安全進行通盤考慮,把單純的外匯儲備與更靈活的石油等戰略能源的實物儲備、期貨儲備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國家外匯儲備對促進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和確保經濟金融安全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目前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就是在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國家能源辦會同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協調部分國內大型能源集團公司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產業投資公司的形式共同發起成立 「中國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旨在高效運用國家外匯儲備,對受託管理的部分外匯儲備資金保值增值負責,並逐步起到平抑國內外能源市場價格的作用。一旦日後國家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可將之改製成規范的產業投資基金公司,以進一步擴大其受託管理的外匯儲備資產。

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在國內外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炭、新能源等相關領域進行戰略性和策略性投資。考慮到由部分外匯儲備出資設立的能源產業基金對於分散投資風險的安全性要求,對一個能源子行業的投資配置一般不宜超過20%,對一個公司的投資也不宜投入大量資金而謀求控股地位。應建立規范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控制機制,公開招募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既有能源產業背景又有金融產業背景的優秀專業人士加盟產業基金管理團隊。通過這樣的投資組合和制度安排,來提高我國外匯儲備的使用效率和比較收益水平。■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責任編輯 劉 釗)

Ⅱ 【農業銀行】尊敬的客戶,您在我行的預授信39.8萬元將於11月30日到期

收到這類簡訊的話,最好先確認是不是中國農業銀行官方簡訊號發送的?還有就是這只是一個預授權額度,有這個額度是可以攜帶資料去銀行申請辦理貸款的

Ⅲ 我們三個人合作:寫股份合作協議時,預留百分之十股份,吸收新股東可以嗎以後增加新股東融資咋操作

我們三個人合作:寫股份合作協議時,不需要預留百分之十股份,以後增加新股東融資可以修改股份合作協議。

Ⅳ 審計預留准備金是不是保證金

審計預留准備金不是保證金,兩個是不同概念。
審計預留准備金概念: 在審內計過程中容,預留部分款項用於應對還未計劃但有可能需要的變更,這種變更或者風險有可能存在,通過分析形成應急准備金,風險登記冊中確定的風險可能會導致這種變更。並且項目經理在動用或花費這筆准備金之前必須獲得批准。
保證金概念:保證金+結算準備金 = 客戶權益。保證金是指用於核算存入銀行等金融機構各種保證金性質的存款。保證金即持倉佔用的資金。 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保證金指的是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
審計預留准備金是為應對未計劃但有可能需要的項目范圍和成本變更而預留的預算。它們是「未知的未知」,審計預留儲備金雖然不是項目成本基準部分,但是屬於項目預算。審計預留保證金不作為預算分配,所以也不是掙值計算的一部分,而保證保證金這筆資金僅為押金不作為合約金的一部分。

理財產品可以開財產證明嗎

可以。

以理財產品余額寶為例,余額寶本身只能為淘寶商戶開具資金證明,但其所對接的增利寶的管理人:天弘基金公司可為余額寶的投資者來開具這一證明。

天弘基金客服人員表示,從向客服提出申請到審批可在24小時內完成,天弘基金的資產證明只能開具資產總額,並沒有明細,只有中文版不支持英文版。與銀行開具證明要收費不同,基金公司可免費提供資產證明,但紙質版的需要投資者支付快遞費用。

一般而言,銀行只接受對定期、活期存款出具存款證明。部分銀行對國債也是一路綠燈,不考慮理財產品、股票。隨著留學金融的興起,為爭奪高凈值人群這部分客戶,有銀行對保本型理財產品也可辦理存款證明。

(5)儲備預留金擴展閱讀:

某旅行社工作人員表示,各個國家申請簽證的要求不盡相同,比如歐美國家要求存款證明或資產證明。但總的來說,團簽比個人去辦理的手續更簡單。該人員表示,申請者名下的房產、汽車、銀行流水、信用卡等都可以用來證明資產。

如果申請人在某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夠硬,最好在其他方面多加強些,如理財產品、銀行信用卡金卡等。基金也是一種資產,自然可作為補充材料 。

Ⅵ 自己的存款中應該留多少備用金合適

主要是一個月費用的三左右。假設你家這個月的開銷是1萬元,如果算上水電費,那麼你就得保留3萬元的備用金,因為你必須保留2到3倍的備用金。

從安全的角度看,這筆錢至少不應該虧本,否則不足以應付財政困難。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貨幣應該是高度靈活的,並且在投資產品時,它是不可能被贖回的。因此,同時滿足高流動性風險和低流動性的產品包括貨幣基金、短期金融產品和國債逆回購。

Ⅶ 每個人都需要的緊急備用金,該如何管理

小編的話: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突發狀況需要一筆緊急資金,尷尬的是又沒有足夠的可流動資金可用?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准備一筆緊急備用金的重要性了。

所謂緊急備用金,就是在發生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時可以立即動用的資金,那麼它到底有多重要?可以說,它重要到缺少它將成為你通向財務自由的絆腳石,重要到缺少它會讓你辛苦多年累積的財富化為虛有,而且是在一瞬間。

那麼緊急備用金該准備多少?准備好之後,又該放在哪裡,以及如何管理呢?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年齡和人生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請來三位朋友@璐璐@小陳@阿明和我們分享一下,他們關於緊急備用金的經驗。

1、高收益高流動: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組合拳

原創聲明:本文由網易有錢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多謝合作。

Ⅷ 關於現金管理辦法的規定

  1. 開戶單位現金收入應當於當日送存開戶銀行。當日送存確有困難的,由開戶銀行確定送存時間;

  2. 開戶單位支付現金,可以從本單位庫存現金限額中支付或者從開戶銀行提取,不得從本單位的現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況需要坐支現金的,應當事先報經開戶銀行審查批准,由開戶銀行核定坐支范圍和限額。坐支單位應當定期向開戶銀行報送坐支金額和使用情況;

  3. 開戶單位根據本條例第五條和第六條的規定,從開戶銀行提取現金,應當寫明用途,由本單位財會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經開戶銀行審核後,予以支付現金;

  4. 因采購地點不固定,交通不便,生產或者市場急需,搶險救災以及其他特殊情況必須使用現金的,開戶單位應當向開戶銀行提出申請,由本單位財會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經開戶銀行審核後,予以支付現金。

  5. 開戶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現金賬目,逐筆記載現金支付。賬目應當日清月結,賬款相符。對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發放的貸款,應當以轉賬方式支付。對確需在集市使用現金購買物資的,經開戶銀行審核後,可以在貸款金額內支付現金。

  6. 在開戶銀行開戶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異地采購所需貸款,應當通過銀行匯兌方式支付。因采購地點不固定,交通不便必須攜帶現金的,由開戶銀行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支付現金。未在開戶銀行開戶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異地采購所需貨款,可以通過銀行匯兌方式支付。凡加蓋現金字樣的結算憑證,匯入銀行必須保證支付現金。

  7. 具備條件的銀行應當接受開戶單位的委託,開展代發工資、轉存儲蓄業務。

  8. 為保證開戶單位的現金收入及時送存銀行,開戶銀行必須按照規定做好現金收款工作,不得隨意縮短收款時間。大中城市和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應當建立非營業時間收款制度。

  9. 開戶銀行應當加強櫃台審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對開戶單位現金收支情況進行檢查,並按規定向當地人民銀行報告現金管理情況。

  10. 一個單位在幾家銀行開戶的,由一家開戶銀行負責現金管理工作,核定開戶單位庫存現金限額。

  11. 開戶銀行應當建立健全現金管理制度,配備專職人員,改進工作作風,改善服務設施。現金管理工作所露經費應當在開戶銀行業務費中解決。

拓展資料:

《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是國務院發布的條例,已經1988年8月16日國務院第十八次常務會議通過,並發布,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於2011年1月8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所修訂。

Ⅸ 在財務會計科目中是否有庫存備件減值或報廢的金額預留

有庫存備件減值或報廢的金額預留。
在設備維修工作中,為縮短修理的停歇時間,根據設備的 磨損規律和零件使用壽命,將設備中容易磨損的各種零部件 事先加工、采購和儲備好,這些事前按一定數量儲備的零部 件,稱為備品備件。在會計核算中,備品備件常作為存貨核算, 但如果符合固定的資產定義和確認條件,也可以確認為固定 資產。實際上,備品備件既不完全等同於存貨,也不完全等同 於固定資產,但在企業會計准則及其應用指南、講解中,對備 品備件的減值沒有專門的說明,學術界對此研究也極少。
一、備品備件的特徵
備品備件的持有目的是為維修而非銷售。備品備件的持有目的是對資產(組)進行修理修配,從而恢復資產(組)的 功能,並能多次參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保持其實物形態不 變。備品備件的持有目的不是生產消耗或出售,因此從嚴格意 義上來說,備品備件不是存貨,反而具有某些固定資產的特徵。 備品備件的流動性差。備品備件用於資產(組)的維搶修之前,可能會被放置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在用於維搶修之 後,其價值轉入維搶修的資產,可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使 用。因此,備品備件的流動性較差,這是備品備件區別於其他 存貨的又一大特點。 備品備件不能單獨帶來現金流量。備品備件只有在用於資產(組)的維搶修之後,才能與資產(組)一起為企業帶 來現金流量。因此,備品備件的減值測試離不開擬維搶修的 資產(組)。 備品備件價值歸屬的多樣性。有些備品備件具有專屬性,即只為某特定資產(組)服務,此時,備品備件的價值就應 歸屬於該特定資產(組)。但大多數備品備件不具專屬性,具有 可調劑性,為一系列資產(組)服務的,此時備品備件的價值應 在這些資產(組)間進行合理分配。 單位價值較高。某些備品備件的單位價值較高,如石油管道公司的備品備件很多是隨設備從國外進口的,技術含 量較高,單位價值也較高。
二、備品備件資產減值計提思路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備品備件是否存在減值跡 象。如果存在減值跡象,則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確實存在減值, 應計提資產減值准備。 企業的備品備件是為設備的維修維護而預備的,備品備 件難以獨立產生現金流,因此,備品備件的減值測試必須結合 擬維搶修的資產(組)進行。當備品備件擬維搶修的資產(組) 沒有減值跡象時,備品備件也無須進行減值測試;當備品備件 擬維搶修的資產(組)存在減值跡象時,則也應對備品備件價 值進行減值測試。 備品備件資產減值計提思路如下:淤資產負債表日,分析 備品備件是否仍可用於資產(組)的維搶修,即是否具有使用 價值。如果仍具有使用價值,則分析其擬維搶修的資產(組)是 否有減值跡象,如果其擬維搶修的資產(組)存在減值跡象,則 應結合擬維搶修的設備進行減值測試。進行減值測試時,將備 品備件的價值在其擬維搶修的資產(組)間進行分攤,然後計 算其擬維搶修的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將可收回金額與相 應的賬面價值(包括分攤的備品備件價值)進行比較,據以 判斷是否需要計提資產減值准備。於由於各種原因,備品備件 不再用於設備的維搶修,分析備品備件是否具有交換價值, 如果具有交換價值,可將備品備件出售。盂如果備品備件既 沒有使用價值,也不具交換價值,則將備品備件的賬面價值直 接轉銷。
三、備品備件減值跡象的判斷
資產的減值跡象是指企業的生產運營環境中出現的可能 導致資產價值出現減損的各種因素。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 當從外部信息來源和內部信息來源兩方面判斷資產是否存在 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備品備件的減值跡象判斷如下:淤備品備件擬維搶修的 資產(組)發生減值跡象。由於備品備件只能與其擬維搶修的 資產(組)一起帶來現金流量,因此,當其所依附的資產(組)出 現減值跡象時,也就意味著備品備件也出現了減值跡象。於備 品備件可能被閑置或已陳舊過時並准備提前處置,其市場價 格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如果備品備 件尚存在公開市場,則備品備件的用途可轉作出售。如果備品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月刊陰 上旬窯65窯陰備件的市場價格下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時,備 品備件需進行減值測試。盂其他足以證明備品備件的使用價 值實質發生減損的情況。榆備品備件價值的轉銷。當備品備件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時,通常表明備品備件的可變現凈值為零, 可作為存貨報廢處理:備品備件已陳舊過時且無轉讓價值;備 品備件實體已經損壞且無轉讓價值;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並且 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備品備件;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 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備品備件。
四、備品備件資產減值測試與會計處理
備品備件減值測試方法。淤備品備件單位價值較高時,可按單個項目進行減值測試。於備品備件單位價值較低時,可 分類進行減值測試。 備品備件價值的分攤。淤若備品備件由於管理目的或技術原因,只能用於某個具體資產(組)且該資產(組)能從公 司其他資產中分離出來,能夠獨立帶來現金流量,則將備品備 件的價值直接計入該資產(組)即可。於如果備品備件可以在 不同的資產(組)間進行調劑使用,這些資產(組)能從公司其 他資產中分離出來,並能夠獨立帶來現金流量,則將備品備件 的價值在這些資產(組)間進行分攤,按備品備件擬維搶修資 產(組)的賬面價值的比例進行分攤。 備品備件減值測試的會計處理。比較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備品備件的賬面價 值)和可收回金額,如果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應當確認 資產減值准備。資產減值准備的金額按照以下順序進行分攤: 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然後,根據資產 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佔比重,按比 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以上資產賬面價值的抵減,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 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後的各資產的賬面 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 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如可確定的)、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 的現值(如可確定的)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 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 佔比重進行分攤。備品備件確認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為:借: 資產減值損失;貸:存貨跌價准備。當導致備品備件資產減值 的因素消失時,可在原計提的范圍內轉回:借:存貨跌價准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五、備品備件毀損和報廢的確認與計量
若備品備件喪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則應予以報廢處 理,沖減其賬面價值,計入當期損益。具體賬務處理如下:淤沖 減備品備件的賬面價值,若以前年度有針對該項備品備件計 提存貨跌價准備的,應同時沖減。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存貨跌 價准備;貸:原材料—— —備品備件,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轉出)。非常損失造成的備品備件報廢和毀損,進項 稅額應轉出;其他原因造成的備品備件報廢和毀損,進項稅額 不必轉出。於備品備件損失中可以得到補償的部分(如可以獲 得個人或保險公司的償付)計入其他應收款。借:其他應收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盂殘值變現收入沖減待處理財產損溢。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貸:待處理財產損溢。榆報批處理結 果,將「待處理財產損溢」轉入當期損益。若備品備件的毀損是 由於正常原因或管理不當造成的,則計入管理費用;若備品備 件的毀損是由於意外原因造成的,則計入營業外支出。借:管 理費用,營業外支出;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Ⅹ 如何做好企業人才的選用預留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基本問題的思考,離不了幾個老生常談的基本問題:選人、育人、用人、留人。只要能聚焦企業的核心,聚焦有活力的機制,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很簡單。
選人——對招聘策略的反思
一、從哪裡招人?
從學校招聘:1、物美價廉;2、無污染;3、容易認同文化;4、對第一家用人單位有感恩心理。但是,從學校招的人不是拿來就可以用的,這要求企業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費時費力。
從社會招聘:人立馬可以用,還能節省不少培訓費用。特別是其它企業已經檢驗過的高人,是能給企業人力資源帶來能力和水平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職業經理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別的企業挖過來的)。但社會上招人存在的風險不可忽視。一是用人風險。對個人的背景、前單位的表現很難摸清,在中國這樣一個誠信所缺乏的社會中,用人風險無法避免(尤其是高層),而每一個人新應聘的時候都是說原來的單位不適合他;二是用人成本。在我國還有一個很大的社會局限性,可供選擇的社招人員的數量並不多。另外,如果企業在用人上是持機會主義態度,也會導致人力資源隊伍自身的凝聚性問題產生。僱傭軍往往是死亡率最高的兵種,會帶來原企業固有的文化,會與公司不斷沖突。彼此價值如果不能融合,人力資源就容易產生問題,空降往往是來的時候都是很高興,走的時候都是慘不忍睹。
我個人更傾向像華為那樣從學校招人。容易培養自己兵,容易形成統一的文化,也容易為未來的人才儲備和人才成長建立良好的通道。
二、招什麼樣的?
都說招好人。什麼是好人?企業要求有好人、能人、牛人。可好人壞人很難甄別,好人和壞人腦袋上面都沒有特殊的標志。我覺得,找到同路人最重要。
三、什麼標准招?
依據什麼標准招人?很多企業招人就是看三歷:學歷、經歷、簡歷,最好是211、985、「海龜」。有經驗的知道這並不靠譜。還有一些企業搞測評,引進國外的人力資源測評方法,測評也不一定靠譜。活生生的案例是華為的任正非,他從人力資源部拿到了一張人力資源測評表,做完後匿名放了回去,人力資源評測完後在測評表上打上評語:此人不適合在華為工作。用簡單的目標去測復雜的人,我覺得是非常的荒唐,不管你是用什麼萬能的指標,很多企業就是用這些東西是在選人。
三、招多少適合?
許多企業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招人。現在我們80後、90後多聰明,多便宜,為什麼企業不多招一點,多儲備一點。我們不能等著企業要人了再滿天下找,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的儲備體系。如果沒有儲備體系,未來的可持續成長,企業擴張就沒有人力資源的支持。
四、給多少錢好?
招人給多少錢好?我想到了一句話,微軟總裁講過一句話,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高盛。為什麼?因為高盛把微軟想要的人給搶了,出價比微軟更高。有一句話怎麼說,便宜沒有好貨。中國很多企業追求物美價廉,偶爾能搶到好人才的基本靠運氣。
華為招聘基本只招8所大學的,計算機系的,TOP3,TOP4,TOP5,出價是出多少?簽合同25萬。為什麼是要花這么大代價把這些人招聘進來?這個就是人力資源價值。我們企業很重視人力資源,但是一談到錢的時候就變得投機了。一流的人干一流的活,三流的人打死也不可能做出一流活。華為關於人力資源,就是堅持人力資源高投入不動搖。我們很多的企業在其它方面,比如說建廠房、買遊艇方面很大方,一到錢花在人身上,說和做的還是有差距。我自己就有深刻體驗,我出去講課企業基本上都是要砍價,像賣豬肉一樣的,砍的你都不想講了。
五、識人的智慧
關於招聘我提幾條建議:1、讓他的主管給他寫一個推薦(如果在原企業乾的不太好,主管不會給他企業推薦信的);2、多做一些訪談;3、多看看他的微信,如果微信上整天是秀吃、秀穿,盡量別要。微信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是非、志向、學識。
關於識人,我覺得我們可以回歸中國人的智慧,通過古人的經驗來識別同路人、來用人、來激勵人、來使用人、來配置人。中國的古人的用人智慧就是三個字:實驗法。這里我舉兩個方法:
1、人心險於山川,故用人之法非實驗就無以知其究竟
遠則易欺,遠使以觀其忠
近則易狎,近使以觀其敬
煩則難理,煩使以觀其能
卒則難辦,卒使以觀其能
急則易夾,急使以觀其信
財則易貪,委財以觀其仁
危則易變,告危以觀其節
久則易惰,班期2年以觀其則
雜處易淫,派往繁華以觀其色
2、如何識人用人——諸葛亮識人七觀法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志在何方)
窮之以辭辨而觀其變(判斷和反應能力)
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眼界學識如何)
告之以禍難觀其勇(是否勇敢堅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能否自製)
送之以利而觀其廉(是否廉正)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信用幾何)
育人——對培訓策略的反思
一、強化開發,而不是培訓
培訓和開發是不一樣的。一些企業有很多培訓課,不分層次,一幫人,請一個名人來講講,忽悠忽悠。這種培訓是無法和系統性培訓相比的,不會有好的效果。
我認為企業更多的應該強化開發,而不是培訓。企業要盡量避免學歷化培訓。有的企業把自己的高管分批送去讀MBA,公司出錢,獎金照發,讀完了,十幾人當中有兩個回企業就不錯了。
我建議企業強化開發。培訓開發過程當中我們到底開發什麼?不是培訓知識,技術是知識,而是和他職位匹配和他承擔的工作相關的技能。企業往往重知識的培訓,忽視技能的培訓。老闆可以讀萬卷書,基層人員則應該讀萬遍書而不是讀萬卷,基層人員如果讀萬卷如何安心去提高效率?
我們要建立針對職位、針對工作的培訓體系。很多企業大學搞培訓體系,不了解基層的具體業務和職位現狀,設計出的體系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應該反思。
再就是課堂培訓要和實戰結合。記得曾經去夏普參觀他們的培訓學院。夏普的培訓現場像車間一樣,幾乎是縮小的車間,不像我們這樣在課堂。
二、華為「訓戰結合」的經驗
課堂培訓和實戰相結合,是華為提出來了,華為的開發培訓體系提出的理念就是「訓戰結合」。
與一些企業將培訓當作一種人力資源福利不同,華為的課程都是收費的。華為後備幹部培訓現在已經60多期了,自願報名,教材費自己交,差旅費自出。同時,還要扣除培訓期間的工資,因為這個期間沒有給公司創造價值。華為的經驗是,適當的收費比不收費的課堂的教學效果好很多,受訓人員重視程度也不一樣。
華為強調培訓開發以技能為主,而非以知識為主,培訓與實戰操作必須一致。這是人力資源培訓和開發的新思路,華為培訓目標是,「三年從士兵到將軍」。其培訓的關鍵是要提升戰斗能力,造就具有高能力、認同公司文化、又能夠抱團的隊伍。
華為是按照任職資格建立培訓體系,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案例、固定的講師、固定的教學模式。很多的企業培訓沒有體系,只是一個個模塊,一個個孤島。企業如果沒有教學體系,就難以形成系統的技能。

用人——對績效管理的反思
我們知道用人是看績效,今年關於績效管理爭論不小。先是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的一篇文章《績效主義毀了索尼》(2004年,《文藝春秋》)在網上瘋傳,造成巨大影響;之後是《名利場》雜志作家艾肯沃爾德撰文解密微軟「衰落」,講員工大排名已成為導致人心渙散的主要因素,但沒有明確講是績效主義毀了微軟。對於績效管理的爭論,讓很多企業糾結不堪。
我想撥亂反正,談談我的觀點。
「成果主義」不是「績效主義」。《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原刊登在日本的《文藝春天》,寫於2004年,那時索尼事業還蒸蒸日上。索尼真正進入衰落期是2008年,那年才出現虧損,2004年就得出了結論是績效主義毀了索尼,這個從邏輯上解釋不太清楚。我查閱了原文,原文章是用「成果主義」,「成果主義」和「績效主義」根本不是一回事。「成果主義」我們理解就是結果導向,只論結果不論過程。IBM高管陳果甚至認為索尼前CEO斯金格砍掉了天外伺郎負責的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典型的美式管理方法),天外伺郎一怒之下在一本文藝雜志上寫了篇文章吐槽,沒想到被國內管理界如獲至寶。
索尼自身並沒有將失敗歸結為「績效主義」。說「績效主義」使員工失去了熱情、失去了創新和團體活力值得商榷。看待索尼衰落問題,我們也要到其它佐證。索尼前CEO斯金格說:「喬布斯想到了,索尼也想到了,但是索尼沒有付出實踐,因為做音樂的CEO不希望看到CD消失。」像索尼這樣的大型公司如果完全不用績效體系,僅僅依賴員工完全基於內部動力而行動的所謂激情,索尼會死的更快。索尼真正問題是在績效主義實施前已經埋下了種子,像大多數由盛而衰的偉大公司所共同遭遇的,比如成功導致的對創新的漠視甚至抵制。我們看一下死掉的公司,都會體現在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對於客戶的傲慢;第二,內部機制的衰退。這兩個才是根本的原因。我不認為一個績效管理工具就會把一偉大的索尼給毀掉。索尼自己內部的評價也沒有將失敗歸結為績效主義。
華為曾去KPI化。華為也曾是去KPI化,而且長達10年。從1987年到1996年,華為沒有考核,甚至連考勤也是沒有。那時候我們在華為調研,華為連考核制度都沒有。華為真正考核是1995年12月,那個時候華為才第一次知道考核的理念。現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都做互聯網的人在說,一個互聯網公司幾十人需要什麼KPI。一旦管理幾萬人,十幾萬人,你看需要不需要。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是有差異的,這個和互聯網思維沒有什麼關系。我們可以看看華為績效管理的演進歷程:去KPI化(87年-96年/裸化)——無績效考核,無考勤;人事考核(95年1月—98年4月/僵化)——考核是過程(考核內容為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績效考核(98年4月—2000年10月/優化)——考核是手段(工作績效和工作結果);績效管理(2000年10月至今/固化)——考核是管理(績效/結果與取得績效的過程)。
績效管理≠KPI。摩托摩拉有三個公式:企業=產品+服務;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企業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怎麼管人?績效。真正管人實際上是績效管理。但是,績效管理不等於KPI。績效管理是一套管理體系,KPI是一個指標。我們很多人連KPI都沒有搞清楚。什麼是KPI?KPI是關鍵成功要素,而不是指標。
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海爾張瑞敏當年說過一句話,管事看效果,管人靠考核。我的同事看到了說,那一套體系都是基於指標。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如果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再簡單講,可衡量就可管理。可衡量就是我們講的績效管理,是一個評價體系,而KPI是管理體系的一個評價工具。我不認為績效主義是錯的。
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就是績效。企業是一個功利組織,作為功利組織來講其實就是功和利;功就是我們的能力、功夫,利就是利益。即企業的本質決定——功利。像管理的本質決定效率、經營的本質決定贏利、員工的使命決定付出、競爭的本質決定價格、客戶的需求決定價值、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投入與產出……這些是最基本的常識我們不需要論證。績效在企業中一定是管理核心,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一個企業想活的長一些,做的大一些,還是應該回歸到績效。
企業家說績效。郭士納說,「最優秀的公司領導人會給自己的公司帶來高績效的公司文化。擁有高績效文化的公司,就一定是商業領域的贏家,而且該公司的員工對公司的忠誠程度也很高,除了自己的公司不願到其它任何公司。」再看微軟是怎麼說的——「微軟的績效管理體制的核心是:形成內部競爭,保持有關對績效評定的焦慮,驅使員工自覺地追求超越自己和他人。」再看韋爾奇的「數一數二:活力曲線,幹部四象限」,一個是價值觀緯度,一個是績效緯度,這GE是作為選發幹部和淘汰幹部的兩個核心的評價體系。任正非則講,華為不會去KPI化(他今年在9月份還在講),必須「根據當期產量多少來確定基本評價(KPI),根據對土壤未來肥沃的改造來確定戰略貢獻,兩者要兼顧,沒有當期貢獻就沒有薪酬包,沒有戰略貢獻就不能提拔」。
我對績效管理持有的9個觀點。績效管理是令人討厭,但它是有效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人數超過一定規模的人數來講是不可替代,我們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績效管理的更好的管理工具。對於績效管理我的觀點是:1、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2、將組織目標轉化(分解)成部門、團隊、個人目標;3、幫助澄清組織目標;4、傳遞壓力,激活組織;5、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績效不斷得到提升;6、是管理者必備的管理工具,有助於提升管理能力;7、鼓勵員工進行績效管理;8、績效管理就是管理;9、是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的重要構成環節。
舉華為績效考核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指標不重要。考的是三個方面:1、結果目標高績效;2、措施執行力;3、團隊。華為高績效是考出來的,華為執行力強也是考出來的,狼性也是考出來。
優秀的企業文化也是考出來的。華為對文化也是要考核,我們再看看華為在文化考核方面的案例——A.考核的依據:(文化理念):責任意識、創新理念、敬業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B.考核的目的(企業管理實踐):勞動態度考核;C.考核內容:①基本行為准則②責任心③敬業精神④奉獻精神⑤團隊精神;D.達成的目標:考核結果與退休金、晉升和機會分配直接掛鉤,並作為確定工資、獎金和股金的依據。古語有雲,「潤物細無聲」,文化落地不是靠《華為基本法》這個文本大綱,不是靠任正非的講話,不是靠舉辦幾場文化活動,而是靠制度的支撐。優秀文化不是弘揚出來的,是考出來的。通過考核這種工具,使文化能夠由嘴上到手上,由牆上到地上。否則,文化永遠像一隻幽靈飄盪在企業當中。
績效是干出來的。關於績效考核我有一些建議希望大家去思考:1、KPI比平衡計分卡更適合,我們無法用一個平衡的工具來評價不平衡的發展路徑;2、360度考核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360度考核無責任主體、考錯了也無人承擔責任,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打擊敵人,360度考核很容易變成了打壓對手的一個工具);3、績效是干出來的,不是考出來的(我們是有時間評績效、考績效,卻沒有時間干績效);4、從績效下達到績效承諾轉變(下達是自上而下的,承諾是自下而上的;華為就是一個承諾者,是下級給上級承諾);5、考核周期拉長(華為早期是月度考核後來是季度考核,現在是半年度考核為主);6、從關注個體績效到重視團隊績效;7、考核比例分布由過去的向右變成了向左(剛性十足的績效考核目標給員工的創新會造成影響);8、強調溝通、反饋、改進……
留人——對薪酬管理的反思
一、靠什麼留人:感情留人、薪酬留人、事業留人
基於貢獻給報酬。在薪酬管理上我們要注意一個重要的轉化,過去是「評價分配製」,先考核然後切蛋糕。現在我們提出「獲取分享制」,這已經成為公司價值分配的新理念,企業要從「給人(人得要素)發工資」轉向「給事(績效結果)發工資」,要敢於給員工物質表彰,導向沖鋒,激發員工活力,公司就一定會持續發展。人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麼激活?合理規劃勞動所得和資本所得,社會保障是基礎,「獲取分享制」是一個個的發動機。華為給員工的報酬是以他的貢獻大小和任職能力為依據,不會以員工的學歷、工齡和職稱,以及內部「公關」做得好支付任何報酬,認知不能成為任職的要素,必須看態度、貢獻。
薪酬戰略構成要素。市場:根據與市場價格相適應的技能、知識與經驗付酬;職位:根據職位大小付酬;績效:根據績效目標的達成情況付酬;素質與價值觀:獎酬對價值觀的認可度及作出的傑出貢獻所需的理想行為。下面的圖可以看得更清晰。

如何留人。我簡單總結了一下:「以理想主義為旗幟、以實用主義為原則、以拿來主義為手段」;「以文化為紐帶、以制度為核心、以利益為基礎」;「非物質激勵:如水,如母愛,溫暖;物質激勵:如山,如父愛,厚重」;「用資本主義方式創造價值、用社會主義方式分配價值」。所以,當我們知道哪些是促使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也就知道用什麼樣的薪酬政策去管理他,即可以通過薪酬政策來調節關鍵的成功因素。
二、如何打造金剛石——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反思
怎樣使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力量?這個才是核心。時間關系不一一去展開,其中有幾點:
1、人力資源管理要由「石墨」轉向「金剛石」;
2、由「孤島化」、「攤大餅」、「機無力」轉向體系、整體的構建;
3、關於幹部管理:幹部管理應該形成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幹部的選用育留;
4、關於組織氛圍管理:文化管未來、氛圍管當下;
5、關於組織能力管理:是素質模型,還是任職資格;
6、關於員工管理:統一意志,自由靈魂;
7、關於「80」後管理:哈哈,呵呵;
8、關於知識管理:把知識分子變成戰士與戰馬,而不是奴才與奴隸。